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径探幽】
受洛克菲勒的启发,笔者进一步提出“考验说”。
吴捷径
杨振宁是诺贝尔奖得主,也是举世闻名的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临近晚年,他不再执着于科学的至高无上,而是说,这个世界被设计得如此精妙,显然不可能是偶然的,不排除有造物主存在的可能。只是,这个造物主是人形的还是其他形态,他无法断定。杨振宁还说,当他年轻的时候,就完全没有上述想法。言外之意,随着年龄的增长,见到的爱因斯坦所说的“宇宙和谐中难以理解的奥秘”越来越多,才能体会到世界被“设计得如此精妙”,绝非偶然。
爱因斯坦相关的表述更加生动,他说:“上帝难以捉摸,但他并不邪恶”。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举世闻名,科学以外的洞察力虽鲜为人知,却也毫不逊色,甚至还挽救了他自己和许多人的生命。1933年,爱因斯坦逃离德国的数月后,纳粹搜查了他在德国的住所,并宣称发现了管制刀具。很难想象,如果继续留在德国,作为犹太人的爱因斯坦将遭遇什么。
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加快原子能军事研究,防止德国抢先造出原子弹,这才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上马和原子弹的研发成功。据评估,如果美国没有在日本本土投下原子弹而改以常规战争作战,可能要再牺牲10万美军,才能取得对日作战胜利。也正因爱因斯坦洞察力之深,以色列曾经邀请他出任总统(被婉拒了)。由此可见,爱因斯坦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认为上帝并不邪恶,并非无稽之谈。
那为何真实世界却是罪恶不断,撒旦们总是轮流出现呢?
对此的解释通常停留在对比说之上,比如“没有冬天的萧瑟,怎能体会到春天的生机”等。同样的,要是所有的邪恶都绝迹了,那世人可能就分辨不出真善美了。
在对比说的基础上,受洛克菲勒的启发,笔者进一步提出“考验说”。
洛克菲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财富过亿及财富过十亿美元的富翁,举世闻名的石油大王和慈善家。在他事业的早期,曾经发生过一个最重要客户突然提出要在提货条件未满足的情况下,提前拿到货的无理要求。如果同意他的要求,就与稳健经营的原则相悖,如果不同意,恐怕失去这个客户。由于担心失去客户,合伙人纷纷施压洛克菲勒让步。洛克菲勒却认为稳健经营的原则任何时候都必须恪守,无法让步,决定采取亲自上门据理力争的方式处理。然而客户的反应却是勃然大怒,丝毫不理会。无奈之下洛克菲勒只好返回,向其他合伙人承认努力失败。就在大家一致以为已经失去了这个客户的时候,这个客户却一反常态,像没事人一样,完全不提之前的无理要求,继续与洛克菲勒保持正常的生意往来。洛克菲勒直到去世,都坚定地认为那是客户对他们的考验,如果他们当时不够坚定,反而会失去客户。
类似的考验让人联想到了股神巴菲特夫妇。巴菲特的结发妻子苏珊极具爱心和保护欲,几乎就是美国版的圣女贞德。她对慈善事业亲力亲为,在专门帮助穷人和流浪汉的旧金山格莱德基金做了20年的义工,第15年才被人认出是巴菲特的太太。巴菲特的天价慈善午餐,灵感源自苏珊,所得拍卖款悉数捐赠给格莱德基金。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他的财富每上一个台阶,苏珊就开始叨叨巴菲特,说我们的钱太多了,赶紧弄一些出来做慈善吧。苏珊的善良无疑最终促成了巴菲特捐出 99%财富用于慈善事业的决定。但就是这样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竟于2003年得了口腔癌,动手术摘掉约 1/3 的舌部后,又进行了几十次的化疗,最后于 2004年黯然离世。我们很难理解上天的安排,为什么让这样的好心人如此遭罪。
苏珊是巴菲特重要的精神支柱,巴菲特恐怕也同样难以理解,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他对慈善的信仰,他和盖茨一起,之后起码又成功劝说了几十位美国亿万富翁,至少捐出自己身家的一半。从上帝的视角来看,巴菲特一家经受住了最高等级的考验——至死信仰不变。也许,巴菲特拥有的巨额身家,就是造物主对于他经受住考验的回报。这当然只是笔者的解读,其中带着几分猜想,写成此文,供探究人类社会诞生奥秘的朋友参考。
(作者系独立投资人)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