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凭什么这么火?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叶雨晨2025-08-12 15:58

当《南京照相馆》的片尾字幕滚动完毕,影院灯光亮起,观众席依旧保持着沉默,没人起身离场,没有对影片的讨论,打扫卫生的阿姨也默契地没有催促。这样的场景在当下的电影市场上并不多见。

《南京照相馆》讲述了一群南京普通百姓躲在吉祥照相馆中避难,在被迫帮助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时,意外发现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最终挣扎求生并带出底片的故事。故事改编自华东照相馆的学徒罗瑾的真实历史事件,他保留的记录日军暴行的照片,最终在战后成为了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京字第一号证据”。

在《南京照相馆》上映前,暑期档上半程上映的《酱园弄·悬案》《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你行!你上!》等均未达预期,《侏罗纪世界:重生》和《超人》两部好莱坞大IP的重启之作没能突围,《长安的荔枝》《罗小黑战记2》口碑不错,但没有创造票房奇迹,最让人惊喜的电影是《F1:狂飙飞车》,票房也只停留在了4.01亿元。大部分人将今年电影票房失利的原因概括为短视频冲击、观影习惯变化、营销没有跟上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但《南京照相馆》的出现拯救了暑期档的电影市场。

目前,《南京照相馆》豆瓣评分已从开分的8.5涨至8.6,截至8月10日晚7时30分,上映17天,累计票房21.92亿,在今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哪吒之魔童闹海》和《唐探1900》。根据猫眼专业版给出的预测,这部电影的票房将超过33亿元,从讨论度和票房走势上看,都称得上是“现象级”。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南京照相馆》之后,8月8日取材自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真实故事《东极岛》上映,截至8月10日晚7时30分累计票房1.92亿;还原731部队屠戮中国百姓进行人体实验的《731》也将于9月18日上映。

看起来,这部电影是顺应了观众民族情怀的需求。但事实上,爱国题材电影的红利期已经结束。在过去几年里,多部爱国题材电影在推出后票房未达预期,聚集一众流量明星的《维和除暴队》票房5.11亿元,今年春节档《红海行动》的续集《蛟龙行动》票房3.93亿元。因此,《南京照相馆》的成功,本质上还是回到了电影的核心:好的故事和表演。

导演申奥对此也深有认知,在路演时他曾提到:“电影不仅有文化属性、娱乐属性,还有文献属性。我作为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端正历史观,并不是要把观众拉进电影院教育一番,更大的作用是让观众对这段历史感兴趣”。最终,申奥将吉祥照相馆作为电影的核心场景,选择以普通人的视角展现战争的残酷。

图片

导演申奥。

在主角团中,邮差苏柳昌、照相馆老板老金一家、龙套演员林毓秀、警察宋存义初始的动机只是卑微地活下去,这种降低道德起点的处理反而为后续的成长和觉醒提供了空间。尤其是林毓秀这一角色,她的觉醒不是突兀的顿悟,从对日本人抱有幻想,到偷藏宋存义,再到受辱后的认清侵略者不把中国人当人的现实,最终冒死参与运送底片,举起相机记录战犯伏法的历史瞬间,这种递进的心理变化让人物的觉醒显得真实有力。

电影对汉奸王广海的塑造也跳出了非黑即白的套路,既没有将其简化为脸谱化的叛徒,也没有刻意洗白,而是保留了战争中小人物抉择的复杂性与悲剧性。影片对老金妻子和女儿的角色处理同样避免了工具化,尤其是小女孩最终未能幸免于难的设定,虽然残酷,却保持了历史真实的沉重感。

图片

《南京照相馆》人物群像。

在刻画反派时,《南京照相馆》前半段的伊藤秀夫给人一种良心未泯的观感,让人不禁联想到《南京!南京!》中醒悟并反抗的日本兵角川。伊藤喜欢中国文化,但又惋惜自己的祖辈没能打进北平,他可以对狗表现出怜悯,但面对拍摄“亲善照”时摔死的婴儿,只会抱怨破坏了拍照气氛。这种剥离了表面凶残、揭示深层心理的侵略者塑造,比简单的脸谱式恶魔化处理更让人印象深刻。

一群形象丰满的人物是电影成功关键。同时,一部成功的商业片需要找准观众的情绪点,进而引发情感共鸣。

在《南京照相馆》中,导演选择让照片成为推进观众情绪的主要线索。在金家母女出城前,所有人站在照相馆的背景幕布前拍全家福,大家细数祖国风景名胜,喊出“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一幕,成为了影片第一个泪点。紧接着母女的悲剧更因前面的情感积累和铺垫,深深触动了观众。之后伊藤秀夫火烧底片时,照片中电报局的李小姐、柳树巷8号的店家、广安街37号的姜老板、新婚夫妻、年轻护士、留洋学生等在火焰中一闪而过的面孔,配上老金用南京口音说吉祥话的画外音,让大屠杀的受难者从统计数据重新变回有血有肉的人,成为了电影中情绪的高潮。在结尾处,日本战犯被执行枪决时,林毓秀举起老金留给儿子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刻,随后片尾曲《永远的微笑》响起,画面里老照片中的秦淮河、紫金山、明城墙和现实重叠出现,留给了观众驻足思考的空间。

图片

画面里老照片与现实时空重叠。

此外,在以前表现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中,大多赤裸裸地表现“奸淫掳掠”,充斥着血腥和暴力画面,但《南京照相馆》在处理女性遭受暴力的场景时,表现出了难得的克制与尊重。林毓秀被日军召去唱戏后狼狈归来的场景中,电影只呈现她魂不守舍的状态与凌乱的衣衫,将最残酷的过程留给观众想象。这种”不展示”的选择,体现了创作团队对女性观众观影体验的考量,也避免了将女性苦难异化为视觉奇观的风险。

编剧张珂和导演申奥显然意识到,对暴行的控诉不需要通过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来完成,镜头对准施暴者身上的毒疮而非受害者的身体,同样能产生强大的批判力量。

除了创作层面的巧思,在电影之外的发行和宣传上,《南京照相馆》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策略。

《南京照相馆》的发行方上狮文化CEO王易冰同时也是该片的总制片人和出品人,申奥上一部电影《孤注一掷》也是由王易冰操盘,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坏猴子影业CEO。相较于同时要平衡《罗小黑战记2》《长安的荔枝》《魔法蓝精灵》三个电影发行工作的猫眼,上狮文化基于对电影内容的深入了解,对市场环境有着更敏锐的洞察。

在档期选择上,今年暑期档的一大特点是各影片频繁提档改档。《南京照相馆》原定于8月2日上映,在观察到《你行!你上!》和《长安的荔枝》先后官宣提档7月18日后,片方也迅速调整策略,提档至7月25日上映。这一策略调整让《南京照相馆》能比传言在7月31日上映的《731》(目前已定档9月18日)更早与观众见面,同时避开了8月8日上映的同为抗战题材的视觉大片《东极岛》,给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票房空间。

上映前,片方还在7月19日开启了限时点映,在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口碑之后,马上延长了一周的限时点映。这种做法不仅在拥挤的暑期档中,拉长了上映周期,点映口碑发酵之后,也有利于在正式上映后争取更多的排片。

在宣传上,该片的主要宣传公司伯乐营销也是与坏猴子影业、上狮文化合作多年的团队。如今的电影网络舆论环境异常严峻,很难出现认知统一的好电影,《南京照相馆》在宣传上并没有采取激进的造势,重点放在让观众口碑传播。《南京照相馆》的推广词“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简单又有力量,与《孤注一掷》时“多一人观影,少一人被骗”的推广词有同样的效果。在路演阶段,主创频繁输出与影片相关的内容解读,激起了广泛的讨论,精心制作的大量短视频也是以情感共鸣为主。这种不作妖、不卖惨的营销思路也收获了观众的认可。

图片

《南京照相馆》无锡路演现场。

目前,《南京照相馆》在票房和口碑上已经成功了。唯一可能影响《南京照相馆》票房走势的可能只有离场感了,即观众在电影结束后带走的情绪体验。战争题材带给观众的离场感是悲伤的,选择正视,还是回避,不同的观众可能会作出不同的选择。记录苦难的意义不在于延续仇恨,而是通过凝视历史让观众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对和平的珍视,这才是这类反战电影真正的意图。

“每场战争都是全人类的悲剧,我们拍摄这个电影除了让观众感受到极度悲愤以外,更重要的是希望激发出观众心中的一股力量,自强不息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申奥在采访中说。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