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资金炒股风险巨大
来源:证券日报作者:邢萌2025-08-28 09:18

进入8月份,多家商业银行发布公告,强调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投资股票、基金等投资理财领域。

信用卡的设计逻辑在于方便用户在日常消费场景中进行短期支付,这也决定了信用卡只适配于消费场景而非投资领域。正基于此,金融监管部门始终严格管控信用卡资金流向,强调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以及投资等领域。同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条款也都明令禁止信用卡资金流入投资等领域。

尽管如此,使用信用卡资金炒股的现象仍屡禁不止,由于信用卡资金即时可得,部分投资者抱有借此“以小博大”的投机心态。这种对“快钱”的盲目追逐,掩盖了信用卡资金的成本风险与股市投资的不确定性,不仅会让投资者透支未来偿付能力、陷入高风险陷阱,还会引发多重风险。

其一,用信用卡资金炒股,借贷资金成本高、期限短,显著放大持卡人债务风险。

信用卡资金并非持卡人自有资金,而是信用资金,每一分投入都有着“到期必还”的债务约束,并不适配于股市投资场景。信用卡资金通常通过取现、套现等方式用于炒股,费率数倍于券商融资融券利率,远高于合规渠道融资成本。这就意味着该投资行为一开始就背负着极高成本压力,需实现超额收益才能覆盖成本,一旦股市走势偏离预期,不仅无利可图,还将陷入偿付困境。

此外,信用卡的还款周期不过月余,每一笔资金都卡着硬性时间节点。然而,股市投资难有确定周期,优质标的的价值兑现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即便短期被套也需时间等待反弹。这种“短债长投”的期限错位,会造成投资节奏受制于债务期限的困局。

其二,信用卡资金流向股市,打破银行信用卡业务固有的风控逻辑,会推高合规成本,加剧坏账风险。

银行对信用卡的设计逻辑基于消费场景“用途明确、金额可控、风险可测”的核心特征,这使银行能够根据历史消费数据构建风控模型,精准研判用户还款能力与违约概率,进而设计出公允的费率体系。但股市投资行为的逻辑完全不同于消费,这使得历史数据失去风险预测价值。

一方面,信用卡资金流入股市,会造成原有风控体系失灵,迫使银行投入更多人工、技术资源满足合规要求,显著加大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股市投资的高波动性与高风险性,容易削弱持卡人还款能力,进而推高信用卡逾期率与坏账率,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冲击。

其三,相关违规行为扰乱股市正常秩序,易成为跨市场金融风险的触发点。

此类借助透支信用卡实现的“无本套利”行为,普遍带有短期投机属性,会加剧股市的非理性波动,干扰价格发现功能,埋下风险隐患。从本质上讲,该行为是将股市风险转嫁至银行体系,进而放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敞口。一旦股市波动,若持卡人因投资亏损无力偿还信用卡欠款,股市风险就会传导至信贷市场,信贷资产质量将受到冲击,最终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造成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用信用卡资金炒股绝非致富捷径,反而风险巨大。从实践来看,这些投机者或因投资亏损而债台高筑,或因征信受损而寸步难行,甚至因信用卡欺诈而锒铛入狱。监管部门、银行禁止信用卡资金炒股,既是守住信用卡“消费信贷”定位、阻断跨市场风险传导链条的必要举措,也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前瞻性保护。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