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食与外卖“两副面孔”,玩“双标”的商家走不远
来源:工人日报作者:卢越2025-07-23 08:56

日前,“饭店老板称不搞‘双标’就活不下去”这一话题冲上热搜。据《法治日报》报道,某烤串店堂食和外卖大不相同:供堂食的烤串,羊肉当天现宰,蔬菜清洗干净,而外卖则统一使用冷冻肉,先油炸再电烤,8分钟内即可完成从接单到打包的全流程。烤串店老板介绍,冷冻肉提前腌制,加了不少香料,就算配送后口感变差,顾客一般也吃不出来。

堂食与外卖“两副面孔”,这种现象正在不少饭店上演,店家的做法也五花八门。据报道,除了在食材上有鲜肉、冻肉之分,一些饭店在油品、分量和价格上也搞起了“双标”——堂食炒菜用花生油,外卖则用调和油;堂食米饭用新米,外卖用陈米;即便是同样的价格,外卖的分量却因打包盒的“猫腻”而“缩水”;而加上配送费、打包费等,外卖的价格甚至还高于堂食……

到店用餐“不敢怠慢”,线上下单“又瞒又骗”——如此“双标”,让消费者有被“背刺”、被糊弄之感。对不少消费者来说,点外卖时会以商家是否有正规门店、有无堂食,来判断其外卖是否“靠谱”。然而,商家玩起堂食、外卖“两张皮”,极大侵蚀着消费者的信任,也是对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的侵犯。

客观来说,饭店可以基于自身特点对堂食和外卖采取一定的差异化经营,但这种策略的制定绝不能是商家的任意定、“偷摸定”,更不能触及法律底线。比如,明明用的预制菜,却在外卖平台标榜“现炒现卖”,堂食20分钟才能做好的菜,外卖10分钟就送到了……如此“挂羊头卖狗肉”、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甚至故意欺诈的行为,已然涉嫌违法。不管选择堂食还是外卖,消费者的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容不得商家玩花样、搞“双标”。

商家的相关操作背后,实际上是在平台规则下为了压缩成本、最大获利而打的算盘。冻肉比鲜肉便宜,预制菜出餐快,再考虑到平台抽成、包装费等成本,加之平台的配送时效要求和评分机制,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商家的“双标”行为。还有的商家仗着外卖消费者不在现场、看不到后厨,难以直观对比堂食和外卖的区别,取证难、维权难,故意动起偷梁换柱的歪脑筋。一旦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破坏的是整个餐饮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以牺牲品质换取短期生存,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那些算计消费者、不讲诚信的商家,消费者自然也会选择用脚投票,不仅会“拉黑”外卖,恐怕还会“避雷”堂食,最后影响的是商家的长远发展。外卖经营服务也从来不是野蛮生长的法外之地。当前多地出台了相关规范和标准,不仅对外卖经营服务各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也强化了经营者责任,明确做好诚信经营、明厨亮灶等工作,还有的规范要求商家要将食品加工过程实时展示给消费者,接受社会监督等。

对商家来说,坚持品质才有真正的竞争力,坚守诚信才是发展的正道。能留住客人的,从来不是算计和糊弄。与其给堂食、外卖设定双重标准,不如把心思花在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平台要担起责任、强化审核,打破信息壁垒,对“预制菜”“冷冻复热”等信息要强制明确标注;相关行政部门也要加强和细化监管,对多次违法的商家要依法严惩,纳入行业黑名单,切实提高其违法成本。

堂食、外卖“双标”不应成为生意经。让消费者不管是堂食还是点外卖,都能吃得明白、吃得放心,这是消费者的期待,也是商家应坚守的底线。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