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元亨Q1扭亏为盈:现金流转正达1.18亿元,战略调整成效凸显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05-06 10:46

2025年一季度,利元亨实现营业收入7.15亿元,归母净利润1282万元,在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公司主动性经营战略调整实施有效,技术降本与运营提效双重发力,项目周期有效缩短,成本管控强化,业务质量逐步提升。同时现金流指标的韧性进一步增强,为盈利能力的修复与巩固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金流显著改善,资金管理成效凸显

一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1.18亿元,成功转正,保持平稳。这一积极变化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成本控制、资本运作策略上的系统性优化。

成本管控层面,全流程成本监控体系发挥实效,减少非必要性开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同比下降22.37%、41.17%。在资本运作上,可转债强赎的99.71%高转化率促使资产负债率下降,进一步减轻财务负担。

研发投入显效,业务发展多点开花

公司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17.46%,环比更是飙升27.1个百分点,跃升至34.84%,实现质的飞跃。这一突破性成果,得益于公司2024年实施的研发策略革新——通过优化研发立项管理,公司在收窄研发费用的情况下,依然保持12.26%的研发费用率,处于行业中等水平。这一策略调整并非削减投入强度,而是将研发资源精准锚定高潜力赛道,以“精准研发”战略实现对毛利率的强力反哺。

通过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研发成果高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在锂电设备领域,凭借前期研发积累,动力、消费锂电优势机型持续斩获批量订单;智能仓储业务也借助自研的堆垛机、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及WMS/WCS系统,成功突破金融、医疗等新兴场景,实现多点开花。

在固态电池这一前沿赛道,利元亨展现出前瞻性布局能力。自2020年起,公司便提前谋划,目前已建成-50℃露点干燥环境的全固态实验室,并完成干法电极、固态电解质压制转印等核心设备样机研发。

面对现代汽车、奔驰等企业加速固态电池研发的竞争态势,公司在硫化物电池防爆防毒三级防护体系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公司与国内头部车企合作落地首条硫化物固态电池产线,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助力毛利率提升。中国科学院欧阳明高院士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预判的固态电池“2027 年装车验证、2030年量产”时间节点临近,2025年成为工艺研发与设备定型的关键期,利元亨凭借 “设备 + 工艺”双重优势,有望在市场爆发中占据先机。

全球布局完善,新兴领域积极探索

利元亨构建的“3+2+2”全球制造网络持续发挥效能。国内以惠州三大基地为核心,集成精密加工、整机组装及系统调试能力;南通、宁德两大基地贴近产业集群,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海外波兰、加拿大两大节点推进属地化装配调试,协同德国研发服务中心,形成全球化交付体系。旗下博罗基地在新能源储能柜体设计、机器人本体结构件精密加工及关键零部件的整机组装与调试等方面的能力。

具身智能机器人、eVTOL等万亿级市场崛起,对电池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为利元亨的技术转化带来新机遇。公司正积极探索相关设备及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提前布局未来增长赛道。

聚焦主业深化布局,稳健推进发展规划

2025年,利元亨将围绕锂电设备及智慧整厂解决方案核心主业,持续加大在固态电池、钙钛矿、移动机器人、AI算力产线设备等高增长领域的投入,推动技术成果高效转化。公司将依托“3+2+2” 全球制造网络,稳步推进海外市场拓展,深化属地化服务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利元亨将持续优化组织架构与成本结构,强化人均产值提升与降本增效措施,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公司将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扶持与行业复苏机遇,以稳健的经营策略,不断提升经营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CIS)

校对:祝甜婷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