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王建明
深圳商报记者 陈燕青
自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创债有关事宜公告后,至今已满一周,银行、券商、创投公司、科技公司等纷纷响应,积极参与科创债发行。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银行、券商、股权投资机构等超50家机构试水首批科创债,合计规模已突破800亿元。在近期科创债的发行主体中,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数量占比约五成。从发行期限来看,大多以中长期为主。
科创债发行主体扩容
科创债,是指由科技创新领域相关主体发行,或者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发展的公司债券,于2022年5月正式推出。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多项重要举措。随后,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步配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
记者注意到,此次政策将发行主体扩容至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三大类别;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科技创新债券提供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支持措施;支持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创设投资于科技创新债券或挂钩科创相关指数的专项资管产品。
政策出炉后,各大发行主体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证券、平安证券等纷纷公告发行计划。
银行方面,国家开发银行计划发行不超过2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工商银行基本发行规模100亿元,超额发行不超过100亿元;兴业银行发行金额为100亿元。
创投机构方面,元禾控股、鲁信创投等超10家股权投资机构宣布启动发行,预计发行规模60亿元;此外,君联资本、启明创投、东方富海等股权投资机构进入注册通道。
从发行资金用途看,金融机构发行的科创债均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业务。国家开发银行称,募集资金主要投放于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型企业,以及支持科创企业日常经营周转。国泰海通称,债券募集资金的70%将通过股权、债券等形式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方面的创业投资基金或政府出资产业基金以及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等。
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值得一提的事,科创债涵盖了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农业银行5月9日承销市场首批科创债券,涵盖新希望集团、立讯精密、吉利控股、京东方等4家民营科技型企业,以及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无锡创新投资集团两家股权投资机构。光大银行首批承销的债券发行主体包括科大讯飞、应流股份、晶合集成等民营科技企业,以及两家地方国有股权投资机构。
对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标志着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从支持科创债发行到创设债券科技板,建立多层次债券产品体系将更进一步精准匹配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强创新动能。
东部一家公募基金投研人士表示,科创债发行主体进一步丰富,有利于扩大科技金融服务覆盖面,并进一步带动科创债募集资金用途拓展。从中长期看,科创债规模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诚信国际认为,一揽子政策有利于提升债券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接受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科创企业投融资提供支撑;同时也有助于缓释信用风险、提振投资者信心,缓解部分企业融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