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工智能作为“一号创新工程” 四川:让政策支持一步到位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江聃2024-05-27 15:36

5月27日,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四川将人工智能作为今年的“一号创新工程”,将从技术、政策和改革三个方面下深功夫,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行之举,集中力量打攻坚战。

“四川虽然是西部省份,但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拥有全部41个工业门类,我们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表示,我们立足产业基础和科研优势,开展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把人工智能作为“一号创新工程”,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和推广应用,打造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和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同时,四川的传统产业规模也比较大,我们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快壮大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都、德阳、绵阳、宜宾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吴群刚介绍,四川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行之举,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在具体的做法上,主要是从技术、政策和改革三个方面下深功夫。

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瞄准智算芯片、算力服务器、算法模型等重点领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争取加快突破一批原创性技术。成都有一家科技企业,创新研发了“人工智能+卫星技术”,能够在太空中对拍到的图像进行智能化处理,过滤掉那些价值不高的影像,成倍提高卫星的使用效率。

“这家企业目前还在持续攻关,力争将来进一步实现天上的数据天上算,天上出结果,为未来深空开发创造更多的全新可能。”吴群刚说。

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四川整合各方面政策和资源,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特别是对那些有潜力、有情怀的企业,看准了就支持,缺什么就补什么,让政策支持一步到位。

在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方面,以大胆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四川坚持小切口、大纵深,畅通教育、人才和科技的良性循环,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吴群刚谈到,不久前成立的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由电子科大牵头,8所省内其他院校以及华为、腾讯等重点企业共同参与,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多校联手、校企联动,人才使用的供需衔接、产教融合。“大家都说人工智能是风口,但是好风凭借力。四川将努力探索更多新机制、新模式,用改革之力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开拓新局、乘风而上。”

发展人工智能只是四川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切口。据介绍,四川还将扎实抓好航空航天、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六个重大科技专项,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能够解决一批“卡脖子”“掉链子”问题,取得一批引领支撑四川未来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将坚持“两条线”齐头并进。一是推动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支持中央在川大院、大所、大学,和本地企业牵手合作,让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二是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助推器”作用,做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篇文章,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质、增效,努力让老底子焕发出新活力。

校对:祝甜婷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