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生意,就要买垄断,买垄断就是买定价权!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蒋炜2019-01-29 11:38

巴菲特一直致力于寻找那些经济状况良好、能够可靠预测其未来收益的公司作为投资对象。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他找到了不少这样的公司,这些公司销售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都具备他所谓的“消费垄断”特征。

收费桥就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垄断形式。作为消费者,如果想要以不游泳和不坐船的方式通过一条河,就只能选择过桥,而要过桥就必须得缴纳一笔过桥费。在某个特定的地方设立一座收费桥就是一种对过河的垄断。又比如,如果一个大的城镇只有一家报社,也会出现这种垄断。如果你要在这家报纸上做广告,就只能按照报社的定价付费,要么就别做广告,没有别的选择。因为这种消费垄断的存在,收费桥和报社都具有极大的定价自由(定价权),从而可以给股东带来丰厚的利润。

在一个颇具规模的城镇中如果只有一种地方性报纸,那么这家报纸一定获利丰厚。但如果再增加一个竞争者,两家报社就都不会有之前那么高的获利。巴菲特当年投资的《布法罗晚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布法罗有另外一家报纸与之竞争时,《布法罗晚报》最多只能维持平均水平的获利。可是,自从竞争对手退出后,该报社就开始大笔赚钱。巴菲特发现,当一个城市只有一家地方性报纸“收费桥”时,即使调高广告费也不怕流失客户,因为制造商与商家只能通过这座桥梁通往消费者。

巴菲特报价3250万美元,买下了《布法罗晚报》。在1976年《晚报》的税前收益只有区区170万美元(税前收益的19倍+),但巴菲特相信它有更大的盈利潜力。他知道在那么多城市中,大报的实力会越来越强大,而小报只能苦苦挣扎或等待破产。《晚报》实际上已经占有了布法罗的整个市场,它的日发行量是早报《布法罗信使快报》的两倍,广告收入也比后者多75%。

当时,《晚报》没有周日版,《信使快报》处于几乎不盈利的状态,对于后者来说,周日版正是它的生命线。在巴菲特收购了《晚报》以后,他力推公司发行周日版。结果遭到了《信使快报》猛烈的回击,《信使快报》指控《晚报》的做法是典型的垄断行为,并将巴菲特告上了法庭。《信使快报》的法律顾问弗斯与巴菲特在法庭上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弗斯引证了《华尔街日报》上关于巴菲特朋友戴维·戈茨曼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沃伦·巴菲特希望拥有一家具备垄断或市场主导地位的报纸,就像拥有一座不受约束的桥梁收费站一样,然后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高价格,想有多高就设定多高。”

弗斯:你是说在一个小范围里拥有一家垄断型或主导市场的报纸,就像拥有一座可让你随心所欲的桥梁收费站,对吗?

巴菲特:对这种措辞我不想和你争辩,不过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商机。

弗斯:因为你可以不受约束地想把价格定多高就定多高,对吗?

巴菲特:我没有你说的那么强的金钱欲,不过到时候我确实有提高价格的权力。

弗斯:巴菲特先生,你和别人谈起过让人随心所欲的桥梁收费站这样的说法,是吧?

巴菲特:我只说过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什么约束,能有一座桥梁收费站是很不错的。

弗斯:为什么?

巴菲特:因为你已投入资本,你用过去已经不太值钱的资本来建桥,而且也不用担心要更换桥梁。

弗斯:你用“不受约束”这一说法,意思是说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高价格了,对吗?

巴菲特:没错。

弗斯:你所说的桥梁收费站就可垄断整个过河交通了,是这意思吗?

舆论倾向于帮助弱者《信使快报》,在1978年,《晚报》税前损失高达290万美元,这是巴菲特损失最惨重的一年。在1979年,《晚报》的亏损达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460万美元。5年后,两家报纸周日版的发行量分别是19.5万份与26.5万份。尽管《晚报》赔得少了一些,但仍在赔钱。自从巴菲特当初买下它之后,它的税前总损失已高达1200万美元。

布法罗严重的经济萧条给这两家报纸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座城市确实养不起两家报纸,到了9月,《信使快报》倒闭了。巴菲特早就明白,不是市场上第一宠儿的报纸注定要失败。在《信使快报》关门的那一天,《布法罗晚报》更名为《布法罗新闻报》,并开始发行《晨报》。不到半年,发行量就上升到了36万份,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早先创下的记录,其广告费也急剧上升,反映出它历尽劫难的市场主导优势和垄断地位。《布法罗新闻报》成了一座金矿,甚至可以说是一架收费桥梁。

在没有竞争对手的第一年里,《布法罗新闻报》的税前利润高达1900万美元,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布法罗新闻报》的年均盈利在4000万美元左右,比巴菲特在蓝带公司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上的总投资还要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了互联网产品上。在国内互联网产品阵营中,腾讯系产品独立APP占用户使用时长近50%。微信是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公众号和小程序认证都需要缴纳年费,目前的价格是300元/年,定价权在微信,可以持续提价,对于公众号和小程序的运营主体来说,要么接受微信官方的报价,要么就不要在微信生态做产品运营了。其次,若商家想要在微信产品中打广告,具体的广告费用报价,也是在微信手上掌握着。与昔日的纸媒有相似的地方,商家如果想要做广告,只能够按照微信的定价付费,要么就别来做广告,商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最后,商家接入了微信支付以后,消费者的付款进入商家微信支付账号中,微信可以收取固定比例的手续费,做到雁过拔毛。微信产品就是一座“收费桥”!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