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一周策略】4000点后如何应对?结构性机会仍存,盘整震荡中布局再平衡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王蕊2025-11-02 23:15

中信证券:结构性机会仍存,择时重要性有限

同样是4000点,当前的指数成色明显优于2015年同期,且估值水平显著低于当时,并无必要过度关注指数点位本身。随着四中全会结束、中美会谈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季报披露完毕,往后看,结构性机会仍存,择时重要性有限。短期看,投资者恐高心理主要出现在科技板块,但明年新能源、化工、消费电子、资源、机械等大类行业中还是存在不少利润可能持续增长的方向,出海逻辑也没有遭遇实质性的挑战,创新药和新消费自8月以来的调整幅度也足够大,可能只是需要时间和新的催化。在这种背景下,年内还是以调结构为主,积极布局明年,建议围绕传统制造业的提质升级、中企出海、端侧AI三个方向继续布局,短期可以关注三季报后出现的几个阶段性超跌反弹线索,如白酒、软件、创新药。

国泰海通:增长进入复苏周期,成长景气加速扩散

总量增长进入复苏周期,AI、出海与反内卷景气扩散。三季度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全A两非)业绩增速继续回升,尽管科技成长结构占优的特征仍然明显,但随着出海加速与反内卷落地,净利率普遍环比改善,景气线索正在加速扩散。与总量经济强相关的大中盘展现出更大的业绩弹性,中国资产的增长正进入复苏周期。三季度产能周期局部复苏的特征仍在延续,新兴科技(TMT/军工)、全球定价资源品(有色)及部分顺周期行业产能周期处于复苏和扩张阶段,而装备制造和周期资源行业大多过剩压力仍然较大。结合库存周期看,地产链、部分制造和消费行业步入被动去库存的复苏阶段,其中特钢/玻纤/专用设备/小金属等产能利用较为充分,中期供给弹性较弱,预计行业仍将延续复苏趋势;资源品和部分出海制造行业处于主动补库的扩张阶段,其中高产能利用率的有色/摩托车/其他电源等高景气有望延续。

申万宏源:2026年春季可能是阶段性高点

9月初以来上证综指总体窄幅震荡,原因是科技成长行情来到了长期性价比并不具备显著吸引力的区域,市场对本轮科技引领行情的后续持续时间和幅度预期不高。但成长相对价值和周期短期仍处于高性价比状态,A股有效反弹行情需以科技成长领涨的特征不变。2026年春季可能是阶段性高点,但大概率不是2026年全年高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面牛市演绎的条件会越来越充分。随着供给出清,2026年中A股“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依次出现框架的有效性回归,国内加码宽松的时刻可能就是新一轮行情启动的时刻。四季度提前反映2026年改善的行情已经在演绎,2026年PPI回升可能由负转正,是重要的输入变量。短期需求侧率先走出亮点的存在短期弹性机会,科技成长同样是明年好于今年的方向。

中信建投:市场将横盘调整,建议暂缓加仓

在A股前期上涨动能透支、10月末三大利好集中兑现后,市场面临情绪回落压力、利好空窗期和回调整固需求。预计11月市场将面临新一轮横盘调整,建议投资者暂缓加仓。A股的主线和风格也可能出现切换。基金三季报显示电子行业配置比例超过25%,双创板块超过40%,成长风格超过60%,均为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这可能引发结构性调整。另从季节效应角度来看,年底盈利多兑现,大盘价值风格往往占优。配置上重点看好“景气线索、年末调仓、短期切换”三大方向,可重点关注煤炭、石油石化、新能源(储能、固态电池等)、非银行金融(券商、保险)、公用事业、传媒、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等。

银河证券:短期轮动不改向好趋势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美经贸磋商取得阶段性成果,直接缓解市场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担忧。从国内来看,后续宏观政策有望持续加力,为A股市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资本市场注入稳定的长期预期。叠加上市公司三季报展现出基本面韧性,市场向好趋势不改。短期来看,11月正值政策与业绩空窗期,市场轮动速度或将加快。

配置方面,顺应国家战略、具备真实技术壁垒的科技企业将是A股投资的重要主线。反内卷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相关板块中长期投资价值提升。消费作为内需的重要部分,对稳定经济基本盘至关重要。项目建设将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相关企业受益于订单增长与业绩释放。金融机构作为桥梁与保障的作用将愈发凸显。

东方财富:着眼布局来年,主题活跃上升

中美经贸磋商靴子落地,市场的焦点从宏观风险转向内部结构优化,三季报披露完毕,公募基金三季度重仓股持仓公布,结构再平衡继续。中美贸易共识的达成,叠加海外需求的温和复苏预期,有望对国内出口相关板块带来预期提振。美联储降息节奏预期放缓对短期市场流动性预期与风险偏好带来扰动。A股市场在11月往往呈现主题投资相对活跃,而业绩和景气度的指引作用阶段性减弱的特点。

行业配置方面,AI仍为中期产业景气主线,但部分算力方向因交易维度可能将经历震荡消化,成长板块内部有望轮动演绎,市场将着眼布局一些明年景气有望上升的新方向或者成长类主题。在出海、金融与周期等方向中也有值得关注的线索。关注有色、AI应用/软件、电源、储能、工程机械等行业,以及可控核聚变、深海经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主题。

华创证券:短期震荡盘整,中长期维持乐观

未来1—2个月政策空窗期,市场或震荡盘整。反内卷推动生产端数据回落可能带来阶段性阵痛,但中期视角,先供给后需求有望实现更强的通胀回归。中长期保持乐观,“十五五”提供了更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内外政策稳定性增强,市场有望进一步上行。新一轮盈利上行周期已开启,市场已在定价业绩回归,关注低基期板块在明年释放更大弹性,集中在周期、消费领域。历史上公募第一大重仓行业瓦解背后通常是基本面风险导致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当前电子基本面尚未构成抱团瓦解信号,后续关注业绩兑现。10月以来高低切持续进行,不会一蹴而就。对成长选手而言,内部结构调整优于行业间高低切,关注业绩高增的激光设备、通信设备、PCB、游戏等。价值选手可关注再通胀交易逻辑,重视供给偏紧的顺周期行业,个股层面关注有质量的大盘成长。

国金证券:再平衡,机会与风险

上周市场风格继续再平衡,背后是中美科技股的三季报公布让市场进入了新的思考,宏观的风格转换开始有了更多微观基础。三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持仓的集中度创下近3年新高,对TMT的持仓占比已达到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非银金融、钢铁、基础化工、机械等行业的资本回报出现了明显改善,但却并未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海外资本市场已经开始由之前对大量的资本开支感到兴奋转为对资本开支扩张持有怀疑态度的阶段,美国的AI投资已经开始向其他传统行业扩散。一个产业发展过程中最多的利润从来不是由创造最大价值的公司获取,而是产业链中的短缺环节;而股票的收益由估值和盈利共同决定。推荐同时受益于国内反内卷带来的经营状况改善、海外降息后制造业活动修复与投资加速的实物资产,如上游资源(铜、铝、锂、油),实物资产的补库需求或将恢复,关注油运。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卖铲人”,优势产业在海外的变现,如资本品(工程机械、重卡、锂电、风电设备、光伏)、国防军工,以及国内价格企稳、内需回升下的食品饮料,航空,煤炭。

信达证券:科技成长短期超配放缓,波动加大

2025年基金三季报显示,TMT行业配置比例接近40%,创历史新高。如果剔除市值波动的影响,基金对TMT行业的超配比例达到11.3%,2024年四季度以来公募基金对TMT行业超配速度明显加快。当前或仍处于新一轮机构加速超配TMT的早期,科技成长仍是本轮牛市主线,但短期可能受超配节奏放缓影响波动加大。基金加速超配牛市主线过后最终的超配比例可能远高于历史水平,后续基金对TMT超配比例或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基金也可以通过TMT内部从上游硬件向下游应用的高低切实现超配比例的持续提升。2024年四季度以来基金对TMT行业已经持续4个季度超配比例环比增幅扩大,加上四季度存在估值切换的季节性规律和资金风格再平衡的需求,基金对TMT行业超配节奏有放缓的可能性,短期可能使得成长主线超额收益波动加大,这一阶段非牛市主线或有阶段性领涨机会。

国投证券:盈利复苏,牛市更扎实

预判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中美双方迎来从战略性脱钩转向阶段性合作小周期,这不仅对人民币资产风险偏好提升是有利的,同时对明年上半年共振经济向上主动补库形成积极暗示,进而支撑A股基本面持续改善。突破4000点并不意味着后续“一马平川”,但即便大盘指数出现高位波动,“牛市并未结束”的预期不会轻易消散。目前低位品种尚缺乏绝对主线,意味着当前高切低还未形成清晰风格切换,更多是风格再均衡,高位科技板块波动性会进一步增强。三季报A股机构投资者科技仓位达到40.16%,仓位已处于非常高水平,后续关注AI配置能否向下游应用环节转移。事实上,或许真正风格切换需等到11月水牛向基本面牛明确过渡才会到来,届时出海+低位顺周期(含全球定价资源品,例如工程机械、家电、化工、工业金属等)或将成为年内投资的“最后一搏”,目前这正处于跟踪确认的过程。

责编:王璐璐

排版:刘珺宇

校对:廖胜超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