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华友钴业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华友钴业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71.97亿元,同比增长23.78%;归母净利润为27.11亿元,同比增长62.2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87亿元,同比增长47.68%;基本每股收益1.61元。
值得一提的是,华友钴业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对于营业收入变动原因,该公司称主要是产品销量的增加导致营业收入规模上升。
华友钴业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研发、制造,产品广泛供应新能源整车企业及电池厂商。目前,华友钴业的资源、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在内部构成了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建设成了从镍、钴、锂资源开发、有色金属绿色精炼,到锂电正极材料深加工,再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
从半年报来看,今年上半年,华友钴业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96万吨,同比增长17.68%,超高镍9系产品占比提升至六成以上,三元正极材料出口量占中国三元正极总出口量的57%。三元前驱体出货量4.21万吨,因主动减少部分低盈利产品出货,优化产品结构,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钴产品出货量2.08万吨,同比下降9.89%。镍产品出货量13.94万吨,同比增长83.91%,为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在下游锂电材料端,华友钴业大圆柱电池材料实现规模化量产,与亿纬锂能、LGES、宁德时代、远景AESC、中创新航等领军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固态电池材料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开发,与国内头部电池企业深度合作,并与孚能科技、卫蓝新能源、清陶、金羽等重点客户达成战略协同,在固态、半固态电池材料研发、量产、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锂电正极材料市场保持稳健增长,但受补贴退坡、钴镍材料价格波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革新等因素综合影响,磷酸铁锂主导了中低端车型市场,而高端车型对高能量密度、长续航电池需求明确,三元材料(尤其是高镍三元)或仍是当前最优选择。
华友钴业在财报中指出,未来,随着镍钴锂等核心金属原料价格回落趋稳,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价差逐步缩小,加之46系列圆柱电池装车量产和固态电池逐渐进入产业化阶段,以及人形机器人、eVTOL低空飞行器等新兴市场对高能量密度的追求,三元材料的市场份额有望回升。
上半年,华友钴业持续强化海外资源、国际制造、全球市场的经营格局。上游资源端,华友钴业在印尼新增参股2个红土镍矿,增厚镍钴资源储备;湿法项目MHP出货量约12万吨,同比增长超40%;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的Pomalaa湿法项目开工建设,年产6万吨镍金属量的Sorowako湿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波马拉园区展开建设。
同时,华友钴业项目生产运营指标继续优化,生产成本下降。上半年,该公司年产5万吨硫酸锂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建设完成,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矿冶一体化优势,进一步降低锂盐生产成本。
在下游锂电材料端,华友钴业印尼华能5万吨三元前驱体一期项目实现批量供货,为进入北美市场奠定基础;匈牙利正极材料一期2.5万吨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年内建成,有望助力该公司深度嵌入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
半年报还显示,在投资者回报方面,上半年华友钴业完成2024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达8.39亿元。近3年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占最近3个会计年度平均净利润的比例达到74.51%。同时,华友钴业控股股东华友控股累计增持1748.44万股,对应增持金额达5.4亿元(含交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