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陈见南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规模稳步增长,2024年更是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大关,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1/3,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新接订单居世界首位,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海洋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粮仓”,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海洋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潜力巨大,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为《数说海洋经济》首篇,从经济总量、结构演变与优势产业等角度,全面展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强大动能。
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10万亿元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将海洋经济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关键位置。这是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后,中央再次对海洋经济作出重要部署。
通常来说,海洋经济是指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覆盖海洋能源、渔业、航运、旅游、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环保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经济活动。
银河证券分析指出,当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重视,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原因:首先,随着陆地资源被充分开发,人类亟需探索新的发展空间,海洋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其次,面对发展空间和国际竞争的双重压力,系统化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海洋空间、创新海洋技术、培育海洋产业势在必行;最后,我国海洋经济已步入关键发展阶段,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增长引擎。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态势稳健,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从生产总值来看,2020年至2024年,海洋经济规模从8万亿元增长至10.54万亿元,这一增速高于许多传统产业,显示出海洋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潜力。
10.54万亿元的规模是什么概念?2024年全球仅有15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这一数字,充分彰显出我国海洋经济的宏大体量。此外,2025年一季度,我国海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核算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其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7.81%,创下2020年以来的新高。
银河证券表示,中国已在海洋经济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后,通过系统性整合海洋经济政策与海洋强省力量,有望在国家层面全面统筹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增长新动能
海洋经济的崛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从深海探测到海水养殖,从海洋能源开发到海洋装备制造,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海洋经济新格局。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的数据显示,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海洋生产总值1.3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培育效果不断显现。
此外,2023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历史性地突破了2000亿元,海洋研究机构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保持稳定,专利授权数和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也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指数为131.0,创2021年以来新高,比上年增长了1.8%,表明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在不断创新引领下,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的“压舱石”作用持续显现,第三产业的占比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海洋经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达到3.77万亿元,占比35.8%,处于2019年以来较高水平。
从具体成果看,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在广东珠海实现稳定产氢,我国首台超100千瓦气动式海浪发电装备“华清号”成功下水,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累计并网发电量超450万千瓦时。我国还构建了超4.31万个海洋微生物基因组和24.58亿条基因序列的海洋微生物组数据库,“蓝色药库”开发取得新进展,抗乙肝病毒新药LY102获临床准入,全球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药物“注射用BG136”顺利完成一期临床试验。
部分上市公司也加大海洋经济的布局和创新力度。中国船舶在2024年年报中提出,2025年进一步增强深海装备研制能力,积极构建深海科技“研发—验证—应用”闭环,形成“科研成果反哺产业、产业需求牵引科研”的良性循环,促进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提升深海开发技术与装备市场竞争力。积极通过并购重组、产融结合生态建构等多种举措,推动深海科技领域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发展,打造深海科技产业高地,大力提升公司估值科技含量,多元开拓未来利润增长点。
多个领域跻身全球领先水平
规模不断向上的同时,海洋经济部分细分领域在全球竞争中也展现出强大实力。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在多个细分领域跻身全球顶尖水平。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装备108艘、金额约186亿美元,占世界份额的69.4%,已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同时,海工装备“含新量”和“含绿量”不断提升。2024年我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78.5%,并实现了主流船型的全覆盖。另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全球第一。
中国船舶在2024年年报中也提到,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5076.31万载重吨,同比上涨9.63%;新船订单量13496.57万载重吨,同比上涨62.38%;手持订单量24546.78万载重吨,同比上涨48.88%,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6.88%、75.81%和66.70%,市场份额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优势船型地位持续巩固,新船订单结构不断优化,绿色船舶订单以载重吨计国际市场份额达80.50%,高端装备建造取得新突破,绿色低碳化加速推进。
在海上风电领域,全球风能理事会年初发布的《全球海上风能报告》显示,中国仍是推动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量增长的“中坚力量”,不仅新增装机容量规模连续数年维持第一,累计装机量也保持全球首位,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比达到一半,是毋庸置疑的“领导者”。
另外,我国海洋水产品总量稳定增长,已经连续35年位列全球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粮仓”。产量居高,得益于近些年我国水产品坚持“以养为主”。目前,我国已建设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水体达5660万立方米,产量47万吨。
总的来说,10万亿海洋经济的崛起,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海洋大国,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强大的科技实力,完全有能力在海洋经济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未来,随着硬科技的不断赋能,海洋经济将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
(本版专题数据由证券时报中心数据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