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在“链主强则产业链强,产业链强则产业强”的共识下,中国产业经济正迎来一场由“链主”企业引领的深刻变革。
“链主”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哪些“内功”和“外力”?“链主”企业在世界舞台上需要发挥什么功能?在5月15日举办的2025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上,多位与会人士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业内人士认为,兼具技术创新力与资源整合力的“链主”企业,不仅成为产业链价值跃升的核心引擎,更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践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往往能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ESG成为“链主”企业“走出去”必选项
一般而言,“链主”企业不仅能够推动自身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将发展动力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价值。当下,中国“链主”企业“出海”成为一大发展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胡煦认为,“链主”企业“走出去”非常需要关注与ESG、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议题。
这也是当下市场的共识。据悉,海外市场对企业的ESG表现有严格的监管要求,同时ESG也成为国际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许多国际投资者在评估潜在投资对象时,会重点考察其ESG表现。
与此同时,南南合作金融中心总干事吴忠表示,“链主”企业要特别注重社会价值,引导可持续发展。比如,要用国际规则和国际语言在当地做事情、适应当地的法律和环境等要求,这样才会让中国“链主”企业深耕发芽,得到当地的认同。
上市公司领跑ESG信息披露
作为中国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积极将ESG理念和要求融入商业模式和管理体系,持续探索ESG实践样本。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可持续信息披露已成为企业与投资者沟通的关键。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A股市场超2400家上市公司独立披露2024年ESG报告,披露率占比超45%,无论是上市公司披露数量还是披露率,都创下近五年来的新高。这一趋势显示ESG正从企业发展的“附加题”变为“必答题”。
以沪市为例,2024年度,沪市主板共1068家公司单独披露ESG相关报告,披露率约63%,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披露率再创新高,自愿披露的公司增长至861家,837家公司连续三年以上披露ESG相关报告。科创板公司中,241家单独披露ESG报告,科创50指数公司实现全覆盖,科创100指数公司覆盖率达66%;全部586家公司均在2024年度报告相关章节中多样化披露ESG实践信息。
这一结果既是A股上市公司的主动作为,也有监管政策的指引。2024年,随着证监会统一部署,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今年,沪深北交易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助力上市公司披露高质量ESG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潘春生表示,上市公司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优化治理架构、加快绿色转型、承担社会责任等方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许多上市公司发挥“链主”作用,对供应商进行多维度赋能、倡导合作伙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上下游共同绿色转型、帮助供应商改进生产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共同应对行业挑战。同时,上市公司不断积累信息披露经验,提升报告质量和透明度。中上协助力上市公司发展,强化管理能力建设。2025年,中上协将继续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提升发展韧性。
金融力量助力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链主”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其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也需要利用自身业务推动“链主”企业和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多家商业银行主动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区域优势产业,找到优质“链主”企业,以“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
浦发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张健认为,站在商业银行的视角,践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关键要把握好三对关系:一是外在要求与内在发展驱动的关系,因为社会责任是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已成为新增长引擎;二是经济价值与多元社会价值的关系,这两者共生共荣,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构建“大中小微个”相协调的丰富客户生态;三是企业发展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共生、共赢、共享的理念会使企业更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企业生态。
谈及如何面向产业链中小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与资金资源,某“链主”企业下属财务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合作进行分级分层,再结合这些企业与公司之间具体业务往来所产生的不同环节的金融需求,从而抓准痛点,推动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