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国家标准来了!事关手机、家用电器等产品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韩忠楠2025-08-22 19:35

强制性国家标准来了!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手机、家用电器、办公电子设备、文教电子产品等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普及,这些产品的绿色水平和安全标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态环境的持续保护。

近日,我国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下称“标准”)正式发布。

8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标准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668ce65537d7de77a712a6e50b779228.jpg

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污染控制

“我们每天都要和手机、电脑、家电等各类电器电子产品打交道,如不对有害物质进行控制,就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健康风险。”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王鹏介绍道,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8部门出台《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细化配套政策,强化有害物质源头管控,要求手机、电脑、空调、洗衣机等12类产品生产或进口企业,采取国家统一推行的自愿性认证或自我声明的方式进行合格评定。

截至2025年7月,已有1400多家企业的3万多种型号电器电子产品完成合格评定,达到管控要求。

王鹏认为,最新发布的标准,将进一步完善我国RoHS管控体系,加快构建企业生产有标准、消费者购买有标识、政府监管有抓手、行业发展有保障的治理格局,推动电器电子企业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产品。

据悉,中国RoHS认证,即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国推自愿认证,是由国家认监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推行的自愿性认证制度,旨在控制电子产品中铅、汞等六类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标准从三方面明确有害物质管控要求

此次出台的标准对于强化有害物质源头管控,让绿色发展惠及消费者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来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明确限量要求。针对铅、汞、镉、六价铬等4种重金属元素,以及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等6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电器电子产品中的含量提出强制性限值要求,对相关生产企业形成有效约束,推动行业提升合规水平。

二是明确标识要求。通过标识、有害物质信息披露及技术支撑文档保存等要求,确保有害物质管控结果可追溯、可核查。企业通过二维码或电子显示等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标识后,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能够快速、全面、精准了解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信息。

三是明确测试要求。强标中规定的10种有害物质测试方法均与相应国际标准的技术要求保持一致,推动我国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与国际全面接轨,为产品进出口贸易提供便利,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国电器电子产业国际竞争力。

王鹏介绍称,标准制定工作历时16个月,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生态环境部和海关总署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开展了80余次调研、100余次技术研讨。根据标准内涉及的各技术指标,选取60余种具有代表性的整机产品,进行细分拆解,每种产品拆分为400—600种均质材料,针对这些材料开展了3万余次试验验证。

据悉,该标准将于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

2年过渡+1年库存产品消纳期

在明确了标准实施时间后,业界最为关注相关企业该如何平稳过渡的话题。

在发布会上,王鹏也作出解答。他表示,标准制定过程中已结合行业实际作了充分考虑。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采用“2+1”的方案。

这意味着,从目前开始到标准正式实施有2年过渡期,同时,对于企业而言,还有为期1年的库存产品消纳期。

“对于标准实施日期之前生产或进口的产品,将给予企业1年时间用于库存产品消纳,即2028年8月1日前库存产品还可以销售,2028年8月1日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就不可以再销售了。”王鹏表示,在标准实施过渡期内,建议企业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要求;二是通过产品设计优化与替代材料研发,替换含有有害物质的原材料;三是通过自建或委托第三方等方式,增强有害物质筛查检测及体系化管理能力。

围绕着标准的监管,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王玉环透露道,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标准宣贯解读工作,并做好生产和流通领域监督工作,对于不符合新版国标要求的产品依法处罚,确保电器电子产品符合新版标准要求,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校对:王锦程

图片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