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府参事、河南省肿瘤医院二级教授花亚伟关于“建立区域医学影像共享中心”的提案引发医疗界广泛关注。这一提案直指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核心痛点。
政协委员的民生关切:医疗资源共享的时代命题
紧扣“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收官节点,围绕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的“深化医改攻坚年”“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冲刺”等核心任务,结合《健康中国行动2023—2030》最新政策导向,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卫生在征询健康中国追梦人意见时得到“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在城乡之间、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导致一些地区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影响了整体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这一判断,同时也准确揭示了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性矛盾。
据提案披露,截至2024年10月,国内虽有161张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许可证,但“大部分都是院外独立影像中心,提供基于高端影像设备的相关服务,并没有达到医疗资源共用共享的目标”。这种“有设备无共享”的现状,与新一轮医改中“减少医疗资源闲置和浪费,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的目标存在明显差距。
花亚伟委员特别强调:“医学影像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环节之一。”这一观点将医学影像共享提升到了医改核心举措的战略高度。他提出的“区域影像设备共享、医技护共享、影像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三大共享内容,为破解资源碎片化难题提供了系统思路。
企业实践:共享的市场化应答
令人振奋的是,在政策制定者思考解决方案的同时,市场主体已经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作为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第一个吃螃蟹的一脉阳光,通过十年创新实践构建的“市—县—乡”医学影像服务网络,恰好逐步在验证花亚伟委员设想中的资源共享愿景。
截至2025年,一脉阳光全国影像中心已超百余家,年扫描量达千万人次。这一规模效应不仅实现了“区域内各种影像设备能够为各医疗机构共享”的设备共享目标,更通过集中诊断中心、数据中心和质控中心的建设,使“优质影像医生能为各医疗机构共享”的人才流动成为现实。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脉阳光积累的千万级高质量医学影像数据集,完美呼应了“区域影像数据能够互联互通共享”的期待。这种数据共享不仅打破了信息孤岛,更通过AI技术赋能基层医疗机构,提升了整体诊断水平。
创新模式:提供破解共享难题的市场智慧
花亚伟委员在提案中敏锐指出:“建设区域医学影像共享中心是简化就医环节、提高诊疗效率、减轻就医负担、改善就医体验的具体体现。”但他也坦言,当前“共享的内容、建设共享中心的主体、共享的途径皆未明确”。
面对这一制度空白,一脉阳光创新性地提出了“医学影像共享中心模式”,并在江西新余率先落地实践,形成可复制的“新余模式”:
1.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共建机制
在新余市政府支持下各级医疗机构与一脉阳光合作成立区域影像中心,政府负责政策协调,企业负责场地建设、技术投入和运营管理。据《江西日报》报道,该模式使新余市医学影像检查费用整体下降20%,基层医疗机构影像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
2. 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的共享网络
构建了以市级三甲医院为龙头、县级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三级影像服务网络。中新网报道显示,新余市实现了全市17家公立医疗机构影像数据100%互通,年节约重复检查费用超3000万元。
3. “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流程再造
通过远程影像诊断平台,乡镇卫生院拍摄的影像可由市级专家实时诊断。
4. 智能化质控管理体系
应用AI质控系统对影像采集、传输、诊断全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
这种多维度、多层次的资源共享模式,超越了简单的设备共用,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生态系统。
数据赋能:超越传统共享的科技维度
花亚伟委员在提案中建议“与时俱进修订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设置标准”,特别提到要适应“医学影像的发展”和“区域医学影像共享中心模式不断创新”的新形势。这一前瞻性建议在一脉阳光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回应。
一脉阳光不仅实现了物理层面的资源共享,更通过“一脉云”平台和AI诊断技术,将共享提升到了数据智能层面。其积累的千万级医学影像数据集,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三甲级”的诊断支持,大幅缩小了医疗服务质量的地域差距。
这种“数据共享”的创新实践,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共用,为花亚伟委员提出的“影像数据互联互通共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不仅是数据的流动,更是智能的共享。
多方力量共同建设:医疗改革的新范式
花亚伟委员在提案结尾呼吁:“建议国家主管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各地积极探索。”这一建议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政策引导与市场创新的协同将越来越重要。
从一脉阳光的案例出发,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在同样成为医改的新生力量。其“硬件+数据+服务”的商业模式,既回应了国家医疗资源共享的战略需求,又找到了可持续的商业路径,实现了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的统一。
这种政企协同的新范式,或许正是未来医疗改革的方向:政策制定者指明战略方向,市场主体探索实施路径,与公立体系形成改革合力,最终形成政策引导与市场创新的良性互动。
展望:共享医疗的未来图景
从政策到实践,社会上各方力量的关注及探索共同勾勒出中国医疗资源共享的未来图景。随着“一证多址”等政策障碍的破除,以及AI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医疗资源共享将呈现新的特征:
从设备共享走向数据智能共享
从区域共享走向全国性网络共享
从单一影像共享走向多维度医疗资源协同共享
在这个进程中,像一脉阳光这样既深刻理解医疗本质,又具备技术创新和市场运营能力的企业,将成为推动医疗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实践将为改革的路径提供宝贵参考,最终实现“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服务愿景。
医疗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当我们把政策智慧与市场活力有机结合时,医疗资源共享这一国家战略必将结出丰硕成果,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