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赛道 四川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
来源:金融投资报作者:薛蕾2024-05-24 06:33


资料图 制图 卿子秀

5月23日,成都高新区人形机器人科技创新研讨会在成都菁蓉汇召开。

本次研讨会由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主办,汇聚国内人形机器人智库资源,围绕人形机器人领域前沿趋势,最新成果和解决方案,邀请高校专家、头部企业代表就人形机器人前沿技术,科技成果与应用前景进行主旨分享和对话交流,交流人形机器人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探讨成都高新区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方向,旨在深化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人形机器人企业数量将显著增长

在主题分享环节中,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陈章,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彭倍、灵童机器人创始人CEO陆杰、长虹AI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孙量、成都西部泰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郭海军、成都越凡创新科技合伙人CTO曾奇等多位机器人领域专家,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最新动态、产业内核、技术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分享。

陈章表示,中国在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占主导地位,自从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工业机器人的首选安装国家以来,中国与竞争对手国家的差距明显扩大。陈章表示,下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执行的智能、群集的智能、拥有更强思考能力的智能,人形机器人是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

彭倍表示,未来3年内,预计人形机器人企业数量将显著增长,但具有持续研发能力的企业不会超过10家。此外,运动能力、作业能力、自主能力和交互能力将成为竞争的核心指标。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正在降低人形机器人的进入门槛,并且三大核心零部件将继续成为主要的竞争领域。同时,搭载力反馈的一体化关节和感知智能模块等技术,有望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3D视觉方案的多样化发展以及激光雷达导航等,存在被取代的趋势。”彭倍表示。

陆杰认为,随着AI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80亿种新型的“AI人类”或“人类AI”结合体,这些新的形态将通过创新的方式出现,比如AI与现有的文化符号结合等。

“一些初创企业正努力开发能够表达情绪并执行复杂任务的机器人,试图在AI驱动的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市场更关注大型机器人的应用,小型、情感丰富的机器人可能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收集人类的个性化动作和情感,赋予AI更丰富的个性特征,使其不仅能够理解语言和情绪,还能模仿人类的肢体语言和动作,进而提高与人类的互动和沟通能力。”陆杰表示。

四川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我国发布了多个利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同年,工信部联合17部门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2023)》,要求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

2024年初,工信部等7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做强未来高端装备,突破人形机器人等产品;与此同时,成都市出台的《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指出,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细分领域。

彭倍认为,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在科研和工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国机器人技术正逐步接近甚至超越国际水平。在这一进程中,一些企业,如四川瑞迪机械在工业减速器领域的成就尤为突出,显示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能力。

成都西部泰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部泰力”)技术副总经理郭海军在会上表示,目前西部泰力已经完成设计、验证等环节,后期将会在生产基地进行批量生产,并进入行业应用。

西部泰力董事会秘书赵芳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部泰力是西部地区第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机器人企业,从起重机出身,到发展人工智能,进军机器人领域,西部泰力正向人工智能时代迈进。

“近些年来,智能制造产业实现大幅增长,从2023年开始,西部泰力决定重点发展四足机器人,并计划进军人形机器人市场。公司正在与高等院校合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技术创新,并建立院士工作站,增强自身研发实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西部泰力依靠自主技术及政府支持,积极布局市场,寻求创新突破。”赵芳说。

金融投资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长虹集团也已与兵装集团达成深度合作关系,打造人形机器人“场景需求—研发攻关—生产制造—内部应用”内循环,拉动整机集成,带动上下游产业,助力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发展,并在具体场景中迭代人形机器人成本与技术。

■圆桌论坛

人形机器人如何协同创新发展?

在圆桌对话环节,西部泰力董事会秘书赵芳、布法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范帅、阿加犀智能首席产品官张权昉、普渡机器人产品总监陈卓、达闼机器人技术总监蒲东、成都智算中心市场开发部副部长梁爽等嘉宾共同围绕“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发展”的主题展开激烈讨论,通过对未来应用场景、目前技术瓶颈、产业难题等问题的探讨交流,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范帅表示,AI的价值体现在其能理解并响应复杂命令,超越了普通机器的能力。AI的进步正推动着从单一输入到多元感知的转变,未来将会大幅增加其在各领域的应用范围和效率。范帅还强调了AI发展对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当前AI技术对大数据训练的依赖现状。

张权昉表示,提升AI的应用效率及创造性的关键在于优化计算平台和方法,特别是在感知、认知到决策过程中的实时性和执行效率方面,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对训练模型有着显著影响。

陈卓认为,最好的机器人除了实际作用外,还要给用户带来使用价值,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些会带来很高的研发成本及营销成本,也会增加售价。因此,短期内,深耕生活场景的机器人企业很难大规模发展。

责任编辑: 邓卫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