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的谐波舞动价格砍刀 国内机器人关键配件价格战开打为哪般?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4-02-28 09:07

2024年虽然被冠以“人形机器人元年”,但尚未尝到“万亿蓝海”之甘露的行业,却可能即将面对新一轮价格战的洗礼。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行业人士处获悉,国内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谐波减速器的龙头企业绿的谐波(688017.SH)针对部分领域客户挥动价格砍刀,其中对协作机器人客户供应产品的降价幅度达到约20%左右。

“从目前了解情况,该类谐波减速器的放价幅度在两成左右。且并不排除未来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性。”一名机器人行业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

事实上,近日绿的谐波披露的业绩快报已然凸显公司2023年经营与竞争压力加大。而随着去年绿的谐波20亿公开发行获批,公司年产100万级谐波减速器产能释放亦箭在弦上,如何消化产能成为公司的当务之急。

而产能释放配合降价策略大打“价格战”,势必对公司毛利,甚至减速器行业整体生态,构成大范围影响。

“另一方面,绿的谐波的降价也体现了机器人行业整体降本的诉求,这一诉求也包括了人形机器人领域。”前述人士分析补充道。

记者尝试向绿的谐波方面求证产品降价行为和降价范围,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公司回复。

增长失速诱发价格战?

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车、光伏组件、消费电子等电气电子制造企业快速扩充产能,其带来的高精度自动化设备需求的激增,导致了中国数百家机器人企业在此期间应运而生,各类非标自动化设备和零部件供给充足。

然而,面向各类制造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投产节奏已然步入平缓期,机器人行业的价格战也开始打响,并且价格战开始从机器人自动化设备主机厂,燃向了关键零部件企业。

机器人组件的三大核心部件分别为伺服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其中谐波减速器为高精度机器人带来更大的扭矩和更细的操控可能。

事实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谐波减速器市场主要由外资厂商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作为谐波减速器龙头的绿的谐波率先打开了减速器国产化的序幕,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由外资完全主导的国内市场的格局。

近年,绿的谐波也凭借A股IPO令公司业绩步入高速增长期。2020~2021年,公司两财年归属股东净利分别达到130.56%和40.31%。

不过,自2022年始,其经营业绩出现逆转,绿的谐波2022财年总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微增不足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下降17.91%,至1.69亿元。

2023年则是继续恶化的一年。

近日,绿的谐波公布了公司的2023年业绩快报,其中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跌至3.57亿,跌幅达到19.9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下降到8417.5万,跌幅达到45.80%。

不过,截至2月27日,绿的谐波仍在A股机器人行情的催化下节节上涨,日内涨幅超过4.01%,总市值达225亿元。

天量产能化解之困

除了业绩下滑外,绿的谐波降价行为的迫切性,也能在其产能规划远景中觅得蛛丝马迹。

2023年7月6日,绿的谐波20亿公开发行事项获得交易所通过。根据计划,公司将投资20亿用于新一代精密传动装置智能制造项目,预计建成后将新增谐波减速器年产能100万台。

加上公司2020年IPO募投计划扩容的50万台产能,根据公司对上交所非公开发行的问询函,公司项目投产后的产能规模,将从2022年底的27.7万台/年,提升至投产后179万台/年,产能规模增幅达到惊人的546%。

如何消化这些天量产能?绿的谐波在回复函中援引IFR、中国电子学会、安信证券等机构研究数据进行阐述,称从2022年至202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谐波减速器需求将从104万台、17万台分别增长至207万台、62万台。

即便建立在如此乐观的看法上,考虑市场竞争,以及友商扩产和配合降价的可能,包括客户避免独供等商业行为的牵制,仅绿的谐波一家就存在的179万台的产能,能够实现多高的产能利用率,可能仍需打上一个问号。

然而幸运的是,绿的谐波的非公开发行事项,已经在政策收紧前得到了通过。

何处觅需求?

每当面临国内需求瓶颈时,诉诸海外需求是国内企业的惯常做法。然而绿的谐波的外销出海从目前来看仍不如人意。

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2022年,绿的谐波的谐波减速器内销占比达到85%,外销则仅为15%。

当然,外销不济是当前中国减速器行业的普遍现象。

事实上,全球范围偏高端机器人主机减速部件,仍较多被哈默纳科等传统海外减速器厂商所垄断。

“绿的谐波的产品性能在业内口碑不错,原来期待绿的谐波会主打出海的市场,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的主战场仍然围绕在与国内其他友商的竞争中。”某头部减速器厂商相关人士曾告诉记者。

当然,2024年最受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才是减速器真正想象空间之所在。

比如,非超高负载人形机器人的谐波减速器将至少应用于机器人的踝、膝、肘、腕共8个位置。而该用量已经超过了高配7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单机所需的7个谐波减速器的用量。若将头部腰部等减速器计算在内,人形机器人单机减速器用量或不止10个。

此外,哈默纳科在去年11月时指出,人形机器人“超小减速器”,即空心杯电机的用量较高,仅单手就达到15个以上,因此公司在该方面的供应存在巨大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哈默纳科也确认,该公司在为硅谷有包括特斯拉的3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迅速落地,其中两家正使用哈默纳科的产品制造原型机。

而事实上,绿的谐波曾因与特斯拉供应商(002050.SZ)三花智控在墨西哥的合资行为,被认为有望进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然而哈默纳科方面的表态,却也同时意味着一度被寄予厚望的绿的谐波,或暂时未能参与人形机器人的“落地首秀”。

与此同时,国内家用机器人虽然已经有优必选、傅里叶,包括宇树科技等明星企业,但鉴于当前人形机器人主机价格较高,出货前景上仍有较大的未知数。

有多位行业人士向记者估算,人形机器人真正实现商业化普及,乐观估计可能仍要等到2028年到2030年。

但部分人士也向记者指出,作为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谐波减速器的降价势必成为现实。对于当前动辄百万级的人形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来说,也只有实现各零部件降本,才能真正实现家用机的商业化落地。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