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电池片供货商的全球总出货量约87.8GW,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2.5%。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是通威股份、中润光能、英发睿能、捷泰科技和爱旭股份,相比2024年的排名,仅英发睿能与捷泰科技位置互换。
几项值得关注的信息显示,2025上半年,中润光能中国生产基地仍持续出货PERC电池片,同时持续推进技术路线升级与产品迭代。此外,老挝基地作为全球贸易环境大幅变化前的最佳输美路径之一,亦为其带来可观出货量。
上半年,英发睿能N型电池片出货量达到全球前二,自去年起与隆基绿能展开BC电池技术合作后,英发睿能已于今年二季度开始推进BC电池片出货,成为全球第一家外销BC电池片的专业电池厂。
此外,爱旭股份BC电池主要用于自家组件产品,因此未纳入电池片出货统计中。不同于国内多数电池片厂家,爱旭股份并未大规模转往TOPCon技术,上半年PERC仍是其电池片出货主力,P型电池出货占比仍高达70%。
InfoLink数据显示,在上述前五名厂商中,TOPCon电池片作为当前最普及的技术路线,出货占比达到88.3%,PERC电池片出货占比约为11.2%,而BC电池片由于在初步发展阶段,其出货占比仍不足1%。
值得一提的是,2025上半年TOPCon电池片中,210RN尺寸的出货占比已达约31.4%,相比去年同期仅占约8%,显示其市占正快速扩大。InfoLink认为,随着终端市场对该尺寸接受度提升,国内多数电池厂也于今年陆续将18XN等小尺寸产线转为生产210RN,以及时跟进愈发明确的市场趋势。
回顾今年以来电池片市场变化,3月,受国内抢装潮带动,需求短期上扬,TOPCon各尺寸电池片价格一度回升至0.3元/W以上。然而,随着政策利多逐步退场,行情迅速反转,7月初,电池片价格跌至历史低点,最低仅剩0.23元/W至0.24元/W,多数企业销售价格已接近现金成本边缘,生存压力骤增。
不过,随着一系列“反内卷”措施陆续出台,为产业带来正向信号。InfoLink认为,长远来看,政策有望引导光伏行业走出供过于求的困境,并将行情逐步引导至健康、可持续的经营水平。对处于上下游价格夹击中的电池片企业而言,有助于缓解亏损压力,推动整体营运结构的修复与改善。
“政策效应的显现与市场回暖仍需时间。”InfoLink也提醒说,短期内,预计终端需求尚不足以支撑供应链价格大幅回升,行业竞争态势依旧激烈。该机构认为,面对这场历时已久的技术与成本竞赛,光伏产业正站在变革的前夕。唯有能够精准应对挑战、强化品牌竞争力,并灵活适应全球政经局势的企业,才能在动荡中站稳脚步,打造竞争优势,迎来新一轮的成长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