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因推动数据交易机构从“百花齐放”到“有序整合”
来源:证券日报作者:田鹏2025-05-14 07:55

今年以来,我国数据交易场内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据国家数据局最新消息,截至目前,在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下,由地方政府发起、主导或者批复的数据交易机构正加速优化重组,数量从去年底的近50家减少至目前的33家。

数据交易机构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核心基础设施。在加速推进数据交易合规化、标准化的大背景下,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数据交易机构开始步入结构调整期。笔者认为,这背后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对数字经济的战略规划与布局促使数据要素市场不断规范与完善。2024年7月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这为数据交易机构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此背景下,各地数据交易机构需要通过重组,更好地契合国家战略导向,融入全国一体化的数据市场体系。通过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交易场所体系,一方面,可以统一标准,消除区域数据流通的制度障碍,保障市场机制有效运行;另一方面,可以遏制数据垄断,推动数据跨平台共享,促进数据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实现数据要素大范围畅通流动。

从市场情况来看,当前数据交易场所建设模式多元并存,涵盖政府主导、企业依托、独立运营等众多形态。这种“百花齐放”的格局虽激发了市场活力,但也衍生出深层次矛盾:公共服务属性与商业逐利目标的定位模糊,导致机构功能异化;各地标准、规则不统一,加剧数据跨区域流通的制度性成本。

重组整合正是破解困局的关键之举——通过资源集约化配置,既能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环境,又能依托规模化市场构建科学的数据定价机制,推动数据资产价值回归合理区间。

从数据交易机构自身发展来看,技术迭代与安全需求正重塑行业竞争格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数据交易平台的技术架构、安全防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交易机构受限于技术投入不足、人才储备薄弱,难以应对海量数据处理、实时交易响应、全流程安全追溯等挑战。

通过重组整合,行业得以集中技术资源,研发统一的数据交易技术标准与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从数据确权、交易撮合到风险管控的全链条智能化升级,为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筑牢技术底座。

由此可见,在政策、市场、自身发展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我国数据交易机构优化重组正稳步推进,这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要之举,更是构建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关键一步。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优化重组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趋同化发展,各交易机构在推进重组的同时,需要结合机构现有产品特色、定位、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在笔者看来,各数据交易机构应精准定位自身优势,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技术实力等方面出发,挖掘特色数据资源,打造差异化数据产品与服务,共同构建一个层次丰富、协同发展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 邓卫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