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2025鼎捷数智新书创想会现场,鼎捷数智董事长兼总裁叶子祯表示,未来AI应用带来的创新生产力改变可分成四类,一是突破动机的限制,补人力之不足。AI智能体与智能装备可承担人不愿做的重复、繁琐或危险的任务。二是突破能力的限制,补能力之不足。比如,鼎捷文生设计AI,让设计师告别绘图负担,专注创意本身。三是突破思维的限制,创新于无解之题。AI智能体感知数据变化动态执行任务,突破惯性思维,让决策随需而动。四是突破时空限制,创值于无能之处。AI数字人,可打破时空边界,重塑新商业模式。
叶子祯提出“一个模型、两种内核、三类智能体”的概念,用以描绘未来的数智世界。其中“一个模型”指物理数字双世界模型,人跟智能装备组成的物理世界和由智能体组成的数字世界共同构成的一个模型;“两种内核”指数据自决和智能生成,共同构成了这个模型的重要内涵:一是快任务的数据自决驱动,可通过数据变化实现走一步算一步的快思考运行,二是慢任务的智能生成驱动,即通过人工智能以智能生成的方式实现周详的决策或规划;“三类智能体”包括数字世界里人的数字分身智能体、具有可被训练专业知识的数字专家智能体以及知人善任的数字指挥官智能体。
在叶子祯看来,AI智能体非“替身”而是“分身”,分身是受人控制的,是人的授权代表。未来每个人都有一个能够随着训练而成长的“可携式数字分身”,将个人的“知识壳”装载进数字分身,再结合企业的数据就能提供给企业相应的贴身服务。
“人不再只栖息一家企业,由于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服务多家企业,演变成多栖职业。”叶子祯说,这就重构了人与组织的组合关系,未来组织的运作不再是传统的固态式组织,而是会随着分身的加入,变成流动型、液态型的组织。
针对当下备受关注的AI伦理话题,叶子祯强调,“科技向善”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应落实到行动,一是要坚守“科技不作恶”的底线思维;二是推动AI技术惠及中小企业;三是借助AI构建社会协同治理模式。
“鼎捷数智倡导‘智通天下’,希望能够集聚天下的智慧,整合为智能体,为所有需要的人使用。”叶子祯说,“这样的愿景过去或许有人构想过,但受限于技术条件无法落地,而今,借助于模型与智能体,我认为我们找到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的路径。”他说,从“科技向善”的角度,这正是鼎捷数智追求的价值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