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表示,支持私募股权基金以促进产业整合为目的依法收购上市公司。
私募股权基金是指专注于股权投资的私募基金,主要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监管部门此番表态,实质是鼓励私募股权基金以“产业整合者”身份进军并购市场,利用基金的资本、资源等优势赋能上市公司,整合产业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我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崛起并行,激发经济增长活力。然而,部分产业也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等问题,产业整合需求迫切。在此形势下,私募股权基金以“产业整合者”身份收购上市公司,能够推动公司战略转型、拓宽基金退出渠道、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形成“企业有活力、资本有效率、产业有韧性”的多方共赢格局。
首先,这将推动上市公司战略转型,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私募股权基金以“产业整合者”身份介入,本质上是通过引入外部资源破解公司质效不高的难题。
一家成熟的私募股权基金通常深耕特定行业多年,资金实力雄厚,产业链资源丰富,资本运作能力突出。从海内外实践来看,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往往面临着主营业务增长乏力、业绩欠佳、行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但在特定领域具有独特的技术、产品或客户等资源优势。私募股权基金凭借对于行业的深度理解,能够帮助上市公司精准识别有潜力的新兴赛道、细分领域,通过剥离低效资产、收购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通资源壁垒,快速完成技术迭代和产品布局,推动业务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实现公司战略转型。同时,私募股权基金专业管理能力突出,能够推动公司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强化监督职能、完善员工激励措施等,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公司运营效率。
其次,这将拓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渠道,增强价值创造能力,促进资金循环利用。对于私募股权基金来说,收购上市公司是从“财务投资”向“产业投资”的重要跨越,重构了投资收益逻辑。
长期以来,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权,往往通过公司上市后减持所持股份来获取财务收益,退出渠道较为单一。私募股权基金收购上市公司,直接享受到上市公司价值公允、流动性高、退出便利等优势,通过主动参与产业整合来提高公司整体质量,进而通过减持、协议转让等多种方式退出,拓宽长期价值创造路径。另外,成功的产业整合案例也可以起到引领示范效应,吸引更多产业资本进入基金,促进实现“投资—整合—再投资”的资金良性循环。
最后,这将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通过跨企业、跨行业的资源整合,能够消除低效重复建设与“内卷式”恶性竞争,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实现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同时,这也能引导上市公司推动技术迭代升级和模式创新,带动产业技术革新与结构优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强我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现阶段,私募股权基金以“产业整合者”身份收购上市公司条件渐趋成熟。一方面,并购重组政策持续优化,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明确私募基金投资期限满48个月的,第三方交易中的锁定期限由12个月缩短为6个月,这将显著提高基金信心;另一方面,当前上市公司整体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私募股权基金能够以实惠价格收购标的公司,这也大大增强了对基金的吸引力。实践中,也有越来越多私募股权基金通过协议转让等方式收购上市公司部分股权。
我们由衷地期待私募股权基金勇于担当起产业整合重任,用好用足资本市场工具,促进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