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万字解读!七大知名基金经理发声
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方丽 李树超2023-01-29 18:00

经历一波三折的2022年之后,2023年开年市场呈现明显转暖迹象,市场活跃度快速提升。站在兔年春节新的投资起点,如何看待A股市场的整体投资机会和结构性变化?怎样延续公募基金的投研优势,以更好的投资策略去斩获超额收益?哪些行业或者领域更具投资价值?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会如何演绎?这些都成为目前市场关注的热点。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七位绩优基金经理,针对兔年投资做出深入解读和展望。

这些基金经理是:

嘉实基金股票投研CIO姚志鹏

银华基金业务副总经理、投资管理一部总监李晓星

万家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经理 莫海波

泓德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 王克玉

平安基金权益投资中心投资执行总经理、基金经理 神爱前

大成基金董事总经理、股票投资部副总监、基金经理 韩创

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投资总监、基金经理 崔宸龙

这些基金经理表示,2023年市场整体情况会优于2022年,压制去年市场表现的美债利率、疫情反复、通胀压力等因素,预计在2023年都会迎来比较明显的改善,甚至有人认为或类似2019年。在2023年,顺周期、新能源、数字经济、医药等领域都被基金经理看好,不过他们也认为,目前制约影响市场因素主要消费和房地产复苏的力度,投资者布局要做好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基金君梳理了他们的精彩观点如下:

姚志鹏:展望2023年,将是宏观周期和企业盈利企稳复苏之年。伴随新一年经济复苏、企业盈利的扩张与投资者信心的恢复,A股权益资产的性价比已经持续凸显。正是积极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布局时刻。

李晓星:2023年,我们对于市场信心的恢复是充满希望的,本质是我们认为各项政策措施将在2023年有所体现,经济增速预计会快于2022年。

莫海波:整体在内复苏、外衰退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有望升值,北向资金回流A股,企业盈利边际改善,全年A股有望震荡向上。

王克玉:结合市场的估值和流动性的状况,判断A股市场将以较低估值基础上震荡上行,大概率表现为结构性特征。

神爱前:经济复苏的强弱与持续性可能是2023年影响A股走势的关键性变量。如果经济复苏强度与持续时间超预期,风格则会更加偏价值、消费、核心资产,反之则会更加偏成长。

韩创:2023 年应是一个比较均衡的年份,因为是经济复苏比较明确的一年,各行各业都有机会,所以可能呈现出行业轮动或者较多个股温和上涨的风格。

崔宸龙:大部分行业和公司经历了2022年一年的下跌,目前的估值水平处于底部的位置,同时经济基本面的复苏将会进一步推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全年市场中有可能会出现盈利和估值双击的机会。

2023年将好于2022年

有望震荡向上

中国基金报记者:站在兔年春节新的投资起点,能否谈谈您对全年A股市场的整体判断?

莫海波:2023年,国内在扩内需政策的主导下,国内经济有望逐步走向复苏;海外在美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加息预期持续放缓。整体在内复苏、外衰退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有望升值,北向资金回流A股,企业盈利边际改善,全年A股有望震荡向上。

韩创:2023 年应是一个比较均衡的年份,因为是经济复苏比较明确的一年,各行各业都有机会,所以可能呈现出行业轮动或者较多个股温和上涨的风格。

2023年或类似于2019年。回看2019年,可能全年并没有一条非常明确的主线,但是不同的投资思路都能取得非常不错的投资回报。另一个类似2019年的情况是,中小盘股及大盘股的表现可能不会有非常明显的区别2019 年,核心资产的上市公司股价在持续上涨,也能看到很多以5G、新材料为代表的中小盘成长股上涨得很好,相对来讲是一个偏均衡、偏普涨的行情。我个人看法是,2023 年大概率也是如此。

姚志鹏:展望2023年,将是宏观周期和企业盈利企稳复苏之年。伴随新一年经济复苏、企业盈利的扩张与投资者信心的恢复,我们认为新的一年,A股权益资产的性价比已经持续凸显。资产的选择最重要的是方位感,在市场历史估值的相对低位、周期方向和动能都趋于向上的时机,我们认为正是积极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布局时刻。

从宏观视角看,2023年的宏观环境整体有望是“宏观温和复苏+盈利企稳+流动性平稳+风险偏好提升”的组合。海外流动性跨过紧缩速度的高点,国内稳增长下流动性维持宽松,预计2023年全年股市资金供求重回温和增量格局,市场结构机会不断涌现,中期投资应聚焦寻找未来3年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特征的产业线索上。

王克玉: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海内外绝大多数研究机构预测会出现明显反弹。过去影响A股市场的负面因素,包括国际金融市场紧缩和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不确定性等都已经基本消除,房地产政策正持续优化调整,中国经济逐渐恢复活力,一系列宏观政策的优化也有利于加快经济恢复的速度。

即使部分投资者担忧奥密克戎新变种会引发二次大范围感染,从而对短期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冲击,但疫情波峰后消费边际回升大概率是确定性事件。作为观察市场最核心的指标,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友好程度大为改善,特别是整体的融资约束的放松将有利于优势企业增强资本实力并在行业低谷实现快速扩张,改善行业竞争格局。因此,基本面改善进度有望好于市场预期。

展望未来,结合市场的估值和流动性的状况,判断A股市场将以较低估值基础上震荡上行,大概率表现为结构性特征。

崔宸龙:预计2023年市场整体情况会优于2022年。压制2022年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美债利率、疫情反复、通胀压力等因素,预计在2023年都会迎来比较明显的改善。大部分行业和公司经历了2022年一年的下跌,目前的估值水平处于底部的位置,同时经济基本面的复苏将会进一步推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全年市场中有可能会出现盈利和估值双击的机会。

李晓星:2023年,我们对于市场信心的恢复是充满希望的,本质是我们认为各项政策措施将在2023年有所体现,经济增速预计会快于2022年。我们预计2023年GDP增速平稳,财政赤字率基本保持稳定略升,政府支出以稳为主,地产市场以防风险为主,平台经济逐渐焕发活力,消费复苏可期。总体上来说是以市场化的方式修养生息,消费拉动经济逐步恢复,整体实现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兼顾安全。

神爱前:2022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外部环境经历了俄乌冲突的升级,也经历了美国加息超预期,同时油气价格的上涨也给全球带来了通胀的压力。我们内部也是历经疫情的冲击、地产的下行,整体经济表现乏力。也正是这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使得股市投资尤为困难,大幅波动与回撤,同时伴随变幻多次的市场风格博弈,相信大部分人不管是股票投资还是基金投资,体验感可能都不是很好。

欣喜看到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外围扰动减弱(俄乌战争、美国加息、油气价格等),内部经济改善预期强烈(疫情拐点、地产趋稳等),同时整体市场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我们相信并且期待2023年出现明显的修复行情。全年看,可能风格共存与轮动,一方面,围绕经济复苏带来的消费医药、核心资产等价值修复机会;另一方面,具有独立产业趋势的成长机会。

2023年核心变量

消费和房地产复苏的力度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当前市场流动性保持宽裕,国内防控政策优化,经济复苏,友好的政策预期,叠加美元加息放缓预期,您认为2023年哪些因素可能会成为影响A股走势的关键性变量?

姚志鹏:从海内外市场看,影响2023年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海外市场看,全球通胀或将长期处于高位,导致2023年海外市场仍处于加息进程中,但整体或将由紧到松;同时,地缘政治对资本市场的扰动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

从国内市场看,各种影响因素中,机会大于风险。首先,疫情政策的优化,有望提振经济活跃度、带动居民资产负债表迎来修复,预计2023年国内整体消费将逐步复苏。

第二,从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看,即使经历了年初至今的反弹,市场整体估值依然处于底部区域,有利于提升市场的投资性价比。

第三,2023年稳增长政策或将逐渐落地。尤其是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部署下,信息技术、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行业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王克玉:2023年可能影响A股走势的变量主要有2个:估值修复、经济基本面改善的预期。其中,估值修复因素方面,经过连续两年的估值收缩,目前A 股估值处于较低水平,众多成长型公司的回购和长期稳健经营公司提高分红比例,提高了投资者的回报。经济基本面改善预期方面,我们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非常有信心,预计实际增速很有可能会超过市场普遍预期。

李晓星:我们认为2023年影响A股走势的关键变量是经济触底回升带来的信心恢复。2022年由于信心的缺失,尽管相关上市公司大部分的业绩都是处于预期的上限,但估值的杀跌非常严重。如果市场信心有所恢复,估值和业绩的双击值得期待。

崔宸龙:2023年上述因素已经部分反应在市场的表现当中,当然目前更多的是预期,并不是实际兑现的复苏情况。最终市场的走势还是会取决于基本面情况,无论是消费、医药、还是高端制造、周期等,基本面较好的板块,相比市场整体来说,依然会大概率取得超额收益。因此上述因素变化后,市场的关键性变量在于上述因素的兑现情况,如果超预期则会是正向的推进,反之亦然。

神爱前:经济复苏的强弱与持续性可能是2023年影响A股走势的关键性变量。如果经济复苏强度与持续时间超预期,风格则会更加偏价值、消费、核心资产,反之则会更加偏成长。从节奏看,上半年大概率围绕经济复苏相关的品种略强一些,下半年随着预期兑现,修复剩余空间不足等问题,成长在下半年领先的概率更大。

莫海波:2023年在外部加息压力显著缓解后,国内整体流动性环境还是比较充裕的。但核心变量还是两大内需支柱:消费和房地产复苏的力度,如果能够不断超预期,那么A股向上的空间可能会进一步打开。

韩创:2023年,政策还是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经济内生增长也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2023 年市场可能有两条主线:一是受惠稳增长的行业,另外一条是政策支持的行业。这两条主线会有交叉部分,也会有各自的演绎。

开年上涨源于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

持续性取决于经济复苏强度

中国基金报记者:2023年开年伊始,基于经济复苏预期的可选消费、地产链以及科技成长股的估值回升涨幅居前;投资端复工预期带动的建材、建筑行业,以及可选消费的线下娱乐、白酒等都有所表现,您认为这些领域的持续性如何?能否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方向?

李晓星:2023年我们更为看好科技成长股,由于信心的缺失,很多相关公司在2022年尽管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但是估值被杀得严重。如果他们的业绩增速在2023年依然可以维持快速增长,那股价的上涨幅度是可以期待的,我们会继续选择业绩持续兑现的优质公司。

崔宸龙:新年开始后,市场整体都出现上涨,这种上涨是对于经济基本面复苏预期的正常反馈。等到各个板块修复到正常的估值水平,之后的表现取决于后续行业基本面的情况,包括后续的政策力度,居民的消费意愿等等都会成为影响上述行业的主要因素。因此目前去判断是否能成为全年的投资主方向还很困难,需要不断跟踪。

神爱前:2023年经济复苏预期强烈,经济复苏的确定性较高,在经济复苏预期的带动下,经济复苏相关的可选消费、地产产业链等行业都有望出现较好涨幅,这个具有一定合理性,当前阶段更多为预期改善下的估值修复。

但分歧可能在于经济复苏的强度和持续性,估值修复阶段结束后,会转为业绩推动阶段,这时基本面的兑现情况将成为关键。我们认为经济复苏强度与持续性关键变量在于地产改善的程度,如果地产改善明显,可能将打开复苏的空间与持续性。需要对地产做进一步跟踪与观察。

莫海波:持续性主要还是取决于经济复苏的强度,如果超预期,则上述板块不仅是盈利的明显修复,更有估值的加速修复,呈现戴维斯双击的态势,这些顺经济周期的方向大概率能够贯穿全年。但如果经济复苏的力度较弱,那么上述板块的向上空间就有限,行业间的轮动可能比较快。

韩创:2023年地产链及一部分可选消费可能会有比较持续的机会。经济稳增长的过程中,地产行业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股市中最为受益的仍然是包括部分资源品、大金融、建材家居、部分制造业和部分消费板块等在内的顺周期行业。其中部分资源品除了地产之外的其他需求本身就持续较快增长,再叠加地产这块需求的企稳和供给端的控制,供需结构会得到很好改善。大金融、建材家居、部分制造业等都是地产企稳的受益者,也应当会有较好表现。消费品方面一些供需结构较好,以及及时调整了思路的消费品公司可能会有更好表现。

王克玉:可选消费和地产产业链在重要的政策转变之后都具备基本面显著转好的机会,前期有一定的前瞻性的表现,后期需要根据产业调研的情况印证投资的判断。科技产业是中国经济体系中市场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之一,过去一个阶段受到行业景气度的影响,估值处于持续回落过程中,在2023年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也具备比较强的反弹动力。

姚志鹏:从产业机遇上看,经济企稳通常都会对应丰富结构机会,在自上而下视角下风险偏好修和自下而上视角下有着业绩与估值扩张潜力的赛道中,很多值得关注的机会已经在逐步凸显:

第一、景气度整体仍在高位、估值消化充分、预期与持仓较低、产业逻辑仍在的新能源车产业链;第二、发展与安全统筹兼顾的新增长范式下的大安全主题,包括估值处于长期低位、行业有望困境反转的计算机、半导体方向;第三、房地产政策纠偏和受益于疫后复苏带来需求改善的可选消费,及周期相关的地产产业链。

看好新能源、医药、

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

中国基金报记者:除了上述行业外,您认为2023年哪些行业或者领域更有机遇?投资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姚志鹏:在市场大级别底部的区域,为了波动率而错过一些大级别产业趋势,事后看可能会显得比较可惜。展望未来,我们正处于经济的转型升级之中,当降低地产的高杠杆时,经济必然进入一个“重结构、轻总量”的过程之中。参考国际经济历史,转型期的核心是要找到新的经济驱动引擎,我们认为“内外双循环”正是在中长期维度均有丰富机会重要主线。

一方面内循环对于产业安全、国家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需求,会带来进口替代的持续;另外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外循环也越来越成为升级的重要抓手。中国在国际产业中具备比较优势的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消费等产业将成为重要的增长动力。在这些基础上,相关产业会有机会诞生丰富的投资机会与投资线索。

李晓星:看好的方向包括电动车、光伏、储能、海风、国防军工、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信创、互联网、消费医疗、创新药以及食品饮料等行业。背后的逻辑就是信心的恢复,优质公司的估值回升。

崔宸龙:个人依然看好成长创新的领域,包括锂电池,光伏,绿电运营商,合成生物学,创新药等几大主要方向。

这次新能源带来的能源革命的投资机会是跨时代的,其体量和影响力将会媲美前两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利用能源的方式又出现了革命性的改变,其能源获取的效率和使用效率将会快速提升。在效率快速提升的同时,传统化石能源的资源限制瓶颈问题将会被打破,全社会的能源使用总量将会出现持续快速的增长。

我们现在处于发展的前期,无论是光伏,风电还是储能,都还在对传统能源行业进行初步的替代,而仅仅是替代的空间就十分巨大。新能源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以及很多的分歧,这是正常的情况。

因此我们依然看好能源革命为主线的投资机遇,其中能够带领和促进行业发展的公司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另外,我还看好合成生物学,其本质是利用人工方式加速生物的定向进化,在碳中和过程中,我们需要在原材料的生产端尽量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合成生物学正是有上述的优势,高效,环保,低碳排放,是对于传统材料生产方式的革新。

神爱前:2023年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机会:第一、经济复苏主线:经济复苏带来相关板块业绩改善,重点关注消费、医药、医美、免税、传媒、建材家居等机会;

第二、风光储等泛新能源行业:新能源整体增速在下移,但估值也已经大幅下来了,估值匹配度进入更好的区间。相应的即使增速下移后,横向对比其他行业,仍然比大部分行业具有业绩领先优势,可以积极去关注一些结构性机会,比如,海风、海缆、储能、光伏新型电池片、新技术新材料等。

第三、汽车零部件:国产车崛起趋势非常清晰和迅猛,有望带动汽车供应链本土化,汽车零部件本土化空间巨大,另外伴随大宗商品、电池成本等下降,国产车成本压力下降,之前受压制的智能化支出或迎来加速。

第四、科技与安全产业链:科技产业链补短板,同时配合下游景气改善,存在一定机会,另外关注具有经济后周期属性的半导体板块。

莫海波:我们觉得上游的原材料同样有非常大的机会,比如有色、煤炭、钢铁等,因为只要是经济复苏,那最终大概率会传导到上游,并且上游供需格局较好,价格弹性也大,因此盈利向上的空间也是比较可观的。除此之外,一些持续高景气的行业,比如军工、TMT等,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这类板块估值想象空间较大,也是有很大机会的。

韩创:国企改革是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2023年是经济增长的大年,国企毫无疑问也承担着这一使命。同时,我们看到2023年国资委考核体系是一增一稳四提升,新纳入了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现金比率两个指标,考核体系愈发科学严谨。此外国企的激励制度、资产整合等方面的改革都在向纵深推进,这些都有利于国企估值体系的提升。很多国企在2023年承担了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两大课题,将从总量政策和产业政策两方面受益,我认为这是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

王克玉:我们判断2023年A股市场大概率表现为结构性特征,未来两个季度处于各类经济政策集中推出的阶段,投资层面将重点关注产业政策,自下而上深度研究,寻找优质的公司。重点关注三个领域的投资机会:数字经济、汽车零部件和前期跌幅较大但具备高成长性的板块。

数字经济领域是过去中国各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在2021年开始连续的行业整顿之后,行业发展规则显著改善;特别是数字经济是典型的全球或区域运营的经济形态,在目前的全球格局下对于中国的开放发展具备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快速提升,短期内受终端销售波动的影响,相关公司估值已经回落到有吸引力的水平。

前期跌幅较大但具备高成长性的板块中,我们相对看好医药和电子,这两个行业在2010年之后成长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过去两年竞争力大幅提升,但是受到行业政策和行业景气度的影响,短期内市场表现落后,目前行业和重点公司的估值极具吸引力,给我们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一季度或积极布局顺周期

看重经济复苏和成长性产业趋势

中国基金报记者:针对上述观点,您在今年一季度会否针对上述变化做出组合的优化和调整?仓位调整的方向和节奏是怎样的?

莫海波:一季度在顺周期方向的配置可能会相对多一些,但同时也会考虑估值盈利的性价比。比如:如果下游涨的比较多,估值优势不明显,则会适当往估值更低的上游去配置。总之,大方向配置是顺周期,但会考虑性价比而适当调仓。

神爱前:一季度我们组合仍主要围绕经济复苏主线和成长性产业趋势两个方向布局。后续观察经济复苏的情况,与估值修复的程度,做相应调整。整体讲,全年角度,越往后看,业绩兑现与成长性越重要,市场会逐渐得由估值修复转向业绩驱动,今年越往后组合会更加注重业绩的成长性。

韩创:我在一季度的组合会大部分延续去年底的配置,因为当时我的思路就已经跟现在差不多。当然,在组合实际运行过程中,也会密切跟踪经济实际复苏的进度,以及相关公司的受益程度,并进行相应调整。

王克玉:现阶段比较看好的行业是数字经济和医药,之后会根据对产业链的跟踪情况,进一步关注电子和家居家电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崔宸龙:我个人的投资是以长期投资为主,因此不会因为短期因素的变化而去大幅调整投资组合。未来,我依然坚定看好能源革命为主线的投资方向,同时会不断关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大趋势,根据基本面情况对于投资组合进行合理的调整。在仓位上依然会保持较高的权益仓位,在当前的市场估值水平下,权益资产的整体吸引力非常强,长期看处于较低的位置,是布局的好时机。

探索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或适度提升国企估值

中国基金报记者:易主席提出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您如何看?其中有哪些机会?是否给2023年市场带来新变化?

姚志鹏: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可能会适度提升国企估值。过去两年,随着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以及经济的下行压力,大量国企,包括建筑、通信、基建,银行、保险、非银金融等领域的国企估值下行明显。

在易会满主席提出要构建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的同时,支持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地产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基本可以认为阶段性解除了。围绕地产企稳复苏带来的资产负债表修复将有望重启。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前期受地产下行拖累的国企的估值有望回升。

具体到投资上,如果考虑上述逻辑与商业逻辑结合,那么,在推动能源转型方向上肩负新使命且有稳定现金流的能源企业、符合国家安全方向的大型央企、受益地产支持政策的相关金融保险行业等领域等企业估值中枢均有望提升。

莫海波: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让市场逐步关注低估值的国企。2016年供给侧改革以来,国企盈利有明显改善,但市场对此关注度不够,导致盈利涨了但估值没涨。2023年,国企大多数处于中上游的顺周期行业,大概率会显著受益于此轮经济的复苏,随着盈利的修复,这类国企的关注度会有所提升,估值也有望修复至一个合理的水平。

崔宸龙:中国的资本市场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壮大,规则逐步完善,活力和吸引力逐步增强,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会发展出其独有的特点。我们也会从中国市场独有的特点,更加关注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对于环保,碳中和等关键因素的把控、对于国家战略大方向的支持和配合,同时结合股东回报水平,综合做出更加全面的投资决策,助力优质企业和关键行业的发展,发挥我们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助力作用,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神爱前:中国经济有着自己的特色,全球看也成长起来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行业与公司。公司估值一方面要看商业模式与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引导资源更好的去配置社会经济需要发展的方向。像一些具有中国竞争优势和发展需要的行业,比如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行业、市场化的国企等等,可能更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引导资本市场更好的发展。

韩创:我认为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确实是一个具有远见的提法。很多国企实际上是奋战在科技攻关、保供保民生、稳增长等各条重要战线的最前沿,随着治理体系、考核激励等各方面因素的不断完善,这些公司的投资价值会更多地得到市场认可。

王克玉: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及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将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估值要基于经济发展阶段、上市公司的经营进行严谨的分析,而不是仅仅根据投资理论进行推导,也应当考虑到投资者的实际投资行为。未来在投资中,我们会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更加专业、全面地分析公司、分析市场,更好地满足持有人的投资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经济复苏力度、美国经济会衰退等

成为今年风险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您看来,今年A股市场还有哪些潜在的风险点?在投资中该如何规避?

姚志鹏:经济的复苏并非一蹴而就,信心与市场情绪的恢复也是逐步的。在防疫政策转变之后,我国可能也会面临其他先行放开国家类似经历的多轮疫情冲击(逐步减弱)、以及欧美经济下行带来的外需回落压力。所以内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疫情感染周期的干扰、欧美经济继续放缓,甚至美国也有可能会出现衰退等对外需的影响等,都是需要关注的潜在风险点。

莫海波:A股市场的风险大部分来自于市场预期过高,但实际基本面可能没有跟上。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密切跟踪宏观经济的高频指标,同时对于一些市场情绪高涨、估值明显偏高的一些板块,时刻保持理性。

韩创:2023年,A股还是有些不确定因素。第一个不确定性因素是海外需求到底有多大程度下滑,比如美国经济会衰退,但到底是温和的衰退还是超预期强衰退,对于投资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去观察。第二是国内经济复苏的力度。我本人对 2023 年的经济复苏是比较有信心的,但同时会紧密地跟踪数据,毕竟这几年的内外部因素的冲击,对消费意愿、消费能力等方面都会有一些影响,所以要关注经济恢复节奏。

崔宸龙:今年A股的主要风险点可能主要来自于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因为年初以来,基本上各个行业都有由于经济复苏预期带来的修复,而等到后续需要基本面兑现的阶段,是否有些行业的基本面并没有如预期的那般的实现增长和复苏,如果出现不及预期的情况,则很可能这些行业回到前期的低位。在投资中,我们会优先选择行业空间大,长期发展前景好的方向,尽量避免长期空间有限或者存量博弈的行业,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短期不及预期的情况发生后,出现较大的损失。

神爱前:今年大的系统风险可能比较低,更多的是一些结构性风险。比如经济复苏的强度不及预期、持续时间不及预期等等,结构性估值高估等等,轮动的风险等。尽量不特别依赖短期经济复苏趋势选股,去找一些中长期具有成长与空间的行业与个股,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短期博弈带来的风险。

王克玉:2023年A股市场还需关注的潜在风险点包括,发达经济体高利率环境下诱发超预期衰退、疫情后续走势是否超预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性,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过程中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等。

尽量用长期资金和闲钱投资

不要短期频繁操作

中国基金报记者:2022年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不佳,投资者情绪较为低迷,贵司对2023年的收益预期有何期待?对持有人做好基金投资有何建议?

姚志鹏:从全年角度来看,我们建议价值、低估值、成长策略均衡配置,不用纠结价值还是成长,也不用纠结沪深300还是中证500,把投资机会的寻找交给专业的人。此外,从中长期角度来看,比如3至5年的角度,建议大家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可以适当的去增加一些低波动、稳健类、安全类的资产,增加一些全球的配置,重视保险保障类资产的特殊价值。整体家庭资产配置更加注重现金流、更加注重流动性。

李晓星:2022年过去了,国际局势的风云突变,奥密克戎的多点散发,一些灰犀牛板块的预期波动,相信去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更是如此。回顾去年的市场,价值和周期板块表现突出,消费底部反转,基本处于市场中游,科技板块整年表现不佳,电子、传媒、计算机、国防军工以及电力设备新能源都是垫底的几个板块。从因子的有效性来说,困境反转因子表现突出,在整体市场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市场参与者将绝大部分关注度都放在了边际变化上,行业空间、竞争格局、业绩持续性以及相对估值在股票定价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并没有往年大。

市场这样的运行结果,跟前年底大部分人的预期是很不一样的,这也反映了市场的一致预期一般都很难兑现。权益市场有个特点是往往今年的经验就是明年的教训,今年的教训就是明年的经验。当一个方法被所有人认同的时候,往往就是这个方法要阶段性失效的时候。

但如果基金经理可以长期坚持一个有效的办法,那他长期业绩也会是不错的,每种投资方法都会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我们一直坚持的投资方法是景气度投资方法,即选择长期空间大、短期业绩好且估值相对合理的优质公司,赚取业绩增长的钱。景气度投资方法在大多数年份都是有效的,但一般在经济下行周期的末期会阶段性失效。比如2018年和2022年,因为这个这时候往往伴随着信心的丧失,业绩兑现程度越好的公司,大家反而越会担心未来会下行。我们重点关注了科技+消费,组合整体表现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我们持仓标的基本面的业绩基本都是兑现的,但估值下降的幅度还是远大于业绩增长的速度,这背后的核心就是我们之前讲的市场信心的缺失。这个反映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投资人跟风追高不容易赚钱。

我们总体对于2023年的市场非常乐观,会保持组合的进攻性,努力为持有人带来满意的回报!

莫海波:2023年整体市场大概率比2022年好,即使是对经济弱复苏的假设,2023年也大概率呈现非常多的行业轮动机会。对于持有人,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需要保持耐心,不要看到市场热闹就急于追涨杀跌,因为只要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绝大多数板块都会轮动到,只要保持平和心态,相信最终都能收获比较可观的收益率。

神爱前:我们对2023年比较乐观。在内部环境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当前市场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市场有望出现明显的修复行情。很多基金持有人,在过去两年体验感并不好,但随着经济复苏,上市公司盈利改善,基金投资的收益率可能也将有改善。希望投资者能够完整看待股市涨跌周期,尽量用闲钱投资,更淡然面对市场波动与回撤。

韩创:我认为2023年应当是权益投资的一个较好年份。权益市场的特点是只要国家不断发展,就一定会持续给投资者带来良好回报,但不可避免地中间会产生波动,我们不能因为市场的波动而远离权益投资的蓝海。我对持有人投资基金的建议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尽量用闲钱投资,只有这样才能相对淡化短期波动和内心焦虑,这是取得基金投资良好回报的重要前提;二是减少择时,尽量在充分考察判断后,选择自己信任的基金经理做相对较长的投资。

崔宸龙:首先要非常感谢我的基民朋友们,过去一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基金整体的收益率不佳,感谢大家的坚持。2023年大概率是一个转折之年,我们回顾权益市场的历史情况,公司的长期股价表现基本是围绕其基本面情况波动。

虽然2022年在权益市场整体承压的情况下,很多公司的估值出现了大幅回调,但是我们相信优秀的公司在持续的增长前提下,其估值会逐步回归,长期看价格会回归于公司基本面。建议持有人尽量用长期资金和“闲钱”做基金投资,合理安排手中的投资资金分配;不要进行短期频繁的操作,以免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出现操作失误,造成不必要的亏损。

王克玉:权益市场的波动与市场流动性和企业盈利之间存在较大关系。如果市场短期表现较差,往往也会影响投资行为,从而导致市场估值持续收缩,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更好的投资机会。对持有人来说,如果可以利用市场低迷、价值低估的阶段适度增加权益类基金的配置,将有益于提高其长期投资收益。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