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电力,突发!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券商中国 时谦2024-05-27 11:14

资本耐心,必有回响!

就在刚才,长江电力创下历史新高,股价达到26.66元。从资金数据来看,最近8个交易日,该股被外资连续净买入,其间该股获沪股通累计成交65.95亿元,合计净买入21.54亿元。最近,长江电力更是被华泰金控提高目标价至31.19元。

长江电力创新高的背景是电力板块的整体发力。上周五,券商中国刊发《2.8万亿资产,重磅利好》曾指出电力板块的系统性利好。今天早盘,电力板块延续上周涨势,郴电国际、新中港冲击2连板,众智科技冲击20CM涨停,万胜智能、九洲集团、国能日新、明星电力等涨幅靠前。

值得一提的是,外围亦不断有积极信号传出。A50早盘直线拉涨,亚太市场都有不错表现。那么,这背后又是什么逻辑?

标志性事件

今天早盘,长江电力拿下历史新高,股价达到26.66元。

从2014年开始,该股如贵州茅台一般,持续处于上升通道当中,最近两年的表现更是要明显强于茅台。数据显示,5月24日北向资金成交净卖出40.39亿元。深沪股通成交活跃股中,长江电力全天成交8.40亿元,成交净买入1.54亿元,为连续第8日净买入,其间该股获沪股通累计成交65.95亿元,合计净买入21.54亿元。

2016年以来,该公司年度净利润均超200亿元,2023年净利润为272.39亿元,创下年度历史新高。如中国神华一般,稳定也高比例的分红是资金偏爱长江电力的主要原因。2023年度,该公司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200.64亿元。上市以来,该公司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828亿元,接近公司净利润累计数的67%。

中原证券认为,长江电力是A股市值最大的发电上市公司,水电主业经营稳健,盈利能力强且稳定,作为价值蓝筹标杆和高股息标的,为长期持有的投资者带来了较为丰厚的回报。鉴于2022年、2023年长江来水整体偏枯,乌、白电站所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还未完全体现。长江电力对于2024—2026年长江来水情况较为乐观,预计公司年度发电量将逐步改善,乌、白水电站注入后公司盈利能力将再上新台阶,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9.53亿元、355.19亿元、373.34亿元。

电力板块大爆发

长江电力创新高有一个背景:电力板块大爆发。上周五,券商中国曾报道,济南座谈会上,电力板块释放出了重磅利好。今天早上,电力板块继续走强。

国泰君安认为,国家电投就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出意见建议,随后国家电投党组(专题)会议提出“当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主力军和排头兵”。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进入加速转型期,煤电容量电价、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等与新型电力系统匹配的电力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下盈利结构和估值体系优化的煤电,大功率柔性输变电/大型燃气轮机等核心技术装备,电力数字基础设施和智能电网等板块值得关注。

从基本面看,电力板块是有长期逻辑的。2024年1—4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097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49小时。其中,火电1448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23小时;水电785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48小时;风电78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77小时;光伏发电373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42小时;核电2471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小时。2024年1-4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912亿元,同比增长5.2%。电网工程完成投资1229亿元,同比增长24.9%。5月23日,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4》。《报告》预测,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9.8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5%左右,预计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局地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张。而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AI的崛起,电力需求可能持续走强。

A股处于什么状态?

今天早盘,整个市场的氛围其实也不错。分析人士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缘局势短期缓和,二是G7释放出了一些积极信号。

在日本的游说下,七国集团财长周六在意大利会议后发表的公报中重申了警告汇率不要过度波动的承诺。此前,日本首席货币外交官上周五谈到了再次进行货币市场干预的可能性,东京随时准备采取行动,以应对日元过度波动。在最近的市场当中,日元走强,有利于亚太市场演绎。因为,美元指数会因此走弱,人民币亦会顺势走强。今天早盘,亚太市场的格局即如此。

那么,近期的A股市场会如何演绎?

申万宏源认为,房地产政策催化密度高点,也是内需改善预期发酵的阶段性高点,4月下旬以来的高切低行情告一段落。前期市场赚钱效应已扩散至高位,短期缺乏新的进攻方向,赚钱效应收缩在情理之中。市场没有重大下行风险仍是基准判断。出口链、消费、周期都是Alpha强、Beta改善难持续。一季度有利于高股息资产占优的宏观环境,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广义高股息投资为全年主线的判断不变。

高盛更是表示,将MSCI中国指数的目标从60点上调至70点。该指数的强劲表现应归功于好于担忧的宏观经济表现、有效的政策看跌、较低的估值起点和投资者情绪。尽管一些人希望的“大火箭筒”政策回应从未完全实现,但政策看跌权已经得到了行使,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历史表明股市涨势可能会持续下去,但其可持续性最终取决于住房政策和地缘紧张关系的演变。也就是说,只要住房政策和实施不动摇,即使地缘关系进一步恶化,风险/回报也偏向于上行。因此,对继续投资中国股市感到放心,尽管在战略上继续倾向于A股,而非离岸市场。

校对:杨立林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