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近段时间以来,“入境游”成为热搜词,多个城市都在争夺“入境流量”。
而在深圳,有这么一组数据引起关注。截至5月19日,深圳边检总站今年查验出入境人员突破1亿人次。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单方面免签等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措施优化升级,外籍人员经深圳入境量同比激增。当“入境旅游”成为各个城市争夺的新“名片”,深圳该如何更好地接住这一波“流量”?
此前,敦煌网、淘宝等电商平台冲上多国苹果应用商店的前几名,“反向代购”也开始成为热潮,而“深圳制造”恰好能满足全球消费者这一海淘需求。在深圳罗湖区的水贝黄金珠宝市场和福田区的华强北商圈,记者走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喜欢在此“淘宝”。
“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印度和中东客人来这边拿货,钻石类商品是他们的最爱。”水贝一家大型珠宝店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由此看来,水贝黄金珠宝已经走向世界。”
在华强北商圈,记者看到不少外国人“红马甲”,专门为外国游客提供引导和翻译服务,各种新潮电子产品成为外国游客的最爱。在一个AI眼镜柜台前,一位外国游客惊讶于如此低的价格就能买到功能类似的产品,更表示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晒一晒”在深圳购物的收获。
“据我的观察,无人机和AI眼镜最受外国游客的欢迎。”赛格广场一家电子产品店铺负责人表示,“华强北已经成为深圳外国人密度较高的区域之一。比如前阵子的广交会期间,华强北就多了不少外国游客。”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刘雪菲表示,“深圳制造”尤其在科技消费领域具有非常鲜明的优势,不仅是中国电子产品创新的前沿阵地,这几年也出现不少新消费品牌,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专门来“淘科技”。其中,智能手机、无人机、智能手表这些“黑科技”产品尤其受欢迎,不仅价格比国外更有优势,而且科技感强,实用性高,关键还能“带回家”。说到底,它们就是一种“可带走的中国体验”,也是最直观、最有传播力的消费名片。
记者发现,深圳的商圈也开始顺势而变。深圳福田区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品牌宣传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外籍游客的住店占比可以达到50%,其中来自中东的客人越来越多,即将针对这部分游客推出优惠活动。而在深圳多个大型购物中心,除了针对港澳游客推出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商场开始关注到外籍游客的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240小时过境免签、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推动入境游持续升温。携程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入境游目的地城市前十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重庆、深圳、杭州、昆明、青岛、西安。
刘雪菲表示,从国家层面看,不断优化签证政策、提升入境便利度,释放出推动高质量旅游开放的强烈信号。深圳作为一个毗邻香港、拥有多个口岸的枢纽城市,本身就具备天然的区位优势,叠加政策红利的加持,正好抓住这个机会向“消费目的地”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入境游客消费体验的提升上发力。入境游不仅仅是拼游客数量,更重要的是城市的整体形象、服务细节和消费创新力的全面展示。深圳应打造科技体验地标,完善多语种导览系统。与此同时,推动品牌与海外平台联动营销,提升支付便利和退税服务,全面提升外国游客的消费满意度和城市好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