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泡泡玛特国际集团发布2025年半年报,财报显示,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38.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净利润均超过2024年全年。
受业绩利好因素影响,泡泡玛特股价继续攀升。截至8月20日收盘,泡泡玛特报316港元/股,涨幅为12.54%,创10个月来最大单日涨幅,总市值达到4243亿港元。
“这半年我们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8月20日,在泡泡玛特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感慨道。
“今年希望营收能够做到200亿元,但是感觉今年应该300亿元也很轻松。”王宁展望未来表示。另外,泡泡玛特管理层还预计,下半年公司净利润率将继续提升,今年净利润率将在35%左右。
面对市场热烈的反馈和一路高歌的业绩,王宁的脸上难掩笑意。但在交流中,他却屡屡回归到一个关键词——“健康”。他强调:“增长速度是一个结果,我们希望大家更加关注大数之外的一个一个小数,整体公司的健康度。”
“我们的核心策略是要把产能追到足够高的地方,基本满足市场需求。”泡泡玛特联席首席运营官司德进一步表示,公司的意愿是非常希望增加更多研发的投入,不管是材料还是自动化技术,但确实此时此刻毛绒的市场需求太大了,当前还是在快速追产能的阶段。
保持克制
关于泡泡玛特的讨论,LABUBU是无法绕过的话题。
王宁也在发布会现场展示了一只mini版LABUBU,并宣布本周将发布。“以前是把LABUBU挂在包上,这个可以挂在手机上。”王宁称,相信它(mini版LABUBU)应该是非常受欢迎的超级爆款。
即便贵为全球顶流,LABUBU也难逃“单一IP天花板”的质疑,这进而引出了对泡泡玛特如何平衡旗下众多IP发展的双重拷问。
对此,王宁也坦言,“我们一直说我们是平台化的公司,追求的是一个健康发展的IP平台,大家看到LABUBU销售的占比也是非常健康的占比,上半年占比不超过35%,且这近35%是THE MONSTERS的占比,这个家族也有很多成员,有ZIMOMO、MOKOKO等。”
财报数据印证了王宁的说法。2025年上半年,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营收48.1亿元,同比增长668.0%,占比34.7%。此外,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营收均突破10亿元,反映出泡泡玛特努力追求IP矩阵的多元化。
“从很早之前,每年都会被问,今年又火了哪些IP,明年会不会有新的IP?但我们从最开始就是一个平台化的企业。”王宁直言,“从占比上来讲,我不认为哪怕有一个IP特别大就不健康,所以这个比例对于我们来讲也不是那么重要,也不见得非要这样思考。”他强调,“更多元的IP可以证明我们是一家相对健康的公司,也会给到所有IP更多的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IP的培育方面,泡泡玛特也展现出强劲势头。今年上半年,HIRONO小野于2月在上海开设品牌首店,涵盖潮玩、服饰、艺术生活家居与雕塑等多品类,上半年实现营收7.3亿元,同比增长197.0%;星星人作为成长最快的新IP之一,亦贡献营收3.9亿元。
在王宁看来,自IPO以来,公司持续推进的国际化战略已初见成效。他表示,未来非常关注以IP为核心的集团化,在产品、开店扩张之外,还在做饰品业务、乐园业务、数字娱乐业务,有很多挑战,但对IP的延展非常有信心。
据悉,今年以来泡泡玛特乐园的客流量和收入均超过了去年全年。王宁还透露,北京乐园1.5版本将于明年与公众见面,而二期项目的面积将比一期扩大一倍。但他同时也强调公司会保持战略定力:“因为我们一直尊重时间、尊重经营。”
“克制”的态度贯穿了整个业绩交流会。无论是面对爆红的LABUBU,王宁表示将“克制开发节奏”,还是在国内业绩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他明确表示:“预计今年国内门店净增不超过10家。公司不会急于大张旗鼓地开设大量乐园或门店,而是将重点放在业务的深度优化上。”
产能挑战与管理难题
泡泡玛特业绩一路狂飙,伴随而来的是产能新挑战。
“买不到”的稀缺性带来了黄牛乱象和二级市场的价格疯涨。此外,假货横行也在扰乱市场。
面对假货泛滥与市场炒作的双重压力,泡泡玛特展开了多维度突围。例如,其推出非现货预售模式,以缓解短期市场乱象。但更深层的应对,则指向供应链优化与产能布局的重构——泡泡玛特正试图从源头建立更稳健的掌控力。
泡泡玛特供应链负责人袁俊杰透露了产能提升情况。目前,毛绒产品月产能已达3000万只左右,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即使与今年一季度相比,7、8月份的产能增幅也超过10倍。
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毛绒品类实现营收61.4亿元,同比增长1276.2%。同时,上半年,毛绒品类营收61.4亿元,收入占比首次超过手办。“精益生产自动化是我们得以实现产能高增的法宝。”袁俊杰进一步举例说明道,原来我们工厂的喷油涂装线,一般需要60名比较有资深技术经验的工人,工厂有20条以上产线,也就需要1200名熟练的技术工人,这就会是一个瓶颈。现在,通过自动化改造,把这条线改造变成不需要熟练工人,且用工人数减半,30位普通工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以上手。
为进一步缓解供需矛盾,泡泡玛特已规划全球六大生产基地,其中国内四家、海外两家,系统提升产能匹配度。不过,司德也坦言,目前毛绒产品的需求仍然巨大,公司仍处于“追产能”的阶段。在全力保障基础产能的同时,泡泡玛特也将逐步推进材料创新。
不仅是产能,随着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管理难题也如影随形。业绩会上,王宁再度表示,组织调整是永恒的话题,没有终点,每天无时无刻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实时调整。
今年4月,王宁发布了《组织架构全面升级,推进集团全球化战略目标》全员信,启动五年来最大架构调整,提出“向上努力,向外看”推动全球化战略,设立大中华、美洲等四大区,强化十大中台部门协同。
“今年我们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核心逻辑是希望推动整个集团的循环,希望管理更加扁平,策略更加灵活,因为不同区域面临不同问题、不同文化,管理方式也不同。”王宁在发布会的尾声也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