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专题“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往期回顾

伊利股份:品质为基 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2018-10-24 07:42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王君晖

证券时报记者 王君晖

伊利股份是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乳制品企业,多年来稳居全球乳业第一阵营,蝉联亚洲乳业第一。主要业务涉及乳及乳制品的加工、制造与销售,旗下拥有液体乳、乳饮料、奶粉、冷冻饮品、酸奶等几大产品系列,持续多年稳居乳品市场占有率第一。

同时,伊利还是中国唯一同时服务夏季奥运和冬季奥运的健康食品企业;也是中国唯一一家符合世博会标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服务的乳制品企业。

2018年上半年,伊利营业总收入399.43亿元,同比增长19.26%;净利润34.46亿元,稳居行业第一,继续坐稳行业龙头位置。在近日公布的“2018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伊利连续数年入选并继续保持乳品行业第一,在“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伊利更是高居内蒙古自治区入选企业榜首。

从内蒙辐射全国,伊利拥有一条涵盖上中下游的全球产业链,供应商遍布34个国家和地区。作为龙头企业,伊利在自身保持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带动全产业链各个节点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谋求互利共赢。

消费升级背景下,国外乳制品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乳企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续写佳绩,是伊利面临的挑战。日前,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伊利股份,深入了解这家乳业巨头的成长之路和未来布局。

伊利即品质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在与伊利股份执行总裁张剑秋对话的过程中,“品质”是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语。张剑秋表示,“伊利即品质”是伊利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企业信条,品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不断抓质量、控品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期间,亲临伊利视察指导,对伊利自主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勉励伊利要“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在习总书记视察后,伊利正式全面启动“质量领先战略”,将食品安全工作延伸至全球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合作伙伴,系统性构建全球质量管理体系。2015年11月,伊利又将质量管理工作战略升级为“质量领先3210战略”,聚焦“全球最优品质”,持续升级全球质量管理体系。2016年,又进一步强化了全员品质观,将“100%用心、100%安全和100%健康”作为最高标准;将“人人都是品质创造者”作为最高行为准则。

张剑秋介绍,伊利一直认真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全方位、全过程狠抓食品安全质量工作,主要包括四个维度。

一是从源头上确保质量,其中牧场作为“第一车间”,是做好产品的首要环节,供应原料奶的牧场全部是规模化、标准化管理,运奶车辆全程GPS监控。产品的原辅材料基本来自于国内外信誉度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同时建立了“拉黑”机制和供应商评级标准。近几年,伊利共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奶源升级与建设,不仅增加了众多质量控制指标,而且对每项指标设定了极为严格的限量值。以生鲜牛乳质量控制的部分指标为例,伊利比国家标准还多增设了5个卫生指标。

二是加强全产业链的检测把关。对全产业链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从2014至2017年年底,检测设备累计投入6.35亿元,全年的检测费用投入近3亿元,居行业之首。对可知和未知的质量安全风险进行多方位监测和预判。检测规程中,在国标线的基础上,伊利提升了50%的标准,制定了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又提升了20%的标准,制定了内控线。企标线严于国标线,内控线严于企标线。

三是夯实质量和安全技术基础。与全球权威性强、实力强的院校和机构合作,建立产品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平台,在荷兰、美国、新西兰都合作建立了产品质量管理技术研究机构。与世界知名的检测和认证机构瑞士通用公证行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为伊利产品把关口、守出口。

四是大力做好质量追溯工作。2014年,伊利成为国家工信部授予的首批婴幼儿奶粉可追溯示范企业。目前,消费者通过手机或者其它手持设备,对伊利的产品可进行便捷的扫码追溯,全面了解产品的牧场、生产厂、配方、功能、日期、检验报告、饮用注意事项等。

不创新无未来

“不创新,无未来”是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经常强调的一句话。乳品行业同质化严重,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为了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伊利不断推出新品,如“安慕希”,去年的销售收入就达到129亿元,是中国最畅销的一款乳制品。

产品创新是伊利构建创新体系的一个方面。在伊利,用创新驱动实现转方式、增效益的理念已渗透至每一个部门和环节。张剑秋表示,伊利集团及各事业部和分支机构,都把创新作为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考评各级经营班子的重要指标,不断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全员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等。

伊利在行业内首先建立了三级研发体系。一级研发平台为谋求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二级平台为集团层面的创新平台,致力于对前瞻性产品技术、营养、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洞察研究;第三级平台是事业部的技术研发机构,针对现有品类产品技术及所用原辅料质量安全进行研发和控制。

张剑秋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以来,为更好地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伊利集团又从多方采取了措施。

硬件支持方面,2014年11月,伊利强化创新研发的力量,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16000㎡的创新中心,拥有各类乳品深加工所需的小试和中试设备,并配置了各类大型综合检测仪器。不仅能完成液态奶、奶粉、冷饮、酸奶、奶酪和奶片等各类乳品的开发,还可以依靠国内外的技术力量,为我国乳品技术发展提供服务。

组织保障方面,伊利进行了组织机构的调整,将原来的研发中心重新整合为创新中心,新设立市场研究部,搭建大数据平台,进行消费者需求洞察,为国人的营养与健康作细致的研究,做出适合国人的最好产品。

在修炼内功的同时,伊利继续深化落实“全球织网”战略,将触角伸向国外。主导实施中美食品智慧谷,在新西兰、荷兰、美国成立的研发平台,与全球农业、食品、生命科学领域顶尖科研院校、研究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及合作机制,有效整合了国内外创新资源,确保公司技术创新成果的领先性和实用性。

创新战略的实行给伊利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17年底,伊利累计专利授权量为2201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为469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量为498项。先后有三件专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专利保护覆盖液态奶、奶粉、酸奶、冷饮、原奶等领域。累计获得国内外注册商标5251件,其中驰名商标5件,著名商标7件。

“四个联结”

打造“利益联结”共同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花满园。

伊利作为行业龙头,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发展。在张剑秋看来,这是龙头企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在全产业链上,只有一家企业去打造品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全产业链都实现品质创新和提升,互利共赢。”张剑秋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查伊利时,提的第二个嘱托就是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总书记视察后,伊利集团落实这一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企业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技术联结、风险联结、金融联结、产业联结等四个联结,与奶农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服务协作型”的利益联结模式,在带动奶农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通过技术联结,提高奶农收益。通过“奶牛学校平台”,为奶农传授奶牛养殖技术,推广建造标准化卧床、配备饮水槽等举措,帮助奶农将奶牛的日单产在四年间提升了7公斤,年均降低养殖成本10%,切实提升了奶农养殖收益。通过“伊利奶牛学校”、“伊利牛二代训练营”等培训项目,请专家为奶农讲解奶牛疾病预防、牧业经济学等知识,持续提升牧场人员专业技能。

二是借助金融联结,解决奶牛养殖运营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改善设备方面,伊利将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引入到奶源基地,并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帮助奶农购入;在推广普及青贮方面,借鉴奶业发达国家在提升奶牛单产方面的经验,在奶源基地推广全株青贮,从2014年开始借助产业链金融中心累计为奶农发放青贮贷款7亿多元;在牧场经营方面,开发了分期保理业务,从2014年到目前为止共发放资金23亿元,切实帮助奶农减轻了牧场运营的资金压力。

三是建立风险联结,帮助奶农降低损失。伊利自主研发了犊牛基础免疫程序。对奶牛养殖的防疫过程做全面的指导与服务,确保养殖户的生物资产安全。

四是推动产业联结,带动农牧民增效增收。伊利将物联网、大数据、移动终端等技术运用在牧场管理中。出资开发了智慧型牧场管理系统,免费为合作伙伴安装应用,目前伊利所有的合作牧场100%已接入互联网,应用了牧场管理软件与智能化生产设备、奶牛电子耳标、奶牛计步器等信息采集设备,实现了智能化饲喂管理、智能化繁育管理等18项智能化管理应用,推进了互联网+在畜牧业的融合应用,充分提升了牧场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

全球织网

提升中国乳企话语权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逐步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从牵手奥运,到服务世博,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中,从崭露头脚到独占鳌头,伊利正在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整合全球资源。

2014年3月,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在随同习总书记出访荷兰期间,总书记亲自出席并见证了伊利欧洲研发中心的签约;2014年9月,伊利大洋洲乳业一期项目投产揭牌,2015年9月,伊利在美国主导成立了“中美食品智慧谷”。2017年3月,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二期正式揭牌。

谈及伊利的国际化战略,服务奥运和世博是不得不提及的两个重要契机。在这种国际舞台与各个世界品牌同场竞技,彰显了中国乳业的风采,提高了中国乳品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伊利的全球战略被称为“全球织网”,包含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三大体系,核心目标是用全球优质资源服务消费者。具体而言,在资源体系上,伊利在新西兰投资大洋洲生产基地,在美洲、大洋洲、欧洲三大西方乳业传统板块取得优质资源;创新方面,伊利在美国主导实施中美食品智慧谷,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开办欧洲研发中心,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开展全产业链的科研合作,与著名国际质量机构SGS、劳氏、天祥达成合作,共同提升伊利全球质量管理体系。市场方面,在深挖国内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奥运会、世博会等重量级国际盛事,迅速积累品牌的全球知名度。

张剑秋说,最初在新西兰建厂的时候,当地的工人都无法执行伊利要求的标准,要把国内相关技术人员派去先培训。在新西兰等地,伊利推动当地发展、爱护环境、融入当地文化,树立了中国品牌的形象,为其他赴新西兰投资的中国企业作出表率,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拓展了中国乳业的国际版图,增强了中国乳业的国际话语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