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公司纷纷抢滩“年前理财”
来源:金融投资报2023-01-18 09:17

“资金过节追求稳健增值”,“长假也能享受票息收益”……临近春节长假,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净值逐步回升,投资者信心也逐渐恢复。近日,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纷纷抢滩“年前理财”,陆续发行“新年专享”、“新春专属”理财产品等,并推出理财年货节等活动。

主打“稳健”新年理财引关注

春节长假将至,面对即将到来的理财市场“中场休息”,如何通过节前理财规划,让闲置资金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近日,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邮理财、平安理财、光大理财、交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纷纷抢滩“年前理财”,包括发布新春理财攻略、推出理财年货节等活动、陆续发行“新年专享”、“新春专属”理财产品等。

如建信理财推出的某“新年专享封闭理财”,购买起点1元,业绩比较基准为4.2%。据介绍,该产品具有稳健波动低、债市低点布局、持有更省心等特点。募集期为1月6日至1月17日。

中邮理财亦发行多款新春专属理财产品,总体来看,产品风险等级多为PR2(中低风险),业绩基准为3.55%-4.25%,发售时间为1月17日至1月29日。

总体来看,银行理财公司年前主打的各类理财产品,多为“稳健精选”,如主投存款类资产的短期理财,摊余成本法估值为主的理财等,包括同业存单及存款固定收益类开放式理财产品、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产品等。

光大理财指出,采用“摊余成本法”的产品,净值受到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较小,净值波动更平滑,在债市震荡期,往往能改善投资者的投资体验。

“新年理财,首选减震求稳系列。”交银理财指出,摊余成本法的理财产品采用持有到期策略,拟配置期限匹配的债券等资产。在满足相关会计和监管要求下,对持有的债券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获取债券的票息收益,无惧市场利率波动。

“破净潮”退去产品净值逐步回升

从破净潮到赎回潮,2022年以来,步入全面净值化时代的银行理财频频遭遇考验。不过,随着债市逐步回稳,12月中旬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有所回升,投资者信心也逐渐恢复。同时,银行理财公司也调整了产品策略,更注重稳健性。

普益标准2022年12月银行理财市场月报显示,当月理财产品发行量连续回升,且涨幅并不算低。就近期收益表现而言,受债市震荡影响,理财产品仍处于“破净潮”中。但额外流动性的释放,有助于稳定债市,预期银行理财市场或将逐步修复“破净潮”带来的负面影响。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仍在逐步回升。据中信建投证券报告,截至2023年1月6日,样本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破净率为3.39%,环比下降20.12pct,“破净潮”退去,产品净值回复到正常水平。

“净值的持续修复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必要条件,结合理财净值走势及修复进展看,中性情况下,预计到春节前后的时间点有望逐步看到理财规模回升。”光大证券报告指出。

留意募集期避免资金“站岗”

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在回撤和波动控制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待市场企稳后,被认为仍具流动性配置价值。

在此情况下,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可以与理财经理充分沟通,依据自身风险偏好及流动性需求进行资产配置。具体而言,投资者可将资金分为三部分,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流动性需求等实际情况,构建适宜的投资组合。包括可覆盖短期限的现金管理、固收产品;中长期限的封闭、定开固收产品;风险和收益相对更高的理财产品等。

与此同时,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应配合银行理财经理如实进行风险测评工作,测评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再选择购买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此外,还应认真阅读和研究产品条款,对产品类型、风险等级、适合投资者类型、投资范围、盈亏规则等进行充分了解。

需要留意的是,由于银行理财产品有募集期,并非购买即起息,如果没有“踩准”购买时间,很可能造成资金“站岗”。“银行理财申购时间只代表成功买入产品,起息日才是本金真正开始盈利的时间。”业内人士提醒,如果申购时间在节前,起息日在节后,那么假期期间就相当于让资金闲置了。建议投资者尽量选择节前募集结束可起息的产品。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