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布局核酸检测,VC/PE究竟打着怎样的算盘?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创业资本汇 卓泳2022-11-29 19:56

日前,涉及核酸检测业务的生物科技公司翌圣生物IPO申请审议被取消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和热议。

除了翌圣生物之外,还有菲鹏生物、达科为、至善生物等十几家核酸检测公司也在排队IPO,此前也有这类企业已经成功登陆科创板。针对涉核酸企业扎堆上市问题,日前沪深两大交易所都已经表态,将严格审核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这算是客观地回应了公众对这类企业上市的一些质疑。

从一级市场来看,记者注意到,上述多家正在排队的企业都曾经获得过VC/PE机构的融资,背后还不乏红杉中国、凯辉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如今这类企业的IPO进程可能不太顺利,背后投资机构的退出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

投资机构当时真的是冲着企业的核酸检测业务爆发式增长而投的吗?这得看看企业的核心业务究竟是什么。从红杉中国、凯辉基金等机构在2020年投资的菲鹏生物来看,其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体外诊断仪器和配套试剂解决方案的公司。公司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和2021年,新冠产品分别为公司贡献了6.97亿元和15.87亿元的收入,分别占主营业务65.4%和68.7%,剔除新冠相关收入之后,2020年和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3.7亿元和7.2亿元,营收增长率分别约为28%和95%。公司也坦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存在大幅下滑风险。这意味着,该公司的营收一半以上来自于新冠产品。

据记者了解,疫情暴发初期,确实有一些原本做体外检测的企业由于业务受到疫情的重挫,而开始涉足核酸检测相关产品和业务,对企业自身而言这无可厚非,毕竟活下来才是王道。但对投资机构而言,倘若因为核酸检测需求暴增的预期而投向相关企业,则有一定追风口的成分。有医疗领域投资人对记者坦言,其实真正专注做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专业机构不会投这类企业,但有些机构在疫情之前就布局了医疗服务领域的企业,核酸检测也算是医疗服务类的项目,因为这类企业在疫情之前的现金流较好,能给投资人带来较好的预期。

当然,目前来看,核酸检测业务也有非常可观的现金流,甚至有的投资人认为,充沛的现金流还能给机构定期分红,机构也可以顺势赚“快钱”。乍眼看似乎可行,但却不符合一级市场的投资逻辑,短期的因特殊原因的业务增长,即便估值上去了,特殊红利消失之后经营不可持续性,连退出都没有途径,更何况,即便公司现金流很好,也未必能给机构分红,毕竟公司实控人有很大的话语权,除非部分个人投资者与公司签订了特殊补充协议。

除了不符合可持续盈利能力的逻辑之外,核酸检测类公司被诟病最多的就是,缺乏高壁垒的核心技术,“含科量”低则更加不符合当前一级市场创业投资投硬科技的逻辑。对于已经投进去的机构或者个人,只能期待疫情过去之后,企业能利用核酸检测赚到的钱继续围绕原本的主业扩大研发和生产,或者进行新业务的拓展和转型。但实际上,无论是旧有业务的持续经营,还是新业务的拓展,赚钱效应都绝对不会高于核酸检测业务。归根到底,对于企业和投资人来说,想要可持续发展和获得稳定的回报,必须开始在核心技术上下硬功夫。

校对:陶谦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