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舆情舆情速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舆情>舆情速览

上市公司舆情周报 | 片仔癀和比亚迪遭大幅减持引发市场震荡;多家企业紧急捐款驰援河南

2021-07-23 16:08 来源: 证券时报网

近一周,财政部周二公布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近12万亿元,实现较快增长,反映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河南暴雨灾情牵动全国人民的视线,截至7月23日早,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103个县(市、区)877个乡镇300.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3人,失踪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15.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多家上市公司捐款捐物驰援河南。

资本市场方面,证券市场禁入新规7月19日起正式施行,明确8类终身身份类市场禁入情形。6月资本市场新增投资者155.52万,同比增长0.40%,期末投资者数18861.48万,同比增长12.44%。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两周年,板块市值从5500亿扩大到4.9万亿元,资本市场对“硬科技”的助力效果逐渐显现。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显示,近一周(7月17日-7月23日)舆情热度靠前的前五大上市公司事件是:

舆情.png

多家上市公司紧急捐款驰援河南,捐款数字不断刷新

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21日凌晨3时,河南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升为Ⅰ级。此次“千年难遇”的河南暴雨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视线,从20日晚以来,多家上市公司捐款捐物驰援河南,#多家企业捐款驰援河南#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首,目前话题阅读量超7亿。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显示,相关话题在消息曝出当日晚间即获得热议,网络舆情热度在21日到达峰值,当日共监测到此次事件相关舆情声量29225篇,其中新闻共396篇,论坛共2篇,客户端共488篇,微信共193篇,微博共26759篇。据热词云显示,话题中网友们多持积极态度。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截至7月22日上午,据不完全统计,有来自互联网、汽车、手机、地产等多个领域的超80家企业为河南捐款超21亿元,目前捐款金额仍在不断更新中。参与援助的上市公司包括腾讯(00700.HK)、阿里巴巴(09988.HK)、美团(03690.HK)、泡泡玛特(09992.HK)、顺丰(002352.SZ)等等。不少企业除了捐赠现金,还捐赠了较为紧缺的抗洪、食品物资。不少企业因此登上微博热搜,如腾讯因其率先捐款,且金额巨大,在捐款热搜榜单中脱颖而出,话题阅读量超2亿。

除了捐赠资金及物资,多家企业纷纷借助自身业务优势,为一线抢险救灾做出贡献。例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高德地图、阿里云“‘郑州大脑’医疗120急救系统”、菜鸟、阿里健康都在积极参与救灾行动;腾讯表示正紧急调动腾讯公益、腾讯新闻、腾讯文档和腾讯医典等产品技术资源,全力助力政府与社会各界抗洪救灾;美团免费开放郑州地区的零售仓储物资,第一批捐赠物资包含水、米面粮油、果蔬等63万件商品,可覆盖郑州12个行政区。网友纷纷点赞,表示“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就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八方驰援之际,有一些企业缺乏对舆情的敏感性,反其道行之。河南当地房企康桥集团以“居住高地,让风雨只是风景”为宣传噱头“蹭灾情热点”,引发众怒。网友纷纷指责其“恶意营销、丢人现眼”“做个人吧,不是什么都能蹭”。舆论发酵后,康桥集团发布致歉声明,称公司已经第一时间将广告删除。从近期康桥集团的舆情趋势变化中可以看出,恶意营销的相关话题从21日开始有了明显上升,并于22日达到热度顶峰;由于事件广受谴责,话题下网友情绪表达以占51%的负面情绪为主,中立和正面情绪分别占40%和9%。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舆评:在本次突发灾情中,许多企业或通过捐款,或借助自身优势为灾区救助做出贡献,彰显社会责任感。阿里、腾讯等企业先后捐出了与自身体量相当的金额,如此“内卷”,网民喜闻乐见,赢得舆论一片称赞。与此对比,康桥集团的“蹭热点”“吃人血馒头”的行为则引发了公众谴责。值得上市公司注意的是,重大灾害背景下,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及其及时性容易形成期望,“捐多少”或“不捐”都会引发公众广泛的关注,趁机营销造势更是不可取。在舆情高度期待和高度敏感的环境下,企业除了需要保持一颗慈善的本心之外,还须考虑在舆情监测系统的辅助下,通过专业的研判,规避因营销不当或反应不及时导致的舆论风险,从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比亚迪遭多名重要股东减持,总市值蒸发近千亿元

6月份以来,新能源汽车赛道热度正劲。然而,股价随着本轮狂飙的行情而水涨船高的比亚迪(002594.SZ)却遭资金的大幅减持。截至 7月16日周五收盘,比亚迪股价报 212.4 港元。7月13日-7月16日,比亚迪股价已连跌4天,累计跌幅达16%,总市值蒸发近1000亿元。

交易数据显示,7月8日,比亚迪重要股东李录减持比亚迪H股714.4万股,每股均价227.6港元,套现逾16.26亿港元;7月9日,李录再度减持比亚迪362.75万股比亚迪股份H股,套现8.13亿港元。相比其减持前7365万股的持股量,本次减持超过1000万股,其持股比例现为6%。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比亚迪股价在今年1月冲上278港元新高后,已陆续被多名重要股东减持。1月,比亚迪副总裁、王传福妻子李柯减持100万股,套现约2亿元;2月,比亚迪创始人之一吕向阳实控的融捷投资,也是比亚迪第二大股东,减持753.22万股,套现超过10亿元;5月,比亚迪的另一位创始人夏佐全也宣布减持不超过1200万股,预计可套现超过20亿元。7月6日-7月9日期间夏佐全4次减持比亚迪A股,合共减持约954.8万股,套现24.02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降至4.69%。

早在2002年7月,比亚迪才刚刚在H股上市,李录就已重金买入比亚迪股票,目前比亚迪股价处在历史高位,当了近二十年比亚迪“铁杆股东”的李录却在此时减持,市场因此显得格外敏感。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显示,自李录连续两日减持比亚迪股份以来,事件舆情热度迅速上升,并在比亚迪股价连跌后于19日达到舆情顶峰。在此期间,比亚迪受到各大媒体和自媒体铺天盖地式的报道,据社交平台的热词云显示,媒体关注的焦点为“大幅度减持”“李录”“总市值蒸发”。除了事件本身之外,媒体还对公司二季度利润、新能源板块走向以及基金经理调仓动向等方向进行深挖。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舆评:当下新能源赛道气氛火热,几大头部公司股价都在历史高位,选择在高位减持是资本市场中的常见之举。但毫无疑问,大股东减持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势必会造成一定冲击。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在此前的文章曾提到,合法合规减持并不意味着不会引发重大舆情事件,如若处理不慎,也会导致重大声誉风险事件的发生。企业高管或实控人应做好预期管理工作,不仅要在减持前为可能出现的舆情争议做准备,顺应舆论传播规律,做好预期管理,同时在事后也应积极与市场交流,回应舆论关切,传递公司发展预期。

医药大牛股广誉远片仔癀双双闪崩暴跌

7月21日晚间,片仔癀(600436.SH)在股价刚刚创下历史新高后,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九龙江集团因资金需求,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数量总计不超过目前公司总股本的1%(不超过6033172股)。22日,片仔癀股价一路下跌,最终跌停价收盘报440.78元,单日市值蒸发295.3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片仔癀上市以来的18年间,九龙江集团是片仔癀绝对的控股股东,持股占比为57.92%,自上市以来从未减持过所持有的股份,此次是头一遭。

片仔癀前段时间以“一粒难求”“一粒千金”霸屏资本市场热度,这只“药中茅台”更是上市18年股价翻了300倍。然而作为对市场热情的反馈,大股东方面抛出的却是减持计划。“事出反常”,引得市场一片议论纷纷。

根据舆情走势图可看出,“片仔癀遭减持”报道一出,网络舆情声量迅速开始攀升,在22日,该事件舆情声量达到顶峰,全网声量高达6619条;通过对事件的关键词分析可知,媒体和网友提及的高频词有减持、套现、跌停等;从情绪表达看,话题下正面情绪仅占比10%,其余中性及负面情绪高达90%,表达了媒体和网友对于此事的态度。网民对此有骂资本割韭菜的“片仔癀减产控产玩饥饿营销以拉高股价,大股东突然袭击清空套现,留下一地韭菜”,也有中立观望的,还有人认为,这是国资亲自下场,要给因黄牛炒起来的火爆行情降降温,顺便洗洗盘。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媒体观点: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片仔癀大股东减持对于市场来讲肯定是一个利空消息。一般来说,这一动作可能传达出两个信号,一是它要套现,二是不看好公司未来前景。因此片仔癀股价短期内会有下行压力,但长期来看,最终还要取决于公司业绩以及市场情绪,不排除其回归原有轨道的可能。”

AI财经社:“借着‘稀缺性’营销,不断涨价也成为片仔癀营收增长的秘诀。经过前期对老字号、独家配方的中药炒作,中药股已经明显存在较大泡沫,片仔癀的股东减持,很可能是泡沫破裂的一个导火索。”

此外,不仅片仔癀,近期同样备受市场追捧的中药老字号广誉远(600771.SH)也经历了控股股东减持并易主国资,其持续走高的股价22日也处于跌停状态。这让股民们难以接受,“本来以为它是下一个片仔癀,为什么这么快就一起崩了”。

舆评:大股东减持在资本市场中本就是个敏感话题,易在短期内引爆舆论场,同时片仔癀虽股价一路疯涨,但与其对应的是其业绩增速近三年内并未有爆发性增长,这一直也备受资本市场的质疑。在此背景下,片仔癀此次跌停被不少媒体称是“泡沫快要到头了”。目前,片仔癀面临的不仅是“炒作价值大于药用价值”的质疑,还有大股东减持的二级市场压力。此次大股东减持事件发生后,片仔癀尚未进行有效的正面回应,市场的质疑声音及不利言论横飞,导致该舆情事件持续发酵,给公司的自身品牌带来了不小的伤害。(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