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一文详解北汽集团的改革“组合拳”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2-12-30 04:00

2020年6月,伴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审议通过,一场围绕着国有企业展开的轰轰烈烈的改革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2022年,正值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信息显示,历时三年,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主体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中央企业运行质量持续提升,为国民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北汽集团作为汽车产业中的国有企业代表,在过去的三年中,积极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深度聚焦主业板块,划转低效产能,有效化解了国有资产减值风险,向高质量发展目标更近一步。

据悉,截至2022年6月底,北汽集团已100%完成12项市国资委改革清单任务,并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十四五”规划,持续开启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行动。

聚焦主业,坚定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

当前的汽车产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有大变局的变革路口,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深度重构着汽车产业的能源体系、技术核心以及商业模式。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给身处转型之中的国有汽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意味着,以往依靠资源、投资、政策拉动企业发展的模式已不能够适应全新的市场形势,企业必须做出改变,方能锚定高质量发展。

基于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深度观察,北汽集团积极迎接挑战,自2020年起,开启了一场刀刃向内的大变革。

“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变化才有希望。”围绕着北汽集团的发展现状,北汽集团党委当机立断地施以改革“组合拳”。在深度认清汽车产业技术及市场变革形势后,明确了北汽集团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即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整车、零部件、服务三大主业,以创新驱动、瘦身强体,实现北汽的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北汽集团势必要砍掉“旁支”,聚焦“主干”业务。

为此,北汽集团党委编制了《北汽集团综合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接下来的改革工作构建了“总纲领”。依托着这份顶层设计,北汽集团迅速展开了雷霆变革,有序退出了通用航空、农业、房地产等非主业板块,划转低效产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在完成“瘦身”,减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赘肉”“脂肪”后,北汽集团也在主动增肌,强健体魄,将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轻装上阵。

据了解,本着“造好车”的根本,北汽集团已全力将资源集中在整车、零部件、服务贸易方向上。通过系统的整合,公司在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构建了“大自主”体系,在乘用车、商用车等板块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其中,北汽福田商用车板块以新能源为突破口继续保持商用车行业第一,极狐阿尔法T、魔方、BJ60、银河重卡等乘商产品陆续上市,大大充实了北汽集团的自主品牌阵营。同时,北汽集团充分聚合资源,发挥整车企业“链长”作用,不断巩固自身的朋友圈,在合作中增强实力,不断深化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现代集团逾二十年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双碳、技术、产品、营销、资本等多方面形成新的迈进。

此外,北汽集团也积极布局全产业链与小米、百度、华为、麦格纳、博世等世界一流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高质量合作,加大“新能源+智能化”的产品应用转化。

践行“双碳”使命,做绿色出行担当

当前,国家正全力推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实现,北京也发布了《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在绿色出行领域,北汽集团一直是行业内的“先行者”,从最先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到积极探索绿色生产管理方式,北汽集团在践行减碳减排方面,始终是行业内的骨干力量。

公开信息显示,2003年,北汽集团旗下的北汽福田便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并成立了国内首个新能源产业基地,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在乘用车领域,北汽集团于2009年成立了北汽新能源公司,这是国内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自成立以来,北汽新能源就专注于产品研发与科技创新,从三电核心技术入手,构建了全新平台正向开发的整车体系化能力,为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今年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期间,北汽集团共提供了800余辆新能源汽车进行服务保障,不仅创下历史最多氢燃料客车服务国际级运动赛事纪录,更以总计减碳765.89吨获冬奥会首个车企碳中和证书,实力彰显了北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和实力。此外,北汽集团旗下的北京奔驰和北京现代,也在迅速扩大自身的新能源产品阵营。

今年6月,北汽集团发布“BLUE卫蓝计划”,宣布将深入推进全面新能源化与智能网联化,打造乘用车、商用车全系列绿色低碳产品,全力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产品全面脱碳、运营碳中和。为此,北汽集团将重点开展产品降碳、技术降碳、制造降碳、低碳生态四大行动,深入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据悉,到“十四五”末,北汽集团力争产品平均碳排放在2020年的基础上下降33%。“十四五”期间单位产值碳排放下降21%,单车碳排放下降24%,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30年碳排放强度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持续擦亮中国品牌名片

虽然北汽集团率先完成了国资委改革的清单任务,但公司创新转型、持续锐意改革的步伐并未停止。在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北汽集团随即召开了集团科技创新大会,将践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集团发展的新要务,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战略。

据悉,目前,北汽已经形成了以研究总院为研发核心的自主乘用车研发平台,以福田工程研究总院为核心的商用车研发平台,以海纳川、北汽鹏龙、蓝谷信息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服务贸易及数字化平台;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家、省市级各类创新载体90余家。近年来,北汽集团共计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7项,在三电、氢燃料、智能网联、整车架构等关键领域形成技术优势。

未来,北汽将继续保持针对自主品牌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加码提速做强做优做大自主品牌。同时,北汽集团也将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海外市场开拓,推动产业、技术、产品、品牌等全价值链输出。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汽乘用车板块在海外持续突破,获取有效订单超1.8万个,终端销量超6000辆,同比增长超80%。

商用车板块,2022年上半年,北汽福田海外出口量达到4.6万辆,同比增长53.3%,出口占有率达16.9%,同比增长1.8%,继续稳居出海自主商用车品牌第一位。

近期,北汽福田又与意大利比亚乔集团签署电动车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共同为欧洲轻型商用车市场提供电动化解决方案;北京魔方也在南非正式上市,并登陆德国,北汽的乘商双线出海不断迈进。

未来,北汽还将实现意大利、波兰、德国等欧洲市场突破,在世界舞台上持续擦亮中国汽车品牌的名片,进而推动“汽车强国梦”的实现。(CIS)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