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5月10日《工人日报》报道,人社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商务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的通知》,提出自2025年至2027年组织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面向有家政领域就业培训意愿的劳动者和已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广泛开展家政领域相关职业(工种)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50万人次。
小家政,大民生,一头连着务工人员就业,一头连着万千家庭的育儿养老等需求。据报道,此次家政培训是多渠道、多层次的,既包括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的家政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也包括工会家政培训、妇联巾帼家政提质扩容技能提升培训、教育系统国家开放大学的家政培训。可以说,这是一次提升家政服务质量、推动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惠民大行动。
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已超过3000万,家政企业约100多万家。但是,正如人社部农民工工作司负责人在回应此次培训时所说,“从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看,总量供给不足、技能水平不高、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找家政服务员难、找一个好的家政服务员更难的问题,长期制约着家政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正是由于家政服务质量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该领域存在的问题、积累的矛盾较多,负面事件并不少见,某种程度上诱发了信任危机。例如,虽然不少家政企业实行“无培训不上岗”,但这种培训往往是速成的。媒体曾多次披露,一些月嫂培训机构开办月嫂“速成班”,通过短则三五天、多则一周多的培训,零基础者即可摇身变为专业月嫂“出师”接单。月嫂尚且如此,其他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不知“含水量”有多高?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其关键词一是提质:提高家政服务质量,二是扩容:吸引更多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而提质扩容的关键在人。此次组织开展家政培训行动,对进一步提升家政服务人员技能水平,缓解家政领域就业结构性矛盾,有效扩大家政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家政服务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如何引导相关人员参加家政培训,如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至关重要。各地应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家政培训行动宣传;广泛摸排有家政服务就业和培训意愿的劳动者,做好求职和培训信息登记,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家政服务人员做好引导,并酌情给予一定补贴。
除了通过大规模和广覆盖,引导更多从业人员、准从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之外,还要提升培训的便利性、可及性,包括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广泛开展家政培训进社区(村庄)、在家门口开展订单式培训等等。期待这场为期两年的培训行动能够直击行业痛点,缓解“总量庞大但有效供给不足”的困局,推动家政服务提质增效,惠及更多家庭与更多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