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监管护航全面注册制平稳落地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程丹2023-02-17 04:00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全面注册制将选择权交给市场不意味着监管放松,反而是要进一步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资本市场的监管和追责都将出现显著改变。

这是一场涉及监管理念、监管体制、监管方式的深刻变革。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注册制改革就是要在“放”的同时加大“管”的力度,用好现场检查、现场督导等手段,坚持“申报即担责”的原则,把不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挡在资本市场之外,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保持“零容忍”执法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行为,严肃追究发行人、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责任,形成强有力震慑。

现场检查

劝退不合格发行人

记者了解到,为配合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证监系统正在修订IPO项目的现场检查及现场督导规则,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针对“一查就撤”的项目和保荐机构,坚持一查到底,按照申报即担责的原则,关口前移,坚决遏制“带病闯关”等现象。

实际上,从2017年以来,证监会就启动了对IPO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中证协按照5%的比例从拟上市企业中挑选出接受检查的项目,证监会或者地方证监局进驻拟上市企业进行检查。其中,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的区别是是否要求企业协助调取供应商、客户的资金流水。现场检查是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制度,不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的重要手段。

值得关注的是,最新一批现场检查企业已全部撤回。2022年10月28日,根据监管部门提供的2022年第四批首发申请企业现场检查抽签名单,被抽取的3家公司分别是江苏博涛智能热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大成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科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这3家企业分别于去年11月22日、11月15日和今年2月9日终止IPO审核。

若把时间拉长看,2022年全年共有34家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具体来看,沪市主板11家企业被抽中,4家企业撤回申报材料;深市主板共6家企业被抽中,其中2家撤材料;科创板共5家企业被抽中,其中1家撤材料;创业板共12家企业被抽中,其中6家企业撤回申报材料。

为何“一查就撤”?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一方面在IPO项目数量集中的背景下,市场整体的撤单情况较多,同时现场检查也不都是抽签决定的,也有提前意识到问题后移送到证监会,所以现场检查的IPO项目撤单。另一方面,在没有具体检查标准的情况下,检查人员很容易找到中介的问题,那还不如先撤。不排除有些项目和中介确实存在问题,需要严惩害群之马。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开展IPO现场检查仍然是必要的。目前部分中介机构仍然存在职业操守欠缺、合规意识淡薄等问题。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能够有针对性地发现中介机构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大对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罚力度,从而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不断提升中介机构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守法合规意识。

事后监管“零容忍”

打击违法违规

全面注册制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由市场判断公司投资价值,审核理念由审出“好公司”向审出“真公司”转变,市场准入理念的革新必然催生包括稽查执法在内的事后监管机制变革,监管重点也更多的侧重到发行人是否如实、详尽地披露和中介机构是否勤勉尽责方面。

杨德龙表示,全面注册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全流程监管中的事后监管,其重点就是加大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是否归位尽责的核查力度,发行人必须诚实守信,中介必须勤勉尽责,材料标准更高,质量要求更高,出现问题后监管处罚也会更加严厉。

证监会2022年的行政执法的重点,就包括了对财务造假持高压打击,和对中介机构的事后监管。

具体来看,去年全年,证监会办理的涉及财务造假案件94件。有的实际控制人组织上市公司高管、员工按预定目标全环节实施造假;有的引入知名企业子公司充当客户,开展虚假贸易,为造假业务“增信”;有的通过市场掮客牵线搭桥,聘请“专业”团队为其量身定制造假方案。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可转债等领域均有因财务造假导致欺诈发行的案件,有的在发行审核环节企图“带病闯关”,有的在IPO前后连续多年造假。

而对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的情况也未“手软”。证监会全年办理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案件44件,涉及36家中介机构。涉案主体及案发领域更为多元,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提供中介服务领域包括发行上市、股票定增、债券发行、年报审计、资产重组等多种类型,而且执业质量和程序存在缺陷。有的未按计划履行基本的尽职调查职责;有的对存在舞弊迹象的业务资料未保持职业怀疑;有的未对公司主要业务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必要核查;还有的个别从业人员严重违反执业规定,有的签字会计师未实际参与审计工作,甘当“橡皮图章”;有的协助上市公司伪造协议虚增收入,沦为造假“帮凶”。

记者了解到,证监会稽查部门将秉持“零容忍”执法理念,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提升执法震慑力,为全面注册制的顺利落地保驾护航。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