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鹏城”20+8产业沙龙之医药医疗器械主题专场活动(2025年第4期)成功举办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文穗2025-05-13 23:02

5月9日,由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指导,深上协·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专业委员会、香蜜湖上市公司CVC创新服务中心主办,深交所科融通V-Next、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许可审查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联盟、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主办的“星耀鹏城”20+8产业沙龙之医药医疗器械主题专场活动(2025年第4期)在深圳国际创新中心A座7层成功举办。深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华致欢迎辞。

本次活动聚焦政策赋能、产融协同、研发攻坚、实践突破、国际化战略等核心议题,吸引了华大基因、国药一致、美好医疗、亚辉龙、中集集团、中国长城、华测检测、英诺激光、朗坤科技、晶泰控股、业聚医疗、中集安瑞科、复星医药、信立泰医疗器械等十余家本异地、境内外上市公司/领军企业;元生创投、惠每资本、丹麓资本、复健资本、华民投、招商创科等十余家投资机构;睿心医疗、阿尔法分子、通甪科技、华屹医疗、雾以希、启维医疗、碳基脉冲、湾有引力、柔脉医疗、吉斯迪、菁良科技等近30家创新企业;以及三甲医院、科研院所、主流媒体和专业服务机构的领导、专家,合计100余人参会,探讨深圳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1.jpg

政策筑基: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跃升

深圳市药械办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深圳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产值分别达547.83亿元和1030亿元,稳居全国龙头地位。未来将通过“产学研医金”联动,以百亿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金融工具,构建覆盖研发、中试、量产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加速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现场解读了《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强调政策通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专项支持,覆盖AI+药械、细胞基因、中医药国际化等新赛道,最高给予6000万元创新药研发奖励,全面激发产业活力。

2.jpg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正加速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依托深上协等服务平台促进金融资源与医疗产业的深度交流,精准对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推动深圳医疗领域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3.jpg

深交所市场发展部专家老师从资本市场角度分析指出,当前医疗健康行业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比近9%,未来将重点支持技术壁垒高、商业化能力强的项目,鼓励企业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整合加速成长。

4.jpg

产业前瞻:医疗产业创新的全球趋势与深圳突围

六棱镜创始人兼董事长耿德强主旨分享了“深圳市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态势”。他指出,2024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达4450亿美元,北美以54.6%的临床试验成果占据主导,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及AI+新药研发成资本并购热点。深圳作为中国医疗创新高地,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专利量居全国第二,医疗器械产值突破千亿,迈瑞医疗、泽安生物等企业通过全球化研发网络抢占技术制高点。他强调,深圳在AI辅助诊断、3D打印、手术机器人等领域专利活跃度领先,但需警惕跨国专利侵权风险,建议依托国产大模型构建专科智能体,破解AI在临床决策中的“低容错”难题,并推动实验室数据跨境互认,加速成熟产品出海。

5.jpg

深交所科融通V-Next相关负责人透过《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投融资数据洞察》,揭示了资本流向与医疗产业周期的深层关联。她表示,2024年深圳医疗产业融资中,硬科技项目占比超60%,医用耗材、手术机器人及AI融合场景成为资本聚焦领域,其中AI+医疗赛道融资逆势增长30%。区域布局呈现差异化竞争,北京以精准医疗、诊断器械见长;上海依托完备产业链主攻基因治疗;深圳则凭借制造业集群优势,形成“硬件+AI增值”双轮驱动模式。

6.jpg

多维驱动:医疗产业从单点创新迈向系统性变革

圆桌一:产业视角——技术重构医疗生态边界

深上协兼职副秘书长、深上协•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大基因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徐茜圆桌主持“深圳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趋势分享”主题对话,引导三位产业先锋专家围绕“从研发到临床的技术攻坚”“医疗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美好医疗董事会秘书谭景霞表示,中美贸易摩擦下,医疗器械出海合规成本上升,但海外生产基地与本地化研发团队可有效降低关税壁垒,深圳“双循环”模式正成为国产高端制造出海新范式。

晶泰控股投融资副总裁何飞宏表示,全球医药研发成本年均增长约10%,但传统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通过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实验室的应用可以大幅缩短研发周期,节省试错成本,提高研发成功率和收益率。而深圳及整个大湾区的供应链优势以及人才储备,为本土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信立泰医疗器械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周海燕表示,当前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替代率较低,但政策红利与临床需求双轮驱动下,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等领域预计到2030年市场空间将超430亿元,本土企业需加速突破“卡脖子”材料与工艺技术。

7.jpg

圆桌二:投资视角——穿越周期的价值锚点

深上协CVC创新服务中心首席运营官孙红丹圆桌主持“全球医药医疗器械产业投资趋势分享”主题对话,引导三位产业投资与研发专家围绕“全球医疗创新差异、产业投资逻辑、AI医疗发展趋势、产业研发实践”等核心议题展开热烈碰撞。

元生创投合伙人高维鹏表示,中国医疗创新正进入“高效迭代+局部突破”3.0阶段,脑机接口、创新药新的Modality 等领域或将成为下一个爆发点。本土供应链效率优势堪比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诞生世界级企业。

惠每资本联合创始/执行合伙人许婉宁表示,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融合”产业链结构下,技术壁垒、医生教育与支付支撑是核心逻辑,产业链协同及产品出海是破局关键,投资机构可充分把握产业链中的结构性机会,利用AI赋能“三医融合”,坚定执行逆周期投资,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复星医药全球研发中心总监周洋表示,医药医疗AI创新落地面临“数据孤岛”困境,随着算法算力进一步提升,未来IT+BT产业会引发一波创新潮流。

8.jpg

两组圆桌嘉宾一致认为,医疗产业正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系统性创新,需通过“技术+资本+生态”协同,破解专利壁垒、数据孤岛与商业化等难题,以实现全球价值链的跃升。

银企服务:科技金融创新赋能医疗产业进阶

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董强表示,深圳建行是系统内首家被授予“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称号的一级分行,在信贷审批与产品创新上享有差别化政策支持,已经搭建了平台化、多元化、生态化的“三化”、全周期、全链条、全生态的“三全”服务体系模式,将以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更优服务全力支持深圳打造国际一流医疗医药器械产业高地。

9.jpg

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科长分享了“平台云贷”“跨境并购”“产业链金融矩阵”的具体案例,并介绍医疗器械专项信贷试点产品已在研发中。

10.jpg

项目路演:前沿突破点燃产投热情

路演展示环节,睿心医疗、阿尔法分子、通甪科技、智能胰腺癌靶向声动力治疗仪(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项目)、华屹医疗五家项目现场轮番演示了研发成果、技术亮点、产品优势、场景应用、融资需求及市场战略,并与现场的CVC机构、创投机构、上市公司行业专家们展开了热烈交流。

“星耀鹏城”20+8产业沙龙自2025年1月在各方支持下创设以来,在坚持公益的前提下,每期都导入外部资源,为参与单位提供新的赋能。从本期开始上线增值服务:

一是通过深上协、CVC创新服务中心官方公众号,发布路演企业融资需求,在深上协交流群、香蜜湖产投联盟群等核心产业圈推介,触达深圳400余家上市公司、全国120余家CVC机构;

二是邀请优秀路演项目通过全景网“掘金苗圃”栏目向全网推介;

三是向深交所科融通V-Next、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推荐优秀项目,对接活跃风投、创投机构;并推荐优秀企业对接深交所、北交所上市培育体系。

本次活动通过“政企银融产学研用”全链条联动,彰显了深圳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生态的开放性、包容性与研发经济价值。未来,“星耀鹏城”系列活动将持续聚焦20+8产业集群,为技术落地与资本对接搭建交流平台,服务深圳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文穗)

校对:杨立林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