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科技板”加速推进 投资机构紧盯布局机会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孙翔峰2025-05-21 06:52

证券时报记者 孙翔峰

近期,债市“科技板”政策落地,市场各方机构积极参与,整个市场呈现衔枚疾进之势。

多家机构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伴随科创债升级扩容和配套支持机制不断完善,科创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快速增长,科创债市场的发行人结构、期限结构、品种结构等将进一步优化。市场深度将进一步走深,市场韧性将不断增强,有利于不断培育一二级联动、投融资协同的良好科创债市场生态。

债市“科技板”的建设,也给机构投资者带来大量机会。第一创业证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债券“科技板”启航,政策红利将驱动科创债市场供给扩容,产品创新将提升收益空间,二级市场流动性将进一步提高,市场深度和韧性有望不断增强,科创债品种在“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个维度上将实现更好的平衡,投融资协同进一步提升,这些都是科创债市场发展给投资端带来的机遇。

政策夯实

债市“科技板”基础

5月7日,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债市“科技板”建设的政策。其中,创新信用评级体系和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等政策,均以创新制度机制供给更好地适配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破解科创融资难点和痛点。

第一创业证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创新信用评级体系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打破传统信用评级范式带来的融资门槛和枷锁。通过创新信用评级体系,为科技型企业发行人和科创债搭建更适配、更科学的评级模型,从而更准确评估科技企业的技术价值和商业化潜力,实现评级范式跃迁,为科创债更好地实现风险定价奠定基础,提升投资者对科创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上述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锚定科创债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人的融资难点痛点。一方面,根据自身风险定价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开展信用保护工具、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等创新手段,缓释和降低科创债相关主体信用风险、科创业务风险,更好地管理期限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推动专业信用增进机构、担保机构的担保增信等方式,以及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托自身财力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或者出台其他优惠支持政策措施,实现风险分担,从而有力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行人科创债发行和投资交易。

“过往不管是外部评级机构还是投资机构内部投研体系,更多关注研究对象的规模问题。特别是资产规模等指标权重较高,科创债发行主体除传统金融机构外,有更多‘小而美’的科创类企业,这类企业本身规模不大,但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去研究产业未来和企业发展路径,研究方向逐步从规模转向质量。”国金资管固定收益投资团队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该团队认为,对于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则需更多引入新的增信工具和手段。一方面,在增信产品的供给和流动性设计上也有所突破,存续的CDS(信用违约互换)和CRMW(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不断增加,定向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推出后市场反响不错,后续此类产品的规模预计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对科创债而言,在资产增信方面,对于通过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增信措施,后续可以尝试通过更好的机制设计尝试引入债券市场,这也是大的金融政策的一部分。

市场有望快速扩容

随着债市“科技板”落地,“科技板”下的科创债新增金融机构作为发行主体,对科技型企业的认定标准和对募集资金的使用要求也更加灵活,短期内将带来科创债发行提速。

据Wind数据,自5月7日债市“科技板”一系列鼓励政策落地以来,截至5月16日,已有84家企业发行99只科创债,发行量合计达2023.5亿元,已超过1~4月科创票据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发行总量4006.6亿元的一半。

“伴随债市‘科技板’的启航,科创债迎来规模化扩容,科技型企业发行人的主体认定将更标准更合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加入科创债发行的强大阵容,科创债的市场规模将大幅快速提升,年内有望实现至少万亿级增量规模,科创债在整个债市的规模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前述第一创业证券有关负责人表示。

机构紧盯投资机会

债市“科技板”快速推进,给投资机构带来更多机会。

“债市‘科技板’下,科创债配套机制全面升级,尤其是鼓励增信和含权条款设计、完善债券风险分散分担机制、优化做市等交易机制安排等,有利于更好平衡科创债投资风险和收益,提高科创债市场流动性,增强科创债对投资机构的吸引力。”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第一创业证券有关负责人表示,机构投资者应抓住机遇,一方面作为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一级市场科创债首发,另一方面,伴随信用评级范式的跃迁和风险分散分担机制的不断完善,投资者可适当放宽信用下沉,更好平衡信用风险和久期策略;强化投研能力建设,深度挖掘价值机会,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

不过,国金资管固定收益投资团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对科创债而言,主要风险点依然集中于周期较长。对于真正的科技企业而言,产品研发、投入周期显著长于现阶段主流信用债的发行周期,现阶段在资产荒叠加利率走低的背景下,企业固然可以获得很好的融资条件;但是,伴随我国经济逐步向好,同时权益市场发展加快后可能分流债券固收产品的资金,3~5年后整个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叠加科创企业本身周期较长,其后续偿债资金来源或无法简单依靠借新还旧实现,需要关注其整个债券生命周期的设计。

第一创业证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伴随债市“科技板”走深走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行规模将有望不断提升,高收益债品种的规模占比有望提高,创新型产品供给有望进一步丰富,在此基础情形下,科创债的风险定价体系有可能面临进一步市场检验,信用风险和行业风险敞口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值得保持关注。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