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肖宇2025-08-19 09:17
(原标题:21评论丨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

肖宇(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8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322,较上一个交易日官方收盘价上调49点。同期离岸人民币开盘价为7.1832,环比上调81点。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强化、科技研发实力推动中国资产价值重构等多项因素叠加之下,人民币计价资产在全球的吸引力日益递增,这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

但近日走势打破了认为人民币会单边破7的预期。同时也充分说明,人民币汇率在保持稳定基础上的双向波动才是常态。

对于这一判断,央行刚刚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给出了明确的回应,那就是要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汇率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综合施策,促进预期平稳,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在“8·11汇改”将中间价形成机制透明化(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收盘价并综合考虑外汇供求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十周年之际,我们必须承认,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有效遏制汇率超调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今年年初以来,这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就曾多次稳定了市场预期。包括5月27日和7月24日,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均强势逼近7.01大关。从原因来看,上半年人民币强势升值的背后,是国际市场上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意味着人民币被低估,以及中美贸易谈判会以人民币升值为结局的预期所致,但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首先人民币被低估的理由显然并不充分。

众所周知,按照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我国对外部门贸易顺差似乎能够支撑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判断。但当前我国对内部门物价指数偏低,导致GDP缩减指数(未剔除价格变动的GDP与剔除价格变动的GDP之比)多个季度同比负增长,为了缓解这一经济运行的负产出缺口,人民币汇率适度浮动显然才是占优策略。

其次,认为中美之间会签署一个类似于“广场协议”,施压人民币升值之类的判断更是臆想。最新消息显示,中美将关税“休战期”延长了90天。中美贸易谈判左右不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实际上,虽然汇率的形成机制错综复杂,但在国际金融学科也有一个普遍共识,那就是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安排适合一个国家的所有时期。对于一个大国经济体来说,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要和现实的内外部条件约束,“以我为主”才是最优。

所以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来说,如何进行动态的调整以更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就成为了一道必答题,尤其是在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市场主体基于中美利差而选择的“资产美元化+负债本币化”财务操作,不仅对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形成了较大压力,也影响了国内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这也再次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依然还有继续完善的空间。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人民币价值重估,稳步提升的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为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提供了更多的选项,央行年初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

可以预计的是,在推出外汇期货、期权等更多汇率避险工具,满足企业套期保值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放宽波动幅度限制,引入更多非银金融机构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有序开放资本账户,都可能是接下来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