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化工市场传来暖意,纯苯与苯乙烯期货价格同步发力,涨幅均突破2%,一扫此前低迷态势,市场情绪显著提振。不过,在油价承压、基本面未改的背景下,这次反弹究竟是超跌后的短期修复,还是趋势反转的信号,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此次“两苯”反弹最引人关注的一点,是其与上游原油价格走势的明显背离。11月12日OPEC月报释放重磅信号,在OPEC增产可能进一步释放的情况下,市场预计明年原油依旧承受逐步增加的供应压力,国际油价因此下跌。而作为原油下游产品,“两苯”价格本应受成本端拖累,却在11月13日走出了独立强势行情,这让不少市场参与者感到意外。
紫金天风期货分析师汤剑林直言,“两苯”低位反弹完全超出预期。“从纯苯基本面看,供强需弱的格局十分清晰。”他表示,当前纯苯开工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的高位,而下游综合开工率持续走低,最新数据已跌至69.39%,且仍有边际下滑趋势。“供需错配的矛盾尚未缓解,纯苯的拐点可能还未到来。”
尽管长期基本面偏弱,但短期多重利好多素的叠加,成了此次“两苯”反弹的直接推手。
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魏鑫表示,此次反弹为“超跌+短期利多触发”的修复行情,其核心驱动源于成本、供应、情绪三方面的支撑。
从具体品种看,苯乙烯期货的反弹逻辑更为清晰。汤剑林表示,一是空头减仓带来的盘面推动。苯乙烯期货盘面减仓超3万手,占总持仓的8%左右,空头获利了结为价格上涨腾出了空间。二是供应端的阶段性收缩。当前苯乙烯装置检修量处于高位,市场供应量明显减少,而下游需求相对稳定,形成了一定的去库预期。三是估值因素。经过前期持续下跌,苯乙烯价格已处于低位,市场抄底心态升温。
纯苯期货价格的反弹则更多依赖估值修复与关联品种带动。汤剑林表示,纯苯与苯乙烯类似,当前估值已处于较低水平,具备一定的修复需求,同时受苯乙烯价格上涨的带动效应明显。此外,海外调油需求对纯苯期货价格形成了部分支撑。
魏鑫补充说,国庆中秋前企业集中排库后,当前“两苯”库存处于低位,市场对供应端的任何减量信号都很敏感,叠加国内宏观经济带来的乐观预期,贸易商补库意愿上升,进一步助推了价格反弹。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两苯”价格反弹不具备持续性,供需宽松的格局并未改变,市场真正的拐点尚未到来。
从供应端看,长期压力仍未缓解。纯苯方面,国内新增炼化一体化装置产能将在今年12月至明年1月集中释放,同时东南亚、中东地区的低成本纯苯资源出口导向明确,11月下旬至12月进口船货到港量预计持续增长,港口库存将逐步回升,短期检修带来的减量难以扭转长期供应充裕的格局。苯乙烯方面,虽然当前检修量较高,但随着12月部分装置陆续复工,供应端的收缩效应将逐步消退。
需求端的疲软则是更关键的制约因素。汤剑林称,苯乙烯下游开工率仅为58.78%,已接近同期历史低位。魏鑫也表示,纯苯下游的苯乙烯、己内酰胺等行业普遍陷入“高开工、低利润”的困境,终端家电、汽车需求疲软导致采购积极性偏低,部分企业已开始降负荷运行,对“两苯”的承接能力持续弱化。
成本端的支撑同样难以长期维系。魏鑫表示,此前原油价格上涨更多是地缘风险扰动的结果,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原油需求增长的空间有限,成本端对“两苯”的支撑力度将逐步减弱。汤剑林也认为,在原油预期转弱的情况下,成本端甚至可能成为拖累“两苯”价格的重要因素。
展望后市,汤剑林认为,主导“两苯”后期走势的关键仍是成本与基本面。若成本端能够企稳,“两苯”价格有望进入筑底阶段,但目前原油预期偏空,成本企稳难度较大;而基本面的改善则需要等待纯苯-苯乙烯-三S(ABS等)全产业链库存消化至正常水平,当前ABS成品库存已达25.8万吨的历史高位,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目前,供应端已出现积极信号。”浙商期货分析师黄茵表示,美湾地区受歧化利润持续恶化影响,相关装置已开始降负;国内方面,歧化价差自8月初起持续下滑,目前已接近零值,若利润方面的压力进一步传导,国内纯苯装置也可能面临降负风险。同时,物流因素叠加季节性特征,12月纯苯进口量预计将同比、环比双双走弱。就需求端来讲,12月苯乙烯开工率通常会出现季节性上行,将对纯苯需求形成支撑。
基于此,黄茵认为,纯苯期货在12月或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间。而苯乙烯方面,当前加工费已处于历史低位,后市大概率将跟随纯苯同步上行。尽管外盘市场的积极信号可能催化行情提前开启,但在基本面整体疲软的制约下,纯苯期货、苯乙烯期货价格上涨空间仍会受到限制。
在魏鑫看来,市场真正的拐点需要满足“新增产能释放放缓+下游需求实质性复苏”两个核心条件,这样才能实现供需格局的根本逆转。“目前的反弹只是短期因素驱动的修正,并未改变‘供应宽松+需求疲软’的核心逻辑,交易中需警惕短期博弈带来的风险。”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