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竞逐之下,护肤品赛道又有企业IPO。
11月4日,拥有“可复美”品牌的巨子生物正式登陆港交所,发售价为每股24.3港元,截至当天下午收盘,巨子生物股价为26.7港元,上涨9.88%,市值为264.8亿港元。
巨子生物号称“胶原蛋白专家”,其成功上市也被市场称为 “胶原蛋白第一股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低迷的港股市场中,巨子生物的业绩颇为亮眼。招股书显示,巨子生物在2019年-2022年前五个月期间,毛利率一直在85%左右,2022年前五个月净利润达3.14亿元。
如此强的赚钱能力吸引了不少VC机构的追捧。截至目前,巨子生物背后的投资方汇集了高瓴、CPE源峰、君联资本、鼎晖投资、中金资本、黑蚁资本、高榕资本等一众一线机构。
近几年医美的兴起使功能性护肤品和医美产品成为许多女性的刚需,也催熟了一批与医美相关的企业。在巨子生物申请IPO之前,同一赛道的敷尔佳和创尔生物也曾经分别向创业板和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书,但均被巨子生物赶超率先登陆资本市场。
巨子生物在激烈的角逐中拔得头筹,凭什么?
毛利率高达80%,研发投入却偏低
根据招股说明书,成立于2000年的巨子生物身上有多项第一:全球首家实现量产重组胶原蛋白护肤产品的公司、中国首家获得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医疗器械注册登记的公司。
巨子生物旗下两大品牌广为众多女性熟知——可复美和可丽金,其中,可复美于2011年推出,由面向医疗机构客户扩展至大众消费市场;可丽金2009年推出,定位为中高端多功能皮肤护理品牌,2021年这两个品牌贡献了巨子生物90%以上的收入。加上上述两个品牌,巨子生物拥有八大主要品牌共计105项SKU。
产品畅销给巨子生物带来可观的利润。财务数据显示,自2019年至2021年、今年前五个月,巨子生物的营收分别为:9.57亿元、11.91亿元、15.53亿元和7.23亿元,今年前五个月营收同比增长39%。相应地,净利润从2019年的5.75亿元,一路飙至2021年的8.28亿元。其中,2019年至2020年的利润率都超过60%。整体毛利率方面,上述时间段,巨子生物毛利率分别为83.3%、84.6%、87.2%、85.0%。
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家主打重组胶原蛋白、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公司,巨子生物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并不多。招股书显示,自2019年至2021年,研发投入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从1140万元增至2495万元,但仅占营收比重1%至2%之间。与同行公司相比,2021年,华熙生物的研发投入占比5.75%,爱美客占比7.07%,贝泰妮的则为2.99%。这意味着,巨子生物要在行业内打造技术壁垒,仍需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
又一个“教授项目”,高瓴等纷纷入局
对投资人而言,巨子生物是个妥妥的“教授项目”。
巨子生物的创始人之一范代娣是中国生物化工专业的第一位女博士。1994年,28岁的她回到母校西北大学,用5000元科研启动金,开始研发类人胶原蛋白,并于2003年发现了一种接近人类的胶原蛋白,经认定,这个类人胶原蛋白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范代娣也因此被称为“类人胶原蛋白之母”。
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是范代娣的丈夫严建亚,他在1988年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严建亚成功留校任教。他还有一为人熟知的身份——上市公司三角防务董事长。如今,严建亚担任巨子生物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CEO,妻子范代娣担任巨子生物执行董事兼首席科学官。
高毛利率的巨子生物根本不差钱,因此其成立22年来仅进行过两次融资。招股书显示,2017年,信达资管旗下公司中国信达战投巨子生物;2021年底,巨子生物完成了一笔重磅融资——金额达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亿元),投资方阵容豪华,包括高瓴、CPE源峰、金镒资本、君联资本、Mubadala Investment、星纳赫资本、鼎晖投资、中金资本、麦星投资、黑蚁资本、高榕资本、海松资本、国开创新资本等一众知名机构。
其中,高瓴资本通过GSUM XVIII Holdings Limited、HNTR V Holdings Limited分别持股4.00%、0.99%,合计持股4.99%;中信产业基金(CPE源峰)持股4.33%,CPE源峰董事总经理陈锦浩担任巨子生物非执行董事,君联资本通过君联管理也持股3.43%。
VC缘何改投功能性护肤品?
巨子生物备受关注的背后,是一条赛道的火热崛起——功能性护肤赛道。
这个赛道去年已经诞生了一个IPO——贝泰妮。贝泰妮旗下最知名的产品是医学级护肤品牌薇诺娜,去年该公司上市,总市值一度超1200亿元。另一个正在赶来的IPO是敷尔佳,去年9月,敷尔佳向创业板递交申请书,但中间由于财务资料过期而中止审核,直到今年9月才正式通过上市委的注册申请,但其在提交IPO申请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上市前最后一笔融资,估值超百亿。
近年来,功效性护肤赛道早已热钱涌动。以功效性护肤品牌“溪木源”为例,启信宝显示,截至目前,溪木源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上一轮C轮融资完成于2021年8月,融资金额超3亿人民币。本轮融资后估值近40亿人民币,半年多涨近3倍。据悉,全球顶级对冲基金Coatue也连续三次加码了溪木源。
此外,今年以来,也有诸多新品牌屡获融资,如成立于2019年的护肤品研发生产商PMPM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战略融资,投资方为腾讯投资、琥珀资本。其至今已经完成5轮融资,融资速度不可谓不迅猛。
从一度热捧美妆到转投功能性护肤品,一位消费品投资人对记者表示:“相较于美妆,护肤品的用户更有粘性,一旦消费者用得好,自然会复购,更何况,功能性护肤还有一点技术壁垒。”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需求与供给共振,推动功能性护肤品快速增长。该研报预计,2021-2026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销售规模有望从952亿元增长至2298亿元,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19.3%。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相较于药品及生物制品,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研发难度较低,行业的集中度也比较低,要在这条赛道里跑出来,企业还要更注重“细分”,抛开同质化竞争。
校对:祝甜婷