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重工(002487)8月26日晚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1亿元,同比增长109.48%;实现净利润5.47亿元,同比增长214.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63亿元,同比增长250.48%。公司第二季度延续第一季度增速,实现净利润3.16亿元,环比增长36.63%。2025年半年度,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80元(含税)。
2025年上半年,大金重工出口海工业务交付量和盈利能力实现双升,带动总体经营业绩进入增长快车道。公司多年深耕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前瞻性布局并聚焦“海外海上战略”,坚持“防风险、破内卷,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经营策略,近年来在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上得到切实显现。
与此同时,公司高度注重执行层面的经营结果,通过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实现业务与人才双线提升,系统推动战略目标落地,近年来在整体经营发展态势上迎来“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公司出口海工业务规模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业内领先,交付模式“由离岸(FOB)延伸至到岸(DAP)”,服务范围“由海工装备产品制造发展新增远洋特种运输、船舶设计与建造、境外风电母港运营、新能源开发与运营”等多个新增长曲线,新业务日趋成熟化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正全力推动“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的有效转型,保持在全球海上风电装备领域的全面领先优势。
在海风装备制造方面,欧洲海上风电拍卖和招标进入高景气周期,公司出口海工订单规模增速显著,在手订单充足。今年年初以来,公司累计签单金额近30亿元,海外海风订单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在手海外海工订单累计总金额超100亿元,主要集中在未来两年交付,项目覆盖欧洲北海、波罗的海多个海上风电项目群,涉及多种高标准建造工艺要求和特种重大件运输服务,此外,公司长期锁产协议已规划至2030年,包含40万吨锁产计划,将陆续落地执行。
另外,公司出口海工业务发运量同比翻倍,出口业务收入占比近80%,相较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收入规模同比增长近200%。报告期内,公司海外海工发运量同比增长超一倍,实现量利双升,离港发运项目包括丹麦Thor、波罗的海某项目、德国Nordseecluster-A段多个欧洲海上风电场项目。
在特种航运方面,大金重工远洋航运业务走向成熟化,自主发运-DAP模式(目的地交货)成为出口海工主导交付方式。今年上半年,公司交付海外的海风基础装备产品全部采用DAP(目的地交货)模式,航运业务实现规模化有序推进,顺利完成共16批次的全流程承运任务,在自有产品运输过程中,逐步打造出具备船型研发、运输规划、海运工程设计、港口装卸作业等核心能力的重型海洋工程物流一站式解决方案。在船型研发方面,公司凭借多年来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持续深耕,对海风装备“超大、超重、超宽”的特有属性深刻理解,综合考虑风电海工装备特性及行业发展趋势,为海上风电产品运输自主研发适运船型,截至目前,已成功研发3个特种船型。
在船舶建造方面,大金重工自研特种重型运输船进入下水准备期,构筑出海模式新护城河。公司自研并负责建造的首条海工特种重型运输船已完成船台建造阶段,进入下水准备期,后续完成下水、试航、取证等程序后,将在2026年上半年启动首航,为公司海外客户承运公司建造的海上风电基础产品。
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盘锦大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韩国某航运公司签署了《重型货物船舶建造合同》,盘锦大金将为其设计、建造、交付一艘23000DWT(载重吨)的重型风电甲板运输船,总长约165米、型宽42米、型深10米,合同总金额折合人民币约3亿元,该船舶将于2027年完成交付。
这是盘锦大金在全力保障自有超大型风电甲板运输船建造任务的同时,成功承接的首个市场化订单,标志着公司在构建全球物流体系的战略布局中实现重大突破。公司在设计、建造自有船舶过程中,构建了超大型运输船舶建造能力与高效项目管理经验,并成功获得国际船东的认可。
在新能源发电方面,今年5月,公司唐山曹妃甸十里海250MW渔光互补新能源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持已并网投运新能源项目规模500MW。同时,公司在建陆上风电项目规模950MW,预计在2026年下半年陆续并网投运。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发电业务贡献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5.56%;实现上网电量合计3.98亿度,对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1.36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