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涨跌互现,油脂油料板块则集体走强,菜系品种更是强势领涨:菜粕期货远月合约全线涨停,主力合约RM2509日内最高涨幅也超6%。此外,菜籽油主力合约涨超6%,最高触及10333元/吨,创下2023年1月以来的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外盘菜籽市场则明显走弱,ICE油菜籽11月合约当日重挫4.5%。
对此, 分析师普遍认为,8月12日商务部公布对加拿大油菜籽反倾销调查初裁,该裁定将抬高进口成本,对菜粕、菜油价格构成支撑。
反倾销调查初裁“落地”催涨市场行情
中信建投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石丽红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初裁认定加拿大油菜籽倾销幅度为75.8%,自8月14日起,进口商需按此比例缴纳保证金,这将导致加拿大油菜籽到港成本攀升。
据浙商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王璐介绍,加拿大作为我国菜系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分别占国内进口菜籽、菜粕总量的90%和70%以上。此次反倾销调查初裁“落地”,后续加拿大油菜籽的到港成本将抬升,恐影响国内菜粕及菜油供应。“其中,菜油端因近年来自俄罗斯等地的进口量有所提升,加之国内豆油供应的支撑,预计其后续供应紧张程度将弱于菜粕。” 王璐说。
“事实上,我国自2024年9月启动对加拿大油菜籽反倾销调查以来,国内菜籽进口量已显著下滑。同时,由于保证金措施最长可持续7个月,叠加18个月的调查期限制,国内四季度的菜籽供应预计将继续下降,这对菜籽粕、菜籽油期货价格均构成利多支撑。”石丽红补充说。
供需共振增强上涨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是水产养殖旺季,正逢菜粕刚性需求高峰。国元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刘金鹭表示,菜粕刚性需求增加,供应收缩预期与强势现实需求形成共振,短期价格易涨难跌。
“整体来看,在反倾销调查初裁认定的刺激下,菜系期货短期内将维持强势格局。”刘金鹭同时提醒,事件驱动是当前盘面的主要支撑,但也需警惕高库存压力以及豆粕等替代品竞争可能引发的回调风险。“投资者可关注远月合约的多头机会,同时密切跟踪中加贸易谈判进展及新季加拿大菜籽产量调整情况。”刘金鹭建议。
展望后市,石丽红认为,菜籽粕期价的上涨潜力及持续时间可能优于菜籽油。2025年俄罗斯菜籽播种面积同比增加8.6%,可作为压榨菜籽油的有效补充。“然而在菜粕方面,由于俄罗斯菜粕及印度菜粕目前暂不符合国内交割标准,其供应趋紧程度料将更为显著。”石丽红提示,“除非澳大利亚菜籽对华出口实现正常化,否则菜粕价格中枢有望持续上移。”
菜粕价格继续偏强运行?
刘金鹭表示,自2018年起,中国已积极探索从澳大利亚、俄罗斯、阿联酋及中亚等地进口油菜籽及相关产品。“然而,澳大利亚菜籽虽具替代性,但实际进口量尚未显著提升;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国自身产量有限且运输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有效弥补加拿大供应缺口。菜粕方面,印度、阿联酋等国的非转基因菜粕可部分替代,但在品质和供应稳定性方面不及加拿大。菜油方面,俄罗斯已成为主要替代来源地,但其总量仍偏低。”刘金鹭补充称,为降低对外依赖,国家近年来积极倡导在南方地区扩大冬油菜种植,并实施扶持政策,通过推广高含油种子等方式提升国产菜籽产量及供应稳定性。
王璐进一步表示: “尽管国内加大进口印度、俄罗斯等地的菜粕,但弥补量有限。全国主要地区菜粕库存已从前期的约90万吨降至63万吨,预计后续去库态势仍将持续。虽然下游水产养殖旺季对菜粕需求形成支撑,但随着菜粕与豆粕价差走弱,菜粕性价比优势将减弱,现货基差或进一步承压。”
“综合来看,预计菜粕合约价格将保持偏强运行。但长期而言,国内豆粕作为主要饲料蛋白来源,其近月供需宽松格局仍将制约菜粕价格的上行空间,需持续关注后续中美、中加等贸易政策变动。”王璐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