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大角力 散户“玩心跳” ETF江湖叩问行业理性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23-06-05 08:20

ETF已是市场的巨无霸:全年国内ETF总成交金额突破2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年净流入资金达2914.82亿元。这是国内ETF的2022年“成绩单”。

22万亿元成交额的巨量市场,在热闹非凡的同时,也显露出发展的隐忧。近期,有基金公司旗下主流的成熟宽基指数ETF出现申购赎回清单异常的情况,让投资者担忧机构角力之下,ETF能否成为投资者称手的配置利器?与此同时,在追涨杀跌心态的推动下,便利的ETF成为散户博弈市场的工具,ETF暴涨暴跌常现,正拷问投资者能否利器善用?

机构角力、散户博弈共同“撕扯”的当下,考验着ETF行业的理性和创新发展。

异常的暂停申赎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5月2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因申购赎回清单异常,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于2023年5月26日全天停止该基金一级市场申购赎回。当日,其它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产品均未出现类似情况。

该ETF最新规模约6亿元,在跟踪沪深300这一主流成熟指数的ETF中,规模偏小。涉事基金公司除在上述公告中表示“由此给投资者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敬请原谅”外,事后并未有进一步的相关信息公开披露。

看似一件影响有限的异常事件,其背后反映了产品的管理问题。因为申购赎回清单异常而“拉响警报”,并且不得不暂停ETF的申购赎回,这在业内极其罕见。“ETF管理的大量工作,就是在做申购赎回清单,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一只正常运作的ETF需要每天对外公布申购赎回清单,对于投资者而言,会据此进行股票和现金申购赎回操作,一旦这个环节出错,就会导致基金无法正常运作,甚至出现一些风险事件,损害投资者利益。”上海一位ETF基金经理表示。

事实上,这不是ETF第一次因为申购赎回清单异常而暂停申购赎回操作。此前,有基金公司公告,旗下沪深300ETF因上传的申购赎回清单公告文件有误,自2020年7月14日全天停止基金份额的一级市场申购赎回;另据上交所公告,根据基金公司申请,于2020年3月24日9时30分至15时暂停了某只MSCIA股ETF申购赎回业务;更早的一个事件则是在2018年底,有一只MSCI相关的ETF也是因申购赎回清单异常,停止了二级市场交易和一级市场申购赎回。

上述情况中,涉事的基金公司有不少是ETF产品的新玩家。因此,有基金经理认为,ETF新玩家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还是因为跟风上马ETF,但又经验不足、流程和制度不完善。新玩家需要适应ETF这一专业赛道。

时过境迁,当下的ETF市场,其“卷”的程度已经今非昔比。“ETF是需要持续投入的赛道。启动资源是一方面,后续持续的投入也很惊人。参照海外经验来看,最终会形成集中度较高的行业格局,大量机会被头部机构掌控。”华宝证券的基金分析人士表示。

目前来看,国内的ETF玩家已经出现有进有退的情况,大量中小机构的ETF产品清盘谢幕,甚至有基金公司已经放弃这一业务。与此同时,大型机构的厮杀还在进行中,头部机构还处在拼资源投入的阶段,比拼的重点则集中在行业和主题类的ETF。

例如,近日,汇添富基金、国泰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8家机构集中申报了以算力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中证算力基础设施主题ETF。近日获批的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ETF同样为银华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占得先机。这些基金公司大都是行业的头部机构。

散户博弈升温

机构在ETF上的投入和角力,无疑繁荣了ETF投资。

日前,深交所基金管理部联合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天弘基金等共同编写《ETF投资交易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2年,在A股市场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ETF资金逆市加速流入,全年净流入资金达2914.82亿元。同时,国内ETF总成交金额突破2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白皮书指出,聚焦到权益类ETF(包含股票ETF和跨境ETF)来看,个人投资者在权益类ETF产品中的持有占比逐步提升,并超越机构投资者占比。截至2022年底,个人投资者持有权益类ETF占比升至58.44%,进一步拉大与机构投资者占比差距。

“我们可以看到,ETF已经成为包括个人投资者在内的各类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工具,大家习惯称呼在低点借道ETF抄底的资金叫‘聪明资金’,认为其背后主要是机构资金。实际上,个人投资者在ETF的投资上,已经很善于高抛低吸。”某科技主题ETF基金经理表示。

事实上,检索各类投资者交流平台可以发现,对ETF投资有道的个人投资者,很容易获得基民们的认可,甚至成为意见领袖和大V。“做ETF的人,很多都是股民,就是之前基金收益好被吸引来的那部分投资者。现在市场没有整体性的机会出现,但是一些板块却很好,AI、中特估、中药、军工等,都有机会出来,他们是抱着炒股的心态去炒ETF。”有雪球大V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对于ETF工具的使用,同样是目前FOF等资产配置类公募基金产品的重要操作手法。民生加银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苏辛表示,在近两年极端化的市场风格下,很多主动管理型基金并未跑赢指数,无论是今年的游戏ETF,还是去年上半年的煤炭ETF,都表现更加优异。

白皮书的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度,股票ETF、QDIIETF、债券ETF全年总成交额均有不同幅度上升。具体来看,2022年股票ETF年成交额达9.67万亿元,在ETF总成交额中占42%,较2020年增长超7万亿元,反超货币ETF。

而且,用二级市场溢价率这一指标来观察ETF投资者,也能看到明显的变化。白皮书显示,2022年,全市场ETF平均折溢价绝对值为0.0073元,较上一年收窄0.0019元,表明ETF市场价格相对于基金净值的偏离度进一步缩小。从产品类型来看,股票ETF价格与净值偏离度相对更低,2022年为0.0010元,较上一年减少0.0004元,其中行业指数和主题指数的价格偏离最小。“这说明,一方面是投资者在ETF产品上充分博弈了,另一方面是投资者面对热门主题和高景气度,保持了较高的投资理性。”业内人士说。

应避免低效无序发展

真正要让投资者手握投资利器还能知进退,颇有难度。虽然基金机构观察到基金投资者借道ETF低位布局的变化,仍然有很多个例,显示出部分基金投资者无法做到利器善用。

近期,日经ETF在二级市场坐了一趟“过山车”,相关ETF产品场内价格出现暴涨暴跌。华宝证券研报指出,市场情绪和套利机制的失效共同催化了这一波溢价率的拉升,但ETF的溢价率无法长时间维持在高位,平均不超过2天高溢价率就会收敛。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少投资者被市场情绪裹挟,在这趟“过山车”上只感受到了市场情绪反复无常带来的惊吓和惊险。

此外,ETF欣欣向荣,在行业参与者看来,呈现一定的“负外部性”,即对市场生态形成的影响,很难说清道明。

一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表示,市场长期走不出存量博弈的格局,其中,机构和散户借助工具性产品反复博弈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然,ETF等工具本身没有错,而且这只是投资者决策的具体实施,背后的原因更为综合,但是,反复博弈格局之下,缺乏突破的市场合力。”

除了这些投资者层面对ETF的“撕扯”外,基金行业的变化也对机构角力ETF的旧模式带来新的冲击。

“在现有的ETF比拼模式下,在券商端的运作很重要。基金新发时拉规模,基金运作时的做市商资源等,背后都需要依靠基金公司的交易量、交易佣金等。当下,公募基金产品降费、交易佣金降低等预期已经比较明确了,接下去这些套路都玩不转了。大公司还能有总盘子的优势,小公司基本就可以挥别这一赛道了。”一家小型公募基金副总经理表示。

对照证监会《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可以看到,监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权益类基金发展,支持成熟指数型产品做大做强,加快推动ETF产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权益类基金占比。”

“监管的导向是很明确的,而且被动指数投资是成熟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行业也需要摆脱一个误区,很多基金公司只看到ETF这一工具的客观中立性,而模糊了行业和机构在发展ETF产品背后需要保持机构理性、行业理性。简言之,ETF作为投资工具可以是客观中立的,但是,发展ETF的机构和行业,应该是有理性的,有担当的。这些理性和担当体现在避免低效无序发展、做好投资者教育和保护等方面。”有独立行业观察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