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裁员”“降薪”之类的话题不绝于耳之际,券商等金融机构对ESG背景的人才需求却出现爆发式增长,争相布局ESG岗位,甚至不惜花费重金招聘。
头部券商纷纷出手
当下,ESG风潮正在金融圈悄然蔓延,各大机构都在暗戳戳地“内卷”,试图抢占一席之地。
今年4月,中金公司金融工程组公开招聘ESG项目实习生,协助分析师进行ESG趋势、ESG投资策略、ESG评级等研究,学历要求硕士及以上,有ESG研究经验优先。
2022年,中金公司成立了首个独立的ESG部门。该部门办公室负责人、投资银行部固定收益组负责人慈颜谊曾公开表示,“中金公司高度重视ESG管理工作,公司ESG办公室于2022年正式成立,统筹协调公司信息披露与ESG业务落地。”
同属于“三中一华”的中信证券也早已开始在香港物色ESG分析师。招聘要求是:1-3年经验,本科学历,并给出了每月2万元至4.5万元的薪酬区间。
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等著名金融机构,也在全球范围内增设了大量的ESG相关岗位。
根据猎聘网信息,金融机构给出的ESG相关岗位薪资普遍较高,处于早期融资阶段的初创基金/证券/期货公司最高开出了3万元至6万元的月薪,甚至还有机构以12万元的月薪寻找ESG方面的人才。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ESG人才吸引力洞察报告2023》显示,近一年(2022年5月-2023年4月)ESG新发职位(人才需求)较上一年(2021年5月-2022年4月)增长了64.46%。招聘给出的平均年薪为31.49万元,比上一年的28.22万元增长了11.58%,其中金融行业ESG岗位对应的招聘年薪高达34.03万元。
有关人士表示,重金聘才背后,一方面凸显出ESG人才的紧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意识到ESG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
ESG信息披露引发高度关注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热度越来越高,与之相契合的ESG理念也愈发受到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的重视。
7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提议上市公司要做好ESG专项报告编制工作,鼓励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自身可靠性承诺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ESG专项报告进行验证、评价,并且出具评价报告,以增强所披露ESG信息的可信度。
《A股ESG评级分析报告2023》显示,在仍以自愿披露为主的政策要求下,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发展迅速,但ESG披露“质量”改善落后于披露“数量”提升;根据对A股全行业的研究分析,约80%的行业ESG实质性议题具有明显“财务实质性”,对股价有明显的传导影响效果。
业内人士认为,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相关部门的监管日趋严格,A股上市公司也更加重视对于ESG相关信息披露的投入。总体来看,更多、更准确、更高质量地披露ESG信息十分必要,未来也不排除会有强制披露政策的出台。
券商着重推动绿债ESG信息披露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2年MSCI ESG评级结果,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和东方证券的ESG评级为A;第一创业、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券商的评级为BBB;浙商证券、国信证券、东兴证券等券商的评级为CCC。
“目前来看,不同券商对于ESG的重视程度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沪上某券商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一些券商ESG评级较低,是因为ESG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当然,现在各界对ESG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券商未来势必会加大对相关议题的披露。”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认为,未来证券行业ESG发展应推动绿色债券产品的ESG信息定期披露,其中重点是绿色债券产品实际环境效益的跟踪监测和定期披露,尤其是绿色债券所支持绿色项目建设完成投入运行一年以上的实际环境效益披露,这是绿色债券资金是否被挪用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