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讯9月1日电,2022年半年报披露已结束,据统计,449家沪深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共实现营收12443.58亿元,同比增长10.32%;实现净利润1334.40亿元,同比增长7.33%;实现扣非净利润1231.80亿元,同比增长14.13%。
从半年报情况来看,多数医药公司二季度受到了疫情的不利影响,二季度医药板块营收环比下降3.88%。同时,一些子行业展现出了较好的发展趋势。如上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较大,众多创新药产品销售增速大幅增长,开始进入到规模化销售阶段。而在新冠疫苗接种逐步常态化后,不少国产重磅疫苗品种销量大幅增长,甚至开始走向海外。
在8月26日至9月1日的新发布周期内,来自百奥泰、拓新天成、宜明昂科等的7个创新药项目首次获批临床。新发布周期内,“人民金融·创新药指数”上涨了0.5%,最新报2862.04点。
创新药进入放量期
近几年国内创新药行业发展繁荣,诸多创新药在2021年以来获批上市。从中报情况来看,尽管受疫情影响较大,但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培育以及医保纳入以后,众多创新药产品上半年进入了放量期。
作为第2款获批上市的国产三代EGFR抑制剂,伏美替尼在获批同年年末即通过医保谈判进入新版医保目录。艾力斯中报显示,上半年伏美替尼二线适应症获批进入医保后销量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998亿元。而2021年3月获批上市后,伏美替尼2021年的销售收入为2.3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伏美替尼一线治疗适应症也“卡点”赶在上半年获批上市,获得了新一轮医保谈判的入场券。艾力斯在半年报中表示,伏美替尼一线治疗适应症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申报工作处于有序推进中。一线适应症纳入医保后,伏美替尼有望迎来新一轮放量机会。
在两个核心产品泰爱(泰它西普)和爱地希(维迪西妥单抗)进入医保目录后,荣昌生物上半年销售也出现了显著放量。公司表示,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33.35%,商业化产品泰它西普及维迪西妥单抗的销售收入及销量同比增长强劲。
百济神州在已上市产品数量和国际化上都走在行业前列,在创新药推动下,上半年其营收强劲增长。财报显示,上半年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已实现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全球销售额达15.14亿元,同比大增262.9%;其PD-1替雷利珠单抗亦持续发力,上半年在中国的市场销售额达12.51亿元,同比增长56.3%。
康方生物的两款创新药上半年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公司财报显示,其去年四季度获批上市的PD-1派安普利单抗,在上半年大环境不佳的背景下,实现销售额约3亿元;其6月底刚获批的双抗产品开坦尼,在获批当月获得近亿元的销售预付款。
康方生物对开坦尼的销售放量颇有信心,据报道,在业绩交流会上,康方生物将开坦尼上市首个完整年的销售目标定为10亿元,目前公司已经向国家医保局提交了关于开坦尼2022年创新药物医保谈判的相关材料。
除了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一些传统药企的创新品种也有不俗表现,上半年创新药占比进一步提升。
上半年复星医药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稳步的增长,其包括复必泰、汉利康、汉曲优、苏可欣、汉斯状等在内的新产品和次新品收入在制药业务中收入占比超过25%。
中国生物制药的创新药也已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上半年公司创新药收入达到34.9亿元,同比上升14.2%。中国生物制药预计,2022年其创新药收入占将达到24%,在2023年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关,占比进一步提升。
翰森制药披露的数据也非常亮眼:2022年上半年翰森制药创新药收入约23.21亿元,同比增长约84.8%,创新药占收入比重大幅提升至约52.3%,创下新高,上年同期为28.5%。
创新药收入也成为了先声药业主要收入来源。上半年,先声药业实现创新药收入约17.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4.8%;创新药收入占同期总收入比重达65.4%,创历史新高。先声药业总收入上升主要是由于创新药先必新带来的收入快速增长。
2022年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重点强调要继续推进集采提速扩面,持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物上市,加速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进一步深入,从宏观层面为国内医药企业坚定创新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一些创新药企业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虽然我国医保支付的价格标准不如海外商保等其他支付方式,但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带来的患病人群优势,创新药仍然能获得可观的销售市场。尤其是经过了市场充足的培育以及纳入医保以后,有竞争力的创新药产品可望进入快速放量期。
重磅疫苗品种销售旺盛
上半年,疫苗行业也呈现了积极发展趋势。从财报来看,在新冠疫苗接种步入常态化后,国内重磅疫苗品种销售出现大幅增长;同时,随着疫苗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产疫苗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上半年,万泰生物二价HPV疫苗继续保持产销两旺,公司疫苗产品实现营收43.63亿元,同比增长459.84%,实现净利润20.67亿元。据方正证券研报,万泰生物二价HPV疫苗上半年销量突破千万支,合计批签发140个批次,预计共计批签发约1400万支。
国产疫苗龙头智飞生物其代理的HPV疫苗也维持了强劲增长。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四价HPV疫苗批签发487万支,同比增长60%;九价HPV疫苗批签发929万支,同比增长380%。就在智飞生物发布半年报次日,默沙东九价HPV疫苗新适应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适用人群拓展至9-45岁适龄女性。扩龄之后,作为默沙东在国内的独家代理商,智飞生物无疑将是受益者。
另一个重磅疫苗品种——13价肺炎疫苗上半年也继续放量。据报道,沃森生物的13价肺炎疫苗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0.10亿元,同比增长103%,该产品上半年批签发373万剂,同比增长约40%。据国海证券测算,截至2022年8月15日,2022年康泰生物13价肺炎疫苗批签发量超过400万剂;预计2022年全年单产品将给公司带来约14亿元的收入增量。
作为季节性商品,第三、第四季度和来年第一季度通常是流感疫苗的主要销售阶段,但受夏季流感高峰影响,今年流感疫苗提前放量,2022年也被认为是流感疫苗销售大年。
上半年,华兰疫苗实现营业收入10.61亿元,同比增长9624.76%;实现净利润2.98亿元,同比扭亏。中报显示,业绩增长的原因为,公司2022年度流感疫苗于5月份开始陆续取得批签发并销售,而上年度流感疫苗于下半年取得批签发并销售,因此2022年上半年销量及收入同比大幅增加。
新冠疫情对疫苗行业影响深远,不仅加快了第三代核酸疫苗技术等新技术路径的应用,也让海外国家加深了对中国疫苗的认知与认可,加速了中国疫苗企业国际化进程。
今年上半年,国产重磅疫苗品种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据报道,上半年,沃森生物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首次出海,实现对摩洛哥100万剂出口。
康泰生物和万泰生物也在加快国际化步伐。据报道,上半年康泰生物生产基地接连通过了海外认证,近日公司又与菲律宾合作方签订了海外销售协议,其13价肺炎疫苗有望不久后进入东南亚市场。
万泰生物则中报中表示,其二价HPV疫苗通过WHO PQ认证后,于2022年5月和6月相继获得摩洛哥和尼泊尔的上市许可,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的注册申报正有序推进中,公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7个创新药项目首次获批临床
在新发布周期内,来自百奥泰、拓新天成、宜明昂科等的7个创新药项目首次获批临床,包括7个生物药、1个化药,我们将其纳入了“人民金融·创新药指数”。
其中,百奥泰研发的注射用BAT8008为一款靶向 Trop2 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近日首次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实体肿瘤治疗。
百奥泰表示,BAT8008 具有高效的抗肿瘤活性,毒素小分子有较强的旁观者效应,可有效克服肿瘤组织的异质性。同时,BAT8008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血浆中释放的毒素小分子极低,降低了脱靶毒性的风险。BAT8008 作为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 ADC 新平台开发的第四个 ADC 进入临床,是公司肿瘤领域创新药研发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近日,拓新天成的实体瘤CAR-T产品“TX103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注射液”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默示许可,即将开展临床研究。目前,该CAR-T产品尚未公布靶点。据了解,TX103是一个跨膜蛋白,有研究揭示,在消化道肿瘤、脑肿瘤等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其中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率为84%。
8月29日,宜明昂科的IMM40H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研究许可,适应症为CD70阳性的恶性肿瘤。据了解,这是一款具有ADCC加强活性的人源化IgG1 CD70单克隆抗体,此前已获美国FDA临床试验研究许可。临床前动物体内实验研究表明,IMM40H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疗效及安全性。目前,全球尚无靶向CD70的药物获批上市,IMM40H为国内第二款取得临床批件的CD70单抗。(知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