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14家公司“摘星脱帽”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韩远飞2023-05-12 09:10

今年已“摘帽”公司
郭晨凯 制图

随着年报披露大幕的落下,“T族”公司“摘星脱帽”的案例接二连三。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5月11日,今年已经有超过40家ST、*ST公司提出撤销风险警示的申请,其中有14家公司已成功“摘帽”,而有的公司虽未“摘帽”,但也从*ST公司“摘星”变身ST公司,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退市风险。

另有一些“T族”公司的状况却并未好转,更有21家ST公司在年报披露之后“披星”,戴上了*ST的帽子。

市场人士提醒,“摘星脱帽”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部分已经“摘帽”的公司依然存在基础不牢的情况,甚至还暴露风险,这些公司也成为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对象。

14家公司“摘星脱帽”

5月10日晚,*ST尤夫发布公告,公司股票将于5月11日开市起停牌1天,并于5月12日开市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将由“*ST尤夫”变更为“尤夫股份”,这也是上市公司“摘星脱帽”的最新案例。

此前,*ST尤夫因触及“公司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2018年至2020年三个会计年度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2020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违反规定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余额超过1000万元等情形,公司股票于2018年2月8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又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和退市风险警示。

公司通过重整消除了危机。*ST尤夫表示,公司2022年度完成重整计划后资产负债率降为57.71%,2023年3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55.02%。重整后有关资产和业务均正常经营,总体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逐渐改善。由于各项风险警示情形已消除,因此得以“摘星脱帽”。

包括*ST尤夫在内,年内已经有14家上市公司成功“摘帽”,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其中就包括不少已经多年“披星戴帽”的公司。例如,*ST尤夫此前已经“披星戴帽”5年;又如今年首家“摘帽”公司天马股份,此前也“披星戴帽”5年。

有的公司虽然未能直接“摘帽”,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ST同洲就摘掉了“星”。此前公司2021年年度经审计后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变为“*ST同洲”。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但由于三年净利润为负,加上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等情况尚未消除,公司最终只能“摘星”,股票简称变为“ST同洲”。

部分公司“任重道远”

相较于上述已摆脱风险警示的公司,另有一些“T族”公司想要“摘星脱帽”则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仅从财务数据上看,就有33家已经连续两年亏损的*ST公司,今年一季度依然在亏损。例如*ST美盛,2020年-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8亿元、-2.37亿元,-7.53亿元,今年一季报归母净利润则继续亏损超1000万元。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公司的相关风险似有加剧之势。记者统计发现,有21家去年的ST公司今年变为了*ST公司。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既有财务数据不达标,又包括审计非标、违规资金占用等问题。

最典型的例子如*ST凯撒,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9.05亿元,加上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告非标,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凯撒”变为“*ST凯撒”。

*ST凯撒还详细介绍了公司新增的三项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公司存在资金占用且情形严重;截至2023年3月15日,上市公司及子公司开设银行账户总数389个,已被冻结或受限207个,冻结数量达到53.21%;公司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表被出具了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摘帽”并非万事大吉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公司虽然已“摘星脱帽”,但并不意味着风险就已完全消除。

典型案例如天马股份。作为今年首家“脱帽”的上市公司,2月28日,天马股份股票交易被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天马”变更为“天马股份”。

此前,天马股份已经“戴帽”5年。由于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违规对外担保及原控股股东及关联人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严重情形,2018年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今年2月1日公司提出申请,表示公司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情形已经消除、主要银行账号也都解冻,已不存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因此向深交所申请“摘帽”。

然而,公司3月底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虽然实现归母净利润8510.46万元,同比增长111.7%,实现扭亏为盈,但公司2022年营收7.03亿元,同比下降16.12%;扣非净利润-10.9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68.15万元,同比下降65.53%。

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天马股份资产减值损失发生额为-9.32亿元。其中,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发生额为-2.19亿元,商誉减值损失发生额为-6.48亿元。对此,深交所也及时下发问询函,要求天马股份说明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具体测试过程、相关要求,以及选取的关键参数,说明前期是否存在虚增估值抵减资金占用的情形等20个问题。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