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新M7上市百日,行业悄然变了四重天
来源:经济观察网作者:王子阳2023-12-25 14:58

一百天时间可以做什么?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华为与赛力斯深度合作打造的问界,对于这个问题颇有发言权。

今年9月,问界给出了这个答案,拥有“三智天花板”实力的问界新M7上市,释放出强悍能量,引爆了新能源细分市场。

在过去一百天,问界新M7让新能源汽车整个竞争格局、供应链节奏、用户需求、市场环境等四大维度,都开始悄然发生重大改变。

重塑格局,时隔一年再度成市场黑马

时隔一年,问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次打造了一匹黑马。与2022年相比,今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爆款车型的出现难度更大。但是,问界新M7做到了。

根据官方数据,11月,问界新M7实现交付15242辆,超出同级别的理想L8约0.25万辆,与同级别的理想L7相差无几。根据懂车帝梳理的终端销售数据,11月27日-12月3日,问界M7以4754辆的单周交付量超越理想L7,开始成为新能源中大型SUV市场销量领先者。

要知道,作为新能源SUV市场中的热销车型,理想L8和L7分别花了12个月和8个月时间才爬升到如此规模的销量,而问界新M7实现这样的成绩只花了不到3个月。

如果将视野进一步放大,能够看到一个更有意思的情况。上市不到百日,问界新M7作为单一车型,甚至足以单挑其他新能源车企旗下整个品牌。

以11月为例,极氪、哪吒、智己、岚图当月销量分别为13104辆、12506辆、8703辆、7006辆,均不及问界新M7,而蔚来8款车型当月合计销量为15959辆,只比问界新M7多出了717辆。

从市场格局看,11月,问界共交付新车18827辆,问界新M7支撑问界成为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二,且增长势头强劲。

更具想象空间的是,问界新M7销量虽然增长迅速,但目前仍然无法充分反映这款车型真实市场热度。11月,官方曾透露,问界新M7上市两个半月时间累计大定已突破10万辆。显然,问界并不缺订单,只是需要更多一点时间。

改变规则,刺激行业开启供应链体系战

前几年,为了尽早开展营销攻势抢占先机,新造车企业大都在新车量产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时就启动预售乃至宣布上市,这导致新车上市与交付之间的间隔长达数月乃至一年之久。随着新品牌和新车型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用户受困于交付等待期。

今年开始,越来越多新能源车企意识到了新车交付周期过长的问题,转而采用“上市即交付”的策略,这对于用户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态度。

这里需要关注的是,尽管名字都叫“上市即交付”,但不同企业之间的含金量天差地别。今年有多个车型在上市后都很快的实现了交付,只是初期的月交付规模都在数千辆甚至数百辆这样有限的水平。

此次伴随新M7上市,问界将“上市即交付”拉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让整个行业意识到了“交付即上量”的真正威力。

在汽车行业,新车上市后的传统节奏是“爬坡上量”,产能在几个月时间内会有一个先缓慢提升再加速提升的过程。此次问界采用“垂直上量”的新打法,新M7上市第一个完整销售月(10月)交付便突破万辆。根据官方预估,问界新M7在12月可交付新车2.3万辆,2024年起单月交付能力预计将达到3万辆。

针对新M7产能极速爬升,问界向整个行业展示了自身高效率的秘诀——构筑体系实力。得益于华为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问界在材料、生产、物流、销售等多个环节上拥有优异的协调和执行能力。

根据官方近期透露的信息,问界对内让产品线、供应链团队、质量团队驻扎在工厂里,打通内部体系,对外与头部零部件企业合作并联合供应商共同开发,包括安排数十个团队长期驻厂关键供应商。

问界为保新M7交付的种种努力,足以成为汽车供应链转型升级的一个范本。长期以来,整车企业习惯躺在造车舒适区,多数时候都是直接集成应用供应商的技术和产品,对整个供应链的知情度和把控力非常有限,而问界实现了与供应链企业的深度融合与全面协作。

10月中旬,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现身赛力斯智慧工厂,亲自监督问界新M7生产速度与质量,他透露,问界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增加了2万工人,华为为整条供应链又增加10亿投资。

引领需求,高阶智能从点缀成为核心

叫好不叫座,是高阶智驾一直以来的最大尴尬。此前很多品牌的智能电动车,高阶智驾功能无论是适用范围还是可靠程度都不足,高阶智驾版本售价也大幅高于普通版本,导致选择高阶智驾版本的用户占比非常低,高阶智驾功能更多是面向技术发烧友的“锦上添花”。

但这个局面已得到完全逆转,高阶智驾随着问界新M7快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11月28日,AITO问界公布的数据显示,问界新M7上市2个半月累计大定量超过10万辆,其中智驾版占比60%,城区智驾选装率高达75%。

高阶智驾想走入“寻常百姓家”,首先得解决消费者认知度不足的问题。过去,消费者要体验高阶智驾,必须要在高速等相对封闭的道路上,而不少试驾体验路线不含封闭道路。城区NCA高阶智驾极大提高了试驾便利性,有助于消费者认知的建立。

然而,城区NCA高阶智驾要想实现商业上的成熟,一直存在适用范围有限的痛点,一是支持城市数量不足,导致潜在用户太少;二是高精地图覆盖面小,导致城市内部可用场景有限。

用户对问界新M7的选择,相当程度上是因为这款车让城区NCA在适用范围上不再“鸡肋”——将实现全国都能开,且无论有没有高精地图都能开。这标志着,问界新M7引领高阶智驾完成了商业化的最关键一跃。

作为参照,除了问界,目前城市高阶智驾布局最快的两个品牌是理想和小鹏,其中以智能驾驶为品牌最大标签的小鹏汽车城市NGP目标是年内落地约50城,而理想汽车计划今年底之前落地100城。

此外,问界新M7让城区NCA 在可靠度上也彻底不再“鸡肋”。硬件方面,问界新M7采用基于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自研高性能计算平台,硬件配置拉满。软件方面,问界新M7通过持续优化迭代智能驾驶算法和场景策略,城区NCA实际体验堪比“老司机”。

拨乱反正,推动市场告别低水平内卷

“一款汽车只要价格够低,就没有缺点。”今年以来,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价格战愈演愈烈,降价确实让不少车企在重压下尝到了甜头。

这样的市场环境,对于历经百年发展、技术体系成熟的传统燃油车行业而言,负面影响有限。但智能汽车行业完全不一样,其技术突破仍在初级阶段。为抢夺市场份额,不少车企的心思都放在了简单粗暴的价格战,无暇提升产品真正的智能化水平,这无疑给智能电动车技术向上的势头浇上了一盆冷水。

像智能电动车这样蓬勃发展的行业,需要的是高水平的竞争,而非低水平的内卷。何为高水平的竞争?其实,绝不是指价格要重新变得高不可及,而是产品应当在提供亲民价格的同时,继续追求极致的智能化体验。如何理解后半句话,问界新M7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问界新M7在华为的深度赋能下,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安全三个方面的实力,达到了新的行业“天花板”水平,由此给用户带来了更顶级的体验。

在低水平内卷者充斥市场的情况下,问界新M7意义尤其突出,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让遭遇瓶颈的智能汽车技术进取之路重新加速。

为何如此判定?问界新M7百日内大定突破10万辆、交付突破3万辆的实打实数字,足以警醒外界看清这样一个事实:追求技术创新、以用户体验为竞争力之本,才是获得市场认可的正途,只会低水平内卷的产品和企业,不仅没有“未来”,甚至将很快失去“现在”。

(王子阳/文)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