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券商重金发力卖方:人才缺口巨大 “速生首席”频现

2022-01-25 01:26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许盈 谭楚丹
证券时报网 许盈 谭楚丹 2022-01-25 01:26



谭楚丹/制表 

证券时报记者 许盈 谭楚丹

随着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快速扩容,券商也在加强研究业务。

根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有十多家券商开始发力研究所业务,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超出往年。其中,既有大举扩张研究业务规模的头部券商,也有首次发力的中小券商,还有外资券商以及试图重振雄风的第三梯队卖方等。

一时间,分析师人才缺口巨大。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如今挖角比以往激烈。有券商研究所所长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旗下分析师快被挖空。另有研究所所长认为,人才稀缺,高价也难引进分析师。

在巨大的需求之下,年轻分析师明显受益,迎来了好时代。一年内换两三个东家的分析师并不少见——通过持续跳槽获得升职加薪,甚至还有的从业两年就“速生”为首席分析师。

高薪挖角能否持续备受市场争议。有研究所所长向记者预测,随着人手补齐,明后年卖方将进入去库存阶段,中小券商烧钱模式将难以维持。

入行不到两年就成首席

刚入职的研究员要成为首席分析师需要多久?在采访过程中,多位研究所所长表示,一般要五六年时间才能完成“研究助理—分析师—高级分析师—资深分析师—首席分析师”的职业路径。

但近期“速生”首席却频繁出现。以华南地区一家券商研究所为例,一名科技通信行业分析师2020年才入行,2021年8月登记为分析师,3个月后跳槽到新东家就成为了首席分析师——不到两年便实现职业生涯的巨大跨越,该研究所还有多名分析师也有类似情况。

一家中型券商研究所副所长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部分券商研究所有的行业首席组长甚至还没取得分析师资格——主要是从同行挖来刚干了一年多的应届生。

对于上述现象,西南地区一家中小券商研究所所长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主要是一些热门行业会出现上述情况,比如宏观、固收、新能源,因为这类行业投资和投研需求都很大,所以会给更多年轻分析师带来机会。“如果有的年轻分析师比较优秀、工作积极,可能三四年就能成为首席分析师。”但他也表示,实际上要想深入了解一个行业,没有十年左右的经验很难做到。

其中,部分“速生首席”往往通过连续跳槽获得升职,同时薪酬也得到大幅提升。华北一家小型券商研究所所长表示,“有些分析师刚跳到我这里,才干了两三个月,就跳到其他研究所。”他认为“这是不讲武德”。

面对高流动性,一家上市券商研究所所长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员的高流动打乱了券商研究所的规划,员工内心也很难形成稳定的预期。“正常情况下,分析师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能力上,这才是正道。但现在外面诱惑很大,一些人心态浮躁,认为即便不拼尽全力,在外面也有地方要,薪酬也照样能增长。”

此外,有的年轻分析师没有经历过牛熊周期,而研究水平的提升则需要时间的不断积累。在上述所长看来,很多分析师跳来跳去,虽然薪酬和头衔获得提升,但是研究水平未必有相应的提高。

人才缺口大增

随着机构投资者群体不断壮大,机构业务成为各家券商发力重点,卖方研究是券商向机构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重要一环。卖方行业在不断扩张,不断有券商宣布组建研究所发力卖方,不断吸纳分析师,提供越来越多的首席岗位与晋升空间。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已有十多家券商表示重点打造研究所。在这背景下,2021年以来研究人才缺口大增。前述一家中型券商研究所副所长表示,“一师(分析师)难求,一售(销售)难觅。”

那么,新发力卖方的券商能给行业带来多少职位机会?一般而言,行业配置齐全的大型研究所人员规模均在百人以上。每一家打算加入竞争的券商,都会给行业带来10多个首席岗位的空缺。而从行业来看,不同行业之间的分析师数量也差异悬殊,比如个别券商在新能源等“重配”行业研究人员可多达20余人。

“我们的人快被挖空了!”前述华北小型券商研究所所长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在这名从业逾十年的研究所所长看来,尽管研究领域确实是高流动性的行业,但2021年已经到了极度竞争的状态。

北京一家券商研究所所长向记者表示,“有人员流失不可怕,但2021年有几家券商研究所核心人员流失率甚至超过50%,这对研究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其中,不仅有中小券商首次发力研究业务,还有头部券商扩充研究规模,此外部分曾掉至第三梯队的研究所宣告重新“雄起”,而外资券商同样不甘示弱。

据证券时报记者对证券业协会数据进行统计,截至2022年1月22日,相比去年初,分析师人数减少的券商近50家,在行业中占比超过45%。方正证券海通证券分析师减少数量较多,其中方正证券人数“斩半”,海通证券则从去年初的138人减少至目前的118人。

此外,新时代证券、安信证券、中泰证券长城证券财通证券长江证券、东海证券、太平洋证券、光大证券也出现“两位数”的分析师流失。

相应的,分析师人数大增的券商有:中金公司,增加38名;中信证券增加28名;中信建投增加20名。此外,华鑫证券、华龙证券、国海证券兴业证券、德邦证券等券商分析师队伍均有明显的增员。

事实上,分析师成长需要时间的沉淀,并且获取正规分析师资格需要两年时间,这导致有一定经验的年轻分析师受到行业的追捧。市场供需变化之下,分析师的身价不断水涨船高成为突出现象。

高薪挖角能否持续

近年来,部分中小券商研究所走出“高举高打”的模式,通过揽入一批明星分析师,快速打响知名度,换得佣金。可以看到,如今又有一批中小券商按照该模式发力。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尽管研究所有协同投行、财富管理、资管等职能,也能为券商快速打响名气,但研究所能否独立赚钱,仍是制约大部分中小券商研究所能否持续走卖方路线的主要因素。

一家券商研究所人士表示,大平台可以持续为研究所烧钱,但小平台很难,“现在溢价比以前更高,五年前或许每年投入几千万就可以发力卖方,现在动辄过亿,许多小券商一年净利润就几亿元规模,不可能拿出30%来投入。”

一位老牌券商研究所所长也分享其从业多年感悟。他认为,中小券商研究所要长期做卖方,要突破某个规模临界点,一旦实现规模效应才能相对从容。

他说,“目前已经做起来的中小券商有个特点,即招揽大批明星分析师直接加盟,快速越过临界点。这些明星分析师带来足够流量,快速开出机构席位,帮助刚起步的中小卖方在规模与排名方面快速进入买方机构的前10、前15。”

多名业内人士也认同该说法,“中小券商想要跨过门槛,先要招揽明星分析师。如果只是招聘成熟分析师团队中的第一助理、第二助理,虽然成本低,但是买方并不认可。”

前述华北中小券商研究所所长表示,当研究所逐渐形成一套稳定的研究体系,积淀研究资源和打造客户网络以后,对明星分析师的依赖将会降低。

明后年去库存?

随着各家新设的研究所人员补齐之后,预计整个卖方研究市场将会稳定下来。有券商研究所所长向证券时报记者预测,2022年将是卖方研究所的巅峰之年,明后年将会进入“去库存阶段”。

他向记者解释,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烧钱模式很难复制,有可能昙花一现,最终走向平凡;第二,大量中小研究所业务不能持续,随着业务萎缩,收入下降,人员就会出现流失;第三,头部研究所培养的研究员未来将会跳槽,寻求个人更大的发展,冲击中小券商研究所现有的生态;第四,头部券商不靠高薪挖人,而是靠平台吸引人。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如今,已有中小券商在试水卖方业务之后黯然离场。“我们公司曾经做了两年卖方业务,现在已基本不做了。”一位刚刚转岗的中小券商研究所前负责人说。

他介绍,试水卖方业务两年间,公司每年投入上千万元,团队一度扩充到60余人的规模。“我们公司其他业务条线不是很强,但研究所那两年还是挺冒头的,虽说没有创造太大效益,但公司曝光度提升了许多。”

这位券商研究所前负责人发现,研究所一旦将公司知名度提到一定高度后,就很难继续,“许多中小券商开始发力研究业务时野心勃勃,当真正干了一两年后发现收获寥寥,就会及时调整方向,认为研究所已经为券商打响了名声,就需要研究所能快速从成本中心成为利润中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