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普智能自主研发工业软件,“软硬结合”赋能制造过程数字化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2-05-17 08:56

导读:从研发、工艺、制造、采购、营销、运输到服务,工业软件可以应用到企业整个运营闭环,而运用到制造过程的工业软件,则是赋能和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

目前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继续坚持智能制造作为主要方向,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业软件就是这把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利器。而工业软件在数字化制造方面的应用,底层逻辑就是利用数据来驱动精准生产,提高产线、车间、工厂的生产效率、良品率、资源利用率,以及柔性化制造能力。

“4+1软硬件”,让制造更智慧

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今年3月上市科创板的智能制造高新企业,为人熟知的是在汽车工业、工业机电、消费品、医疗健康四大行业领域,为全球头部企业提供定制化装配与检测智能制造装备解决方案的全球化供应商。而较少为人知晓的部分是,均普智能具备提供数字化工业软件的核心业务能力,即“4+1软硬件”相融合,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结合自主开发的工业软件,赋予硬件“智慧”。

“采用软硬件有机融合的方式,均普智能工业软件被安装在智能制造装备上,在每一个制造节点实时采集、分析数据,并输出分析结果,赋能客户实现生产管理、质量追溯、物料改进、效率优化、远程协作和预见性维护等重要生产功能。” 均普智能董事长周兴宥介绍道,“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制造过程这一核心环节的数字化。”

image.png

关于均普智能工业软件开发到应用的始终,可以从40多年开始讲起。均普智能在智能制造这个业务赛道,布局得相当早。公司前些年收购的海外资产,平均成立时间都在40年以上,经历了电气化向自动化转型的全过程,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可以说是各自细分领域拥有关键工艺和核心技术的强者。

基于40多年来大量智能制造项目实施经验和海量大数据的积累,均普智能开始自主研发应用于制造过程的工业软件,以求为自身智能制造装配工艺提供动态测量和数据反馈。但是随着客户数字化、柔性化等需求的不断升级,逐步对产线在透明度、智能化、可追溯性、预测性等各维度提出更高要求。均普智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升级迭代自身工业软件,为客户在生产效率、生产瓶颈关联性分析、预测性维护、寿命检测等制造核心点提供增值服务。

均普智能8款工业软件,产线提效升质利器

image.png

借力新兴技术,实践出真知据了解,目前均普智能工业软件已成熟应用于公司70%以上的智能制造装备中,在戴姆勒、采埃孚、吉凯恩集团、SHW、麦格纳、罗氏集团等全球知名公司的数字化车间不同制造环节,持续优化客户产线。“比如在SHW数字化工厂,我们数套工业软件在生产瓶颈问题、动态测量工艺参数等维度通力协作,助力客户液压油泵终检测试台成为行业内较早实现数字化的成功案例。”均普智能总经理解时来自豪地说,“在Danfoss阀体产线,通过对客户装备停机时间进行检测、分析,减少客户产线停机时间。”

而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5G通信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在极大程度上加速了工业软件的迭代更新。目前均普智能正在研发借助数字孪生和虚拟仿真等技术,将海量产线数据依靠先进算法,进行产线的预测性维护,并最终实现产线的智能化自我学习和诊断。

image.png

“我们的软件还可以独立于自家硬件,对第三方做的产线进行升级改造。” 解时来介绍,“这主要是针对部分客户既有产线自动化、系统化程度较低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

据介绍,在宝马传动总成工厂,就实现了均普智能工业软件成功安装到第三方智能制造设备上。同时发挥该款测量系统软件高速采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助力宝马工厂显著提高编程和调试效率,大量节省人工、时间和成本。

赋能制造过程,助力数字化转型目前中国大部分制造企业正处于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从“工厂到用户”的数字化转型攻坚阶段,对智能制造装备和产线的互联互通的要求势必越来越高。发展工业软件就是一种软件强国战略,是一把已露锋芒的武器,因为工业软件是一切高精端制造的基础,是支撑数字化制造的基石,也是工业革命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工具。抢占工业软件研发、应用的先机,就是抢占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成功的先机。

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不仅可以实现制造企业本身的转型升级,更是制造端通过工业物(互)联网,用数字打通需求端与供应端,从而实现产业链整体数字化的基础和保证。循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工业数字化应用软件及服务成为均普智能大展拳脚的一大空间。周兴宥表示,作为西门子第一个全球工业 4.0 样板工厂的重要供应商和方案解决者,德国工业4.0最早的参与者,均普智能要继续保持工业软件及服务的研发投入,加快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5G、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技术与现有产品的结合,并逐步增加其独立销售份额。“我们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把握制造过程数字化这一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环节,针对客户转产、扩产,线体改造等制造升级需求,为客户数字化制造“赋智赋能”,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做出贡献!”解时来充满信心地表示。(CIS)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