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晚间,牧原股份举行半年报业绩说明会,回应了市场关心的降本、出海、分红等系列问题。当前生猪养殖行业“反内卷”的大趋势下,牧原股份高管也在会上明确,公司港股发行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全球商业版图及研发投入,不会用于国内新增产能建设。
2025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64.63亿元,同比增加34.46%;净利润107.9亿元,同比增加952.9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3.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13%。
业绩高增长之外,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加速推进出海战略,为企业后续经营发展奠定基础。
2025年3月,牧原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立全资子公司 “越南牧原有限公司”,深化国际化布局。而2025年5月,牧原股份更是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发行并上市的申请,成为推进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对于出海相关布局及进展,20日晚间,牧原股份高管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公司本次港股发行是推进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拓展全球商业版图及研发投入,不会用于国内新增产能建设。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具体进展公司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披露。”
牧原股份积累的成熟高效养殖经验,已在海外市场成功复制落地。
据透露,今年上半年,在越南非洲猪瘟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公司通过轻资产的模式,对合作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赋能,帮助其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使得合作企业疫病防控效果明显提升。
公司高管表示,目前已成立海外业务团队,正在积极考察海外市场,在对部分国家和地区进行调研后,公司认为海外市场存在发展机遇,希望能够将在国内已经验证的技术与成本优势复制到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海外市场。未来公司会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多种方式开展国际业务,除了轻资产模式,也会探索在海外新建产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收并购等多元化发展的模式。
对于股东而言,牧原股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是抓住全球市场机遇的表现。通过将在国内积累的成本管控能力、环保治理能力、先进养殖技术等优势复制到海外,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维持自身成长性,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从企业精神层面,这也是牧原始终保持创业精神与开拓精神的生动写照。在全球生猪养殖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背景下,牧原股份积极 “走出去”,展现了其作为行业龙头的进取姿态。
牧原股份在海外的成功,也将进一步凸显中国养殖行业的领先性,提升中国养殖企业在全球的地位,为中国农业技术与企业实力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认可与尊重。
国内市场方面,牧原股份当前的生产布局是平衡市场供需关系,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的具体表现,与近期国家实施的生猪产能综合调控相契合,将鼓励行业企业合理调整产能,避免过度竞争与资源浪费。
作为生猪养殖行业龙头,牧原股份已积极响应号召。截至2025年7月,该公司能繁母猪存栏量从峰值的362.1万头减少至343万头,并计划年底进一步降至330万头,累计调减32万头,相当于减少900万头肥猪供给。
“这一举措与农业农村部的导向高度契合——全国需调减约100万头能繁母猪,将总量稳定在3950万头左右。公司将作为行业内响应政策的‘三好模范生’,合理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陷入国内养猪行业的产能过剩与价格竞争之中。”业绩交流会上,牧原股份高管提及,公司将从多方面响应产能调控政策,第一,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对于明年的能繁母猪数量规划,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的指引下,公司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第二,在对生猪出栏体重的管理上,公司近期持续降低均重,预计本月底将降至120公斤;第三,在销售端,此前公司已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育肥猪,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构建管控体系,从源头进行把控,确保所有育肥猪都能流向屠宰厂。公司会积极发挥产能调控带头作用,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助力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牧原股份的高盈利已主要依靠降本增效获得。
据披露,从2025年1月份到7月份,该公司养殖成本已从13.1元/公斤逐月下降至11.8元/公斤,其中成本下降排除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因素,均来源于生产成绩改善与单位期间费用下降。当前牧原股份部分优秀场线已能够降至11元/公斤以下。公司今年制定的成本目标是全年平均12元/公斤,年底计划降至11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