先惠技术潘延庆:以极客精神定心做智能制造装备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周健2020-08-12 08:26

出身军人家庭的先惠技术董事长潘延庆,骨子里流淌着强烈的使命感,就是要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创建一家能真正跻身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企业。

正是在这一信念和使命的指引下,先惠技术从燃油汽车单机装备起步,切入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再到率先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绑定优质客户并落子海外。

如今,科创板为先惠技术补上了资本市场的拼图。对此,潘延庆说:“智能装备是我感兴趣的方向,这一块我会锲而不舍地做下去。”

技术为先筑根基

采访伊始,潘延庆手中握着的小米手机格外醒目,虽然只是他的一部备用机。

问及为何会选择小米手机,潘延庆给出的答案令人意外——学习。

“我用小米,是想看它走的技术路线。”潘延庆表示,“因为小米很不容易,在极为激烈的生存环境下成长起来,这是我特别要学习的。”

事实上,先惠技术的生存环境与小米有着相似之处——海外豪强环伺,国内群雄四起。面对中国庞大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市场,意大利柯马、德国库卡、ABB等国际知名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纷纷抢滩;另一方面,国内多家上市公司也加码在该领域的投入,加剧了市场竞争。

先惠技术如何脱颖而出?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以一句“用极客精神做产品”,总结了小米在智能手机市场中突出重围的经验。在潘延庆和先惠技术身上,同样能看到“极客”的影子。“有些特定功能的产品,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我们就自己做。其实,公司很多产品只用在自身项目上,没有向第三方销售。”潘延庆说,“这也是为了抓住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潘延庆举了一个例子,为了拿下宝马汽车的一个项目,先惠技术自研了一整套视觉识别AGV小车。

“传统AGV的制导需要二维码或磁条,但磁性对电池有影响。我们就自己做了套视觉识别AGV小车,不管是用笔画的,还是地坪的,都能识别颜色。这样,不仅消除了磁性的影响,而且可靠性更强。”潘延庆解释,“视觉识别AGV需要软硬件的协同,这套技术我们掌握了,做得比较深。”

这只是潘延庆“醉心”技术的一个写照,也是先惠技术寻求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

得益于此,先惠技术的技术触角延伸至计算机软件、电气工程、机械设计等多个领域,建立了强大的技术团队和丰厚的技术储备。公司目前已取得50项专利权,38项软件著作权。足够多的技术“底牌”,让先惠技术满足了上汽集团系、德国大众系、华晨宝马等全球知名企业严苛的技术标准,并成为少数在欧洲为当地主要汽车品牌提供动力电池包生产线的中国企业。

创新凝聚新动力

问及最自豪的事情,潘延庆笑称,是“打动”德国车企,“都说德国是‘工程师的天堂’,现在我们的很多概念能被当地的老牌的、头部汽车企业所采纳,并得到大规模应用,这一点让我很自豪。”

德国,传统的制造业强国,也是工业4.0概念诞生之地,如今成为先惠技术出海的重要基地。

回忆起出海的这条路,潘延庆表示事出意外。“能接到斯柯达在捷克的项目,是因为我们在上汽大众做的项目被大众董事会主席迪斯博士看到了,他感觉非常好,让我们去投标。当时,我们没有市场推广的经验,只知道埋头实干技术,蒙着头就去投标了。”潘延庆回忆道,“一轮一轮下来,结果我们最后中标了。”

由此,他总结出先惠技术的三点核心优势:一是公司在技术上没有弱势,大家各有所长;二是公司有一个稳定且勤奋的服务团队;三是高性价比和高可靠性。

如果说,技术上的创新是硬核研发能力的体现,那么“除旧布新”的改造项目则展示了先惠技术的整体实力。“比如宝马的一个改造项目,每周只有半天时间可施工,原图纸也没有。时间短,容错率低,还要把老系统吃透,改造的难度更大。”潘延庆介绍,“现在汽车生产线的存量市场很大,所以我们的改造项目也很多。”

“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高度定制化,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我们做针对性的研发和生产。我们跑得再快,客户的需求没跟上也不行。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定位于高端客户。”潘延庆说。

稳健谱写新篇章

随着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位于上游的先惠技术必须先行一步。

从2013年起,公司就切入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领域,为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国内知名动力电池企业提供智能产线,成为国内较早进入该领域的专业供应商。而上文提到的捷克斯柯达项目,便是公司为其建设的首条动力电池包生产线。据招股书,先惠技术手持订单金额合计4.69亿元,其中金额较大的客户就有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

而随着公司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产品的成熟,先惠技术出品的产线被赋予更加智慧的“大脑”,这在“多规格、小批量、重定制”的汽车行业尤为重要。

“自动化的产线是刚性的,采用的是有轨道的辊道,把工件输送到下一个工位。这种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排序生产了。”潘延庆介绍,“排序生产完全按照订单来做,没有可预知性,可能一整批车的配置都不一样,存在上万种组合。一条‘聪明’的产线能解决这些物料的输送和设备的无缝切换。”

潘延庆坦承,产能是先惠技术目前最大的瓶颈。

“现在我们的产能有限,所以只能做更优质的客户和项目。”潘延庆说,“去年产能就不够,我们决定在长沙投资建厂,除了部分机加工是外购的,所有东西都是自己团队在做,软硬件也是公司自己设计、组装,需要消化很多工序。”

此次登陆科创板,先惠技术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及制造项目”,该项目由武汉先惠作为实施主体。“目前在上海、武汉、长沙都建有我们主要的生产基地。服务点和托管计划,我们会根据不同城市和时期来调整。”潘延庆称。

责任编辑: 阙福生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