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交设计董秘:“十四五”时期公司业务多点突破 未来谋划四大定位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郭博昊2025-10-25 21:38

在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深入推进及基建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中交设计作为行业内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动态备受关注。“十四五”时期,中交设计成功借壳上市,并在数字智慧、低空经济、地下空间等领域多点突破;“十五五”开局之际,企业又明确了全新发展定位。

近期,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证券时报等媒体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上市公司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证券时报就中交设计的发展历程、核心成果及未来规划,与中交设计董秘曹艳蓉展开深入对话。

响应国家战略,打造设计领域专业化平台

证券时报:“十四五”时期,中交设计成功实现借壳上市,此次分拆重组上市的背景和核心原因是什么?这一举措与行业发展趋势及国家战略有怎样的契合性?

中交设计:中交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为设计板块组建专业化平台,充分发挥设计咨询在产业链中的龙头牵引作用。

本次分拆重组上市,正是中交集团落实规划、打造设计上市平台的具体举措。从行业层面看,当前基建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设计作为产业链的前端环节,其专业化、市场化程度直接影响行业整体升级效率。

通过上市,我们能依托资本市场的资源整合能力,强化顶层设计,借助战略引领、股权融资、战略并购等方式,持续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平台的估值和市场形象。

从国家战略层面,“交通强国”建设需要设计领域的“国家队”发挥引领作用。上市后,我们能更高效地整合资源、拓展业务,推动技术和服务走向世界,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战略,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以“全数字”战略,推动交通与建造行业变革

证券时报: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基建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十四五”时期,中交设计在数字智慧领域有哪些具体进展?这些成果如何赋能行业实践?

中交设计:“十四五”时期,我们始终以“全数字”战略为导向,在智慧交通、智能建造、数字产业三大方向系统布局。

在智慧交通领域,我们聚焦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与效率提升,建立了从设计咨询、实施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服务体系。比如,我们研发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耐久管理智能监测与数据分析关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宜昌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为这些工程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同时,我们还在积极构建城市交通管理智能中枢平台,通过汇聚路、车、人、环多源数据,实现实时分析与优化,推动交通管理从“经验为主”向“智能为主”跨越。目前,相关成果已纳入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累计授权发明专利上百件,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奖,这些技术正助力全国百万公里公路的安全提升。

在智能建造领域,我们突破了传统建造模式的局限,首创国内3D打印非均匀层积技术和空间路径算法,通过软硬件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将建造效率提升了50%至70%,人力成本降低78%,系统响应时间达到毫秒级。同时,我们还牵头了土木工程领域首个复合增材制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目前正在建设2200平方米拥有全流程自动化增材制造流水线智能建造中试基地,加速成果转化。

在数字产业领域,我们重点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设计业务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及交付,不仅提升了生产效能,还降低了分包比例,构建起数字化能力“护城河”。自主研发的OSIS系统(用于桥梁和沉管隧道计算分析的有限元软件)打破了国外垄断,近期还依托大语言模型推出了“听指令、出精品”的OSIS智能代理,进一步提升了行业效率。同时,我们抢抓数字经济先机,开发了中交城市产业大数据平台,目前已支撑300余项城市综合开发和产业园区项目,为“全城市”业务升级提供数据驱动能力。

证券时报:随着低空经济、地下空间开发等成为基建行业的新增长点,中交设计作为传统交通建设领域的“国家队”,在这些新赛道上有哪些突破?这一布局对行业拓展发展空间有何意义?

中交设计:在传统交通建设领域夯实基础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低空经济、地下空间等新领域,这既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也是为行业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在低空经济领域,我们率先进行布局,组建了低空创新中心,目前已在浙江、甘肃、重庆等地推进城市级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空域划设和航线评估项目。前瞻性探索对现有条件下的地面交通基础设施与规划的低空飞行起降中转、货物装卸、乘客候乘、航空器充(换)电、飞行测试等基础设施进行充分共享共建和融合设计。我们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政策建议编制,拓展“低空+物流”“低空+文旅”等新场景,并通过牵头编制无人机公路应用指南,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低空应用场景,推动低空基础设施与传统交通的融合设计。

在深地与压气储能领域,我们承担起中交集团深地未来产业的牵头工作,联合集团内工程局、装备制造单位,组建了深部地下空间利用创新联合体,重点聚焦深部地质勘察、超深竖井建造、深部地下硐室及洞室群建造、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等核心技术研发,目前已取得显著成绩。

在深部地下空间产业方面,我们重点布局地下交通、地下储库、特殊洞库等场景,打造深地工程新范式,代表性项目包括黑龙江地下智慧停车场、哈尔滨深层输水工程、西安地下调蓄设施等;在压气储能领域,我们攻克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多项发明专利,青海300MW压气储能项目就是技术落地的典型案例。

可以说,向低空经济和地下空间进军,是我们对“第四国土”战略价值的探索,也为基建行业突破传统空间局限、挖掘新的增长潜力提供了方向。

证券时报:“十五五”是基建行业深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中交设计在这一阶段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中交设计:“十五五”期间,我们明确了“四者”的发展定位,即国际高端咨询业务的领军者、数智绿色产业变革的推动者、全期规划咨询管理的实践者、资本运维融合创新的探索者。

未来中交设计将不仅仅是传统设计院,而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资本运作为杠杆、以国际化视野为格局的高端咨询服务集团。

责任编辑: 高蕊琦
校对: 王锦程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