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证券:提升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科学规范性——基于数字科技视角的研究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08-29 21:45

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稽核审计部

2025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部署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强调要系统性优化审计立项、实施、成果运用及整改督导等关键环节,以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随着证券行业数字科技应用不断加深,证券公司的各类型业务作业及相关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等已基本实现系统化,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也已普遍开展数字化转型,内部审计工作科学规范性的内涵进而随之拓展,因此,基于数字科技的视角探讨如何提升内部审计科学规范性,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 证券公司提升内部审计科学规范性的背景

《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指引》(以下简称《内审指引》)指出“证券公司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指出“证券公司应当重视计算机辅助审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逐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内部审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内审指引》是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对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指明了数字科技在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科学规范性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审计作业模式落后

当前,证券行业审计信息化建设处于不均衡的状态,证券行业的头部公司,在资金、技术方面都有大量的投入,普遍已经完成了审计信息系统的相关基础建设,部分头部公司也已经实现了由传统手工审计向数字化审计的转变。但是证券行业绝大多数的中小券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源投入,其审计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其审计作业多停留在半自动化的状态,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数字化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风险模型积累不足,量化评价风险能力较弱,多数中小券商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指标库与风险模型库,风险监测仍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判断;二是审计作业模块操作便利性较差,审计人员往往需要跨系统手动操作,难以实现数据与审计内容的高效关联,例如部分常规开展的分支机构审计项目中标准化审计证据的采集能力较弱,无法通过审计系统直接采集其他系统的数据用作审计证据。这种“形似而神不似”的审计作业模式,浪费了大量内部审计资源,显著制约了中小券商审计效能的提升。

(二)数据壁垒显著

数据壁垒是制约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科学规范性提升的另一关键因素,这本质上反映了中小券商普遍存在的数据治理能力较弱问题。据笔者观察,中小券商普遍存在数据孤岛现象,业务数据分散在各独立系统中,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导致审计部门难以及时获取完整、准确的数据支持,审计人员不得不通过人工方式导出和整理数据,这一过程既影响工作效率,又增加了数据作假的风险。

(三)审计成果运用不足

根据笔者观察,基于数字科技的视角,当前中小券商审计成果向管理价值的转化还存在很大短板,一是审计人员系统控制思维不足,审计人员多聚焦具体问题整改,缺乏将审计发现转化为系统控制规则的意识与能力,导致难以推动被审计单位通过权限管理、数据校验等技术性约束根治问题;二是公司整体缺乏长效防控机制,对高频发生的操作性风险(如客户信息录入错误、交易监控漏报),缺乏系统性触发业务流程再造的机制,同类问题的反复出现而无公司层面系统性的应对策略。

(四)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随着证券行业数字科技的不断应用,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复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当前行业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显著错配。传统审计人员虽然在财务核查和合规检查方面具备专业优势,但普遍缺乏数据分析、编程和系统思维等数字化技能,难以有效运用数字化审计工具。这一问题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中小券商内部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体系化的数字化能力提升计划;技术型审计人才市场需求较为旺盛,中小券商受成本限制难以给予适当薪酬,导致人才招聘难度较高。

三、 提升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科学规范性的实现路径

(一)优化及创新审计作业模式

1.以分支机构审计项目为抓手落地审计作业数字化

在审计计划阶段,应当充分发挥审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通过对接财务系统、交易系统、风控系统等多个业务平台,全面抓取分支机构的客户结构、盈利能力、人员信息、风控数据等关键数据,通过不断积累的风险模型,多维度对分支机构的高风险领域、业务、人员、交易进行分析,为后续审计重点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同时,系统应能自动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帮助审计团队快速把握整体风险状况。

在实施审计阶段,要推动审计方式向全面数据化转型。一方面,审计管理系统应能通过系统接口获取数据中台的数据,并采取验证与更新机制确保内部审计所使用的数据是准确、完整且不断更新的。另一方面,对系统识别的高风险领域、项目要建立重点核查机制,通过审计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实时对接,自动记录检查样本和取证过程,确保审计证据链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以数字化视角积累各类型审计项目风险模型

审计作业模式转型非一蹴而就,伴随系统持续建设与迭代,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需始终秉持数字化思维,在各类审计项目中系统积累风险模型。例如,在经责审计中注重积累绩效指标数据、重要决策数据,并建立绩效异常检测、决策合规校验等模型;在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评估项目中,建立客户数据库,监测信用、合规、舆情等风险数据。通过不断构建并持续积累各类型项目专属、有效的风险模型库,证券公司方能将经验沉淀为知识资产,逐步构建主动预警与风险防控的核心能力。

(二)打破数据壁垒加强数据利用

1.加强内部数据的利用

首先,应当构建属于内部审计机构的数据采集体系。通过与各业务部门建立常态化的数据共享机制,打通财务系统、交易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关键信息平台,确保审计部门能够及时获取完整的业务数据。

其次,要提升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充分利用公司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工具,对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和深度挖掘。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审计分析模型,实现从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到可视化呈现的全流程自动化处理。

最后,要建立持续优化的信息管理机制。定期评估审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根据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不断升级系统功能。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转化为系统监测指标,形成“发现问题-完善系统-预防风险”的良性循环。

2.加强外部数据的利用

在外部数据利用方面,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可考虑系统性接入监管处罚、行业舆情、工商变更、司法诉讼等外部数据源,重点建立“外部-内部”数据关联映射机制(如将监管处罚名单与投行客户关联、舆情预警与交易行为匹配),为风险识别提供更立体的视角。

在大模型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证券公司已能将大模型部署在本地使用,内部审计部门可考虑加强利用,通过不断搜集审计案例、审计指南、审计工作底稿模板等数据构建独属内审部门的审计知识库,为审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强审计成果运用

1.强化审计人员的系统控制意识

鼓励审计人员对审计查出问题是否能够从信息系统层面进行控制进行思考,主动建立“审计问题-信息系统控制”的整改逻辑链条,对每项问题评估系统整改可行性。建立与信息技术部门、系统主管部门进行定期沟通会商的机制,对于可以从系统层面进行控制的问题进行主动解决,形成管理闭环。

2.与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结合

2023年,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指导证券公司规范操作风险管理行为,要求证券公司建立“问题-业务流程再造”的长效机制。内部审计查出问题很大一部分属于操作风险问题,通过向操作风险主管部门输送操作风险样本、案例,能有效拓宽公司操作风险需关注的流程与目录,促进操作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通过与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相结合,既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转化,又提升了部门之间的协同。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证券公司应当采取多元化的人才建设策略,打造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审计团队。在人才引进方面,采取灵活用人机制,对于IT审计、数据分析等专业领域,可通过业务外包方式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快速弥补技术短板。同时,要加大内部人才引进力度,重点招募具有金融、IT复合背景的专业人才,优化团队知识结构。

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系统化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层级的审计人员设计差异化的培训课程,包括基础技能培训、专业能力提升维度。特别要加强数据分析、信息系统审计等数字化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案例分享。同时要完善职业发展通道,为技术型人才设置专门的晋升路径,提高人才保留率。

在团队管理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将技术创新、流程优化等纳入考核指标,激发团队活力。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凝聚力。同时要注重审计文化建设,强化风险意识和职业操守,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通过上述措施,最终打造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内部审计队伍,为公司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四、 结语

数字科技的应用为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完善审计作业模式、打通数据壁垒、加强审计成果转化、开展人才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未来,证券公司需要继续推进内部审计技术创新,加强行业经验交流,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保障行业稳健发展。建议后续研究关注中小券商的实际困难,探索更实用的解决方案。

作者: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稽核审计部 陈征 濮萍 顾仁臻 李泽京 张川 马诗琳 宋宇伦 李彬洁

责任编辑: 王智佳
校对: 高源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