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山东省国资委召开会议,宣布5户省属一级企业重组整合,通过股权划拨和调整管理机制的方式,纳入其他省属企业中进行管理。
山东省国资委此前有39户省属一级企业,有大有小。两天前的13日,传言已久山东四户大型省属一级企业的整合刚落地,山东能源集团和兖矿集团联合重组为新的山东能源集团,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集团联合重组为新的山东高速。
上述消息也意味着山东省属国企将从39家缩减到32家。
5户山东省属一级国企重组整合
7月15日下午,山东省国资委再次宣布一波国企改革。
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的重组整合方案,重组整合工作共涉及国泰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租赁)、上海齐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齐鲁)、深圳市东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东华)、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鲁股权)、山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盐业)等5户企业。
具体重组整合方式为:山东省国资委将持有的国泰租赁33.33%的国有产权及享有的权益无偿划转至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国惠),国泰租赁成为山东国惠的全资子公司。
山东省国资委、山东国惠、山东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将分别持有的上海齐鲁70%、20%、10%国有产权及享有的权益无偿划转至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展投资),上海齐鲁成为发展投资的全资子公司。
按照产权关系调整理顺深圳东华、齐鲁股权、山东盐业的管理体制,省国资委不再按省属一级企业进行管理,其中深圳东华由发展投资履行出资人职责,齐鲁股权、山东盐业的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关系分别交由中泰证券党委、山东国惠党委管理。
可以发现,这次改革一大特点是通过股权划拨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式,让山东国惠、发展投资、中泰证券成为管理主体。其中,山东国惠接手两家、发展投资接手两家、中泰证券接手一家。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不少城市都在划转国企股权至国资委旗下的投融资平台下,比如天津市、青岛市。在青岛近期的国企混改中,青岛市国资委将海信集团股权划转到华通资本,将双星集团全部股权划转到青岛城投。
在今年3月17日召开的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明确要求,“推动国有资本加快向‘十强’产业、优势企业、核心主业‘集结’,力争用三年时间,将省属国企数量整合重组压减三成以上,资产效益提高三成以上”。
一些小型的省属一级国企成为被整合的对象。这五户被整合的国企营收利润规模均较小。
上海齐鲁成立于1992年,是促进山东上海两地经济交流合作的在沪窗口企业,在两地交流合作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营收规模比较小,公司在上海有酒店项目,为委托管理。2018年营收为28.28亿元,净利润只有0.22亿元。
深圳东华2019年营收只有1.72亿元,净利润为0.22亿元。相对来说,国泰租赁的盈利能力尚可,去年营收为26.5亿元净利润为4.42亿元。
据悉,对5户省属一级企业进行重组整合,有利于按产权关系进一步理顺山东省属企业的管理体制,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山东省属国企盈利第一名易主
就在7月12日晚,山东高速、兖州煤业、新华医疗、ST地矿等兖煤集团、山东高速、山东能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筹划重组。13日,有关山东省属企业改革工作推进暨干部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斌宣布了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的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集团联合重组方案。
新山东高速集团定位为山东全省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核心业务,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服务商和行业龙头企业,为“交通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新山东高速集团资产总额为9393亿,2019年合计净利润达78.58亿元,位列新能源集团和山东重工之后。重组后的新的山东高速集团董事长将由现任山东高速集团董事长邹庆忠出任;周勇将出任总经理。
新山东能源集团定位山东能源产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巩固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三大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贸易三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打造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2019年,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的营业收入合计高达6439.77亿元,约为919亿美元,相当于2019年世界500强第81位——家乐福的营业收入。按照2019年报数据测算,新山东能源集团资产总额为6288.81亿元,新能源集团去年净利润168.65亿元,超过山东重工118.07亿元,为山东省属国企第一名。
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表示,四户企业的整合相当于“合并同类项”,资源整合后优化竞争,对下属上市公司是利好。
港口整合趟出路子
近些年来,山东省下大力气组建了山东省港口集团,整合省内的各个港口,涉及到日照港、青岛港两家上市公司,这次整合给后来的山东省属国企重组趟出了路子。
去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在青岛挂牌成立。8月22日,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口集团股权划转协议在青岛签署,4个港口集团成为山东省港口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山东是沿海港口大省,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三个港口年吞吐量超4亿吨,均居全国港口前十位,在山东北部的渤海湾还有潍坊、东营、滨州等小港口,这在全国是独一份,但“诸侯纷争”,同质化竞争、大而不强等问题也困扰着山东。
整合后的山东港口集团体量上来了,业绩也在显现。
7月10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奉利介绍,今年1-6月份,在疫情之下,山东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同比增长7.1%;集装箱累计完成1478万标箱,同比增长2.5%,实现逆势“双增长”。另外,还新增了航线,各港口合作开通内支线6条。今年以来,新开通外贸集装箱航线14条,航线总数近300条,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
新闻发布会后,李奉利向记者进一步揭示了增长的原因。港口货物向生活消费品转型,不管疫情如何,家里吃的更多了,“一带一路”国家很多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农副产品、海产品、水果等卖到中国;原油进口增长较大,此前原油价格很低,大量的油到了国内,山东储存能力大、地炼能力很强,疫情期间地炼产能非常小,现在基本恢复;再一个是中转,比如有一段时间道路封锁,冷箱只能在海上漂,集团迅速把别的目的地吸引到青岛港,还有空箱周转等。
李奉利说,“‘危机’是两个字,一个是危一个是机,对一些人的危,一些人抓住了就是机,谁能寻得一线生机就活下来,如果寻得更好活得更好。并不是我们比别人强,而是自己努力加上运气,现在是捕捉到了机遇,以后要继续努力做得更好。”
李奉利回应了证券时报记者提问的有关山东港口整合的效果。他说,“从我们的成绩单上来看,给各个港口都带来了好的改变,增长中没有人被平均,山东港口的任何一个港口业绩都增长了。证明自己的最好的方式是业绩,用业绩证明自己。”内部的考核是考核人均,人均干了多少活,人均创了多少效益,这个也是增加的,说明一体化改革成效体现出来了。
李奉利称,“当然我们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我认为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可以解决。包括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比如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大问题。山东的港口比较特殊,青岛烟台日照都是全中国前十大港口,不是一家独大。”
对于如何解决内部竞争,李奉利表示,今年新开很多航线是内部线,现在更多提竞合。“我们不仅是在内部,跟山东每一个城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寻找共同点,合作才能共赢,我们跟国内的每一个港口去谈,如上海、浙江,前两天跟河北,我们谈共同发展。本来没有整合,是省内兄弟之争,现在是抱起团来跟国外争,这才是真正的本事。很多国际上的大港如今在我们后边。竞争当然并不是一个不好的词,也不能夸大,最重要的是结果,大家共同发展了,就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